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8 道试题
1 . 1956年,赫鲁晓夫在报告中说:“苏联要注意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体系之间的和平共处问题、现代防止战争的可能性问题、不同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形式问题。”这三个问题后来被概括为“三和”,即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苏联“三和”政策的提出
A.表明苏联要与美国和平竞争
B.得到了各国共产党的支持
C.反映出美苏对第三世界争夺
D.说明苏联放弃了争霸政策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发表演说,宣布美国应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政党的经济状态,“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最后,他呼吁欧洲国家采取主动,共同制定一项欧洲经济复兴计划,美国则愿用其过剩物资给予友好的协助。演说发表后,马歇尔计划”立刻就在美国和世界各国的报纸和广播中变成了通用的名词。7月12日,英、法、奥、比、意、葡等16国在巴黎召开经济会议,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后改为欧洲经济合作组织。

——摘编自刘绪贻主编《战后美国史:1945-2000

材料二   1949年1月,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六国代表在莫斯科举行经济会议,讨论苏联、东欧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问题,并正式签署和发表了公报,力图建立一个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抗衡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7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歇尔计划发表的背景及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抵制马歇尔计划的举措,并分析该举措产生的影响。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冷战中美苏双方往往通过意识形态的棱镜来看待对方,把对方视为敌人……美苏的意识形态斗争同它们争夺战略优势与利益结合起来,从而具有更强的攻击性和欺骗性……共同的战斗未化解美苏之间长期存在的互相猜疑。美国谴责苏联的帝国野心和俄罗斯扩张主义情结,苏联指责美国在世界扮演宪兵、形成霸权。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二   二十世纪60、70年代,西欧国家已无须美国提供经济援助,因而在政治问题的处理方面获得了更大的机动性。……与西欧和美国之间经济关系的变化的是政治关系的相应变化。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并在各个领域里推行其独立自主的的政策。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美国在冷战后无法建立一统天下的世界性帝国,而其存在本身又构成了其他各主要大国联合制衡的目标。

——李鑫炜《体系、变革与全球化进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把对方视为敌人”的根本原因,并从经济、军事两个方面说明美苏“把对方视为敌人”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与西欧的关系在二十世纪60、70年代出现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其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
2020-02-09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今世界格局形势图


材料二   在两极格局之下,两极之外的任何其他大国更换门庭均不影响格局的正常运转;在多极格局下,任何两极的结盟势必打破原有力量均势;而在单极格局下,任何可能的国家联盟都无法同唯一的一极相匹敌,各大国往往既无实力也无意愿同唯一的一极进行对抗。无论在哪种格局下,只要世界能够维持大体的和平与稳定(不包括小规模冲突或局部战争),那么,该格局就是一个正在有效运转的格局。

——周绍雪《美国的实力与单极世界》


(1)材料一反映出当今怎样的国际格局?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格局变动的根源。
(2)概括材料二作者的核心观点。以两极格局为例阐述此观点。
5 . 二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杜鲁门总统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   

柏林墙两侧       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古巴导弹危机

材料三: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四: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指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新华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主要指哪一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
(2)材料二图片再现了两极格局下的某些具体场景。根据图片简述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产生的主要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尼克松时代美国的对外政策特征。试从国际局势的角度,分析导致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
(4)据材料四,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特征。此时,美国的对外政策对国际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5)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阶段简述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过程。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一体化大事记(1951-2005年)

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建立煤钢共同体。

1958年,上述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上述三个共同体和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

1992年,欧共体12国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洲联盟条约正式生效,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

欧盟先后经历了6次扩大,地域范围也从最初的西欧地区逐步拓展到中东欧地区。2005年4月25日,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在卢森堡签署了加入欧盟的条约,从而使欧盟成员增至27个。目前,欧盟扩大进程仍在继续。

材料二: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国际环境,尤其是欧洲发生的变化,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机会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善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


(1)依据材料一,概括欧共体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规模的变化以及性质的变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的欧洲主要有了哪些新变化?美国决定与欧洲发展怎样的新关系?
(3)随着欧洲联合的进一步发展,欧洲的整体力量日益增强,你认为未来的欧盟会成为一支超过美国的政治力量?简要阐明你的观点和理由。
2019-09-0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08-20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各种力量,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冷战时期,全球政治成为两极化的,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一个是由美国领导的最富有的社会集团,同一个与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这是一个无所不在的全面竞争,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经济的,有时是军事的竞争。许多这样的冲突发生在这两个阵营以外的由下述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里:他们常常是比较贫穷的,缺少政治稳定性的,新近独立的,宣称是不结盟的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二   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世界第一位,……我们那时在经济上也远远处于第一位……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一些潜在的因素正在崛起。

——尼克松1971年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仪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时政评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的主要特点。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二中一些“潜在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态势。美国妄图建立单极世界的依托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就当今国际格局态势为我国政府提出合理化的应对策略。
2020-01-1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2019-2020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欧洲受到来自外部的和内部的双重威胁,需要寻求克服内部长期纷争、实现和平发展和自强的道路。欧洲人通过反思历史,决心摒弃极端的民族主义,一些人主张欧洲决不能在民族主权的基础上重建,必须走一体化道路,建立欧洲联邦。“欧洲意识”由精美们的思想和计划变成制度化的存在,即欧洲一体化的实施,建立了具有超国家权力的共同体机构。

——摘编自黄正柏《论欧洲认同和欧洲一体化中的认同问题》

材料二   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欧洲12国正式成立欧盟,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政治实体过渡,欧盟在国际舞台上开始用“一个声音说话”。欧盟成员国在多边对话、谈判协商中逐渐形成了通过条约的方式解决冲突的惯例.确定了以机制化解决欧洲安全问题的基本模式,也因此开启了欧洲的和平时代,并持续至今。

——摘编自林霖《欧盟外交中多边主义理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欧洲一体化得以实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主要特点及其产生的重要影响。
2020-01-1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冷战是二战后近半个世纪里国际政治的主旋律,其影响极为重大和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是战后头号强国,苏联是战后头等强国,它们的一个共识是:在刚经历二战后,必须避免美苏直接交战。但彼此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战略利益的冲突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必然导致昔日盟友反目成仇,于是冷战就不可避免了,这就是冷战的根本起因……杜鲁门政府在战略态势上采取攻势,制定和推行遏制苏联的政策是冷战的直接起因。

——杨捷《冷战九讲》

材料二   冷战后的世界并不是美国领导下的单极的世界。在冷战的过程中,美国也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削弱,实力的下降使美国再也不能够担负起领导西方世界的重任,就更不用说领导全世界走向21世纪了。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美国之外的其他的力量中心正在崛起,这是不以美国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

——陈开仁《冷战——实力与谋略的较量》

材料三   冷战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不要企图将本国的制度强加于人,也不要输出革命。应尊重别国人民的选择,尊重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能以任何理由、任何借口、搞任何形式的扩张主义,任何国家都不应该凭自身的经济军事优势搞霸权主义。各国应该致力于国内事务,努力解决好国内问题。

——摘编自白建才《试论冷战的后果与教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冷战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杜鲁门政府推行的冷战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析“冷战后的世界并不是美国领导下的单极的世界”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其他的力量中心”。
(3)根据材料三,分析冷战带来的深刻教训。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材料三:1949年4月,为实行集体“防御”,美、加及欧洲十国成立军事组织。

——《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四:有学者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材料五:邓小平在1989年曾说过:“可能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这说明,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转引自《中国还是能说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新的极权主义”指什么?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美国确立了怎样的外交目标?
(2)依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美国实施了哪些“冷战”措施?
(3)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70年代“撼动”和“挑战”两极格局的力量有哪些?这对当时政治格局的演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五表明邓小平对“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存在着怎样的担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