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1 . 第二次大战结束后,美苏从战时的盟友变成了对手。他们采用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展开了激烈的“冷战”.据此回答:
(1)“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其在经济上、军事上的表现各是什么?
(2)针对美国的做法,苏联采取了哪些反击措施?有什么影响?
(3)简述美苏“冷战”对第二次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019-07-24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兵地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199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8%。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负担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日本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A.彰显其经济大国地位
B.尽已所能维护世界和平
C.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积极配合联合国的相关行动
3 . 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
A.古巴导弹危机
B.苏联解体
C.朝鲜战争爆发
D.德国统一
2019-07-14更新 | 67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二战后,世界国际关系经历了由美苏冷战对峙向多极化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冷战期间,美苏尽管急剧和激烈对抗,但在多次对抗如第一次柏林危机、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中,双方均未发生人们所担心的直接的、正面的热战。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美苏将争夺焦点转向第三世界,采取的方式也未曾再达到如上述三次危机中那样的激烈和正面直接交锋。从而,使世界在40多年中艰难地维持了持久和平。

——孙丰怡《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启示——大国交往中的审慎原则》

材料二   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

材料三   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要快的多。它的资本也大规模地流向美国国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1960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年也只有2.3亿美元,1980年时就达到了42.2亿美元。……中曾根内阁(1982——1987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

——《20世纪世界史》


(1)据材料一,冷战期间,美苏之间多次发生严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危机有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20世纪50年代外交政策的主要表现?
(4)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结合材料三,分析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5 . 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材料表明了
A.“欧洲联合”的构想得到了各国的普遍认同
B.欧洲的政治经济一体化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
C.欧洲走向联合符合成员国和欧洲整体的利益
D.超国家的联合体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和个性
2019-06-12更新 | 209次组卷 | 6卷引用:新疆伊犁州新源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数十年中,美国大力开展军备竞赛,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很多小型企业从大公司获得的分包合同也是如此。这反映美国
A.冷战政策与公司发展相互影响
B.已经把军备竞赛作为根本国策
C.军工订单解决了严重失业问题
D.国民经济军事化加剧战争危险
2019-06-09更新 | 3931次组卷 | 45卷引用:新疆石河子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2019-06-08更新 | 8210次组卷 | 78卷引用:新疆伊犁州新源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日本自1963年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同年,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这说明
A.“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形成
B.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
C.日本难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
D.美国开始建立世界经济霸权
2019-06-08更新 | 4358次组卷 | 41卷引用:新疆石河子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冷战中美苏双方往往通过意识形态的棱镜来看待对方,把对方视为敌人……美苏的意识形态斗争同它们争夺战略优势与利益结合起来,从而具有更强的攻击性和欺骗性……共同的战斗为化解美苏之间长期存在的互相猜疑。美国谴责苏联的帝国野心和俄罗斯扩张主义情站,苏联指责美国在世界扮演宪兵、形成霸权。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二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力量,自己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冷战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二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和“一股股新的力量”指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0 . 1963年9月28日,毛泽东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的概念:“我看中间地带有两个,一个是亚、非、拉,一个是欧洲。日本、加拿大对美国是不满意的。”“过去几年法国人闹独立性,但没有闹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苏联与东欧各国的矛盾也有明显发展,关系紧张得很。”其意在强调
A.中共放弃传统的革命外交思想
B.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均已瓦解
C.中国外交的孤立局面已经消融
D.世界多极化趋势雏形得以显现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