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7 道试题
1 . 1953年,艾森豪威尔政府放弃了对非洲的大规模援助,并提出了“贸易而非援助的口号”。50年代中期起,美国政府重新制定对非洲的援助政策,提供了大量经济援助。这一变化表明美国
A.履行扶持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责任B.力求利用贸易扩大国际影响力
C.对外援助政策逐渐趋于科学合理D.试图与苏联争夺新兴独立国家
2 . 尼克松政府曾提出“把1973年作为欧洲年”,并表示“以前的决策所形成的时代将结束”,“盟国之间应强调友好、平等和团结,在经济上鼓励相互合作,弥合盟国间的经济冲突”。由此可以推断
A.苏攻美守态势改变B.欧洲一体化推动美欧关系调整
C.美欧建立平等关系D.布雷顿森林体系继续得以维持
2020-03-02更新 | 319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东省华附、省实、广雅、深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不断演变影响着世界局势的稳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1950—1953年美国发动的侵朝战争和1961—1975年美国发动的侵越战争是二战后冷战(1947—1991年)下的两场“热战”。朝鲜战争结束时,美国高层却充满了沮丧,联合国总司令克拉克上将自称是“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军司令官”。越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越南战争结束了美国战后25年的经济繁荣,使美国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尽管美国自建国以来在绝大多数战争中都是获利的,但是越南战争却是美国人的滑铁卢。

——摘自百度

材料三   过去500年内,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每一次权力转移都是权力分配的根本性调整,都重新塑造了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第一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始于15世纪,加速于18世纪末;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发生于19世纪末;第三次权力转移是当下正在经历着的,可以表述为“他者的崛起”。

——【美】扎卡利亚《后美国世界》


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关系出现了什么新形势?其结果说明了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者的崛起”的具体表现,并指出“他者的崛起”对世界格局带来的积极影响。
2020-02-1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它解救了西欧各国的燃煤之急,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防止了革命的爆发。到1950年,西欧各国生产已达到战前水平,年增长率达到5%—6%,有的国家高达8%—10%。到1952年,英、法、意的工业生产分别比战前增长13%、29%和48%。”战后初期欧洲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直接得益于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5 . 有人评价二战后初期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措施说:它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了美国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他评价的是
A.罗斯福新政B.马歇尔计划C.关贸总协定D.雅尔塔体系
2020-02-1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43年,美国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后,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这种转变
A.反映出世界大战后欧洲走向衰落
B.反映出美苏由盟友转变为对手
C.反映出美国对世界的控制力削弱
D.直接导致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
2020-02-12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在西欧出现的一体化运动蓬勃发展。鉴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多在欧洲以及极端民族主义和战争复仇主义的危险依然存在,美国政府以“杜鲁门主义”的发表为标志,主动插手欧洲的战后重建,支持欧洲一体化。美国希望西欧国家能按照美国模式——联邦制进行欧洲一体化,建立“欧洲合众国”,实现自立、自助和共同发展,成为美国全球安全战略的支撑点,减轻其负担。

——摘编自张福财《关于战后美国对欧洲一体化政策问题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


材料三   现如今,虽然人类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球化的新时代,但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之前,人类仍然没有完全打破资本逻辑为全球化秩序所戴上的陈旧桎梏。……与过去两百年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资本化有所不同,新时代全球化意味着彼此之间突破固有屏障、日益展开密切的全方位交流。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量子通信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人类的普遍交往呈现出“零距离”“零时空”的态势。

——摘编自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美国支持欧洲一体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世界格局所呈现的特点及其影响。
(3)根据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世界的贡献。
8 .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中指出: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今世界有五大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这些国家将决定本世纪最后1∕3时间的前途。鉴于此,美国政府
A.结束与苏联对峙竞争状态B.同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调整与西欧和日本的关系D.将放弃全球霸权主义政策
9 . 下面是1988年和1993年美国3种重要刊物使用“自由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和“西方”(英法、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两个词汇的情况统计。由此可知
名称词汇提及次数
1988年1993年
《纽约时报》自由世界7144
西方46144
《华盛顿邮报》自由世界11267
西方3687
《国会记录》自由世界356114
西方710

A.报界一直带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B.官方意识形态与主流民意互相背离
C.美国报界经常变更用语与政治无关D.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影响社会文化
10 . 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指出,“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材料反映了(     
A.美苏由战时的盟友转变为对手B.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C.世界由两极格局转为多极格局D.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