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1 . 二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他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A.社会制度的性质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D.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2020-03-19更新 | 143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南株洲市十八中高一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 . 1989年日本出版了一本名叫《日本可以说“不”》的小册子,这本书很快畅销美国,引起了美国朝野的震惊,同时也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该书实际上反映出
A.日本与美国成为全方位的竞争对手
B.日本由经济巨人变为政治大国的梦想
C.日本的经济实力超过了美国
D.日本右翼势力鼓吹对外扩张
4 . “冷战”时期,针对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采取的对抗举措是
A.参与马歇尔计划B.发动越南战争
C.组成华沙条约组织D.提出“杜鲁门主义”
2020-02-07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欧阳遇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终极性质是超级大国竞争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美苏两国因为惧怕互相毁灭而努力防止它们之间爆发直接军事冲突。它使得两个超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争斗而不兵戎相见。仅就此而言,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二   1969—1985年前后的近20年时间里,在雅尔塔体系下美苏两极进入了相互争夺和缓和的新阶段。虽然这一阶段无论是争夺为主还是缓和为主,或者两者兼备是苏攻美守还是美攻苏守美苏两极格局仍未发生根本的转折,但是一场具有转折意义的突变在悄悄地酝酿着。

——摘编自黄安年《雅尔塔体系与美苏两极世界》

材料三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冷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在1969—1985年这段时期,与美国的外交关系所发生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和“一股股新的力量”分别指代什么。
2020-01-20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二战期间,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战后日本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指出日本经济发展后,对外政策有何重大变化?
(3)近年来,日本政要多次参拜“靖国神社”,日本法西斯右翼势力猖獗。请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2020-01-1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二战结束至今,世界格局经历了两极格局到一超多强格局的演变。请回答:
(1)奠定世界两极格局框架的国际关系新体系是什么?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主要表现有哪些?
(3)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发展。谈谈你对世界多极化的认识。
2020-01-16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8 . 1955年7月,美、苏、英、法四国在日内瓦举行了二战结束以来的第一次首脑会晤。1956年2月苏联政府提出“三和”(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外交政策。这反映了
A.美苏关系出现一定程度的缓和B.苏联已经转变为修正主义国家
C.美国放弃了对苏全面冷战政策D.美苏两国的利益开始趋向一致
2020-01-1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9 . 2019年7月29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称,“脱欧协议己死”,并且警告说,除非欧盟重新谈判,否则英国10月31日将在无协议的情况下离开欧盟。据此,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挑战B.欧盟一体化进程加快
C.欧洲除英国外都加入了欧盟D.欧盟成为当今世界无足轻重的力量
2020-01-1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二战后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A.赫鲁晓夫改革B.戈尔巴乔夫改革
C.勃列日涅夫改革D.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2020-01-13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