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法国在国际关系中居于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启蒙运动兴起于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之下。在英国已经开始进行工业革命之时,法国的封建专制 主义则在路易十四的统治下达到了顶峰。在太阳王执政时期,对内大权独揽,对外扩张以争夺欧洲霸权。对外战争的巨大消耗也使得法国封建经济濒临崩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空有经济实力,却无法得到相应的政治权利,第三等级与特权阶级的矛盾日趋尖锐。而文艺复兴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教会的说教不攻自破,英国光荣革命的胜利更加鼓舞了法国资产阶级的信心。于是,声势浩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在封建势力根深蒂固的法国发展开来。面对内忧外患的国情,启蒙思想家们积极宣传“理性”与“科学”作为衡量一切、判断一切的尺度,希望能够推翻旧制度,建立新体制,并提出了众多设想。而且大多数思想家都将研究的目光投向了东方,希望借鉴东方文化为自己的民族精神注入活力。

——摘编自崔婕《论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两种中国观》

材料二   一战后的英国沉迷于19世纪欧洲均势政策的成功之中,无视自己力量的衰弱和整个体系已经发生的变化,推行了扶德抑法的政策。它简单机械地以为,欧洲力量的天平向战胜国法国倾斜,那么威胁就主要 来自法国。这说明,英国在一战后确定国家间的战略利益关系时,仅仅考察了实力关系,而没有认真考虑 纳粹德国对于国际秩序的挑战。一战后英国领导人的外交政策一直停留在维持一种“虚幻”的欧洲大陆势力均衡,无视国际体系中已经发生的巨大变化。扶德抑法这样一种错误的政策,不仅没有维护和平,而且带来了它后面持续的对德绥靖政策,把法国和欧洲大陆的许多国家拖入了一场新的世界大战之中。

——摘编自宋伟《位置现实主义:一种外交政策理论》

材料三   在战后初期,法国政府为了恢复与发展经济,大力鼓励外国资本流入。在60年代初期,法国为了实现经济现代化,继续采取鼓励外资的方针,尤其是美国资本。但是从1963年开始,法国政府对于外资,尤其是美国资本开始转变态度,采取限制措施。这一政策是法国摆脱美国控制,维护法国独立这个大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法国在抵制美国经济渗透上,主要采取了两手政策。一手是限制美国资本的投资部门与 额度,规定外国资本不得在法国任何部门与地区,获得统治控股地位。法国还在欧共体内,呼吁其他国家共同限制美国的资本。另一手是积极鼓励发展法国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尖端技术与工业,这一政策,不仅有助于法国减少对美国的技术依赖,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另一方面也极大的提高了法国自身的科技水平,加强了法国企业在世界的竞争力,扩大了法国产品的市场。

——摘编自张媛媛《论戴高乐时期法美关系的两面性》

(1)根据材料一,概括思想启蒙运动在法国发展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例举16-18世纪“东方文化”在法国传播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一战后欧洲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从“扶德抑法”政策的影响角度,简析该政策为什么是“一种错误的政策”。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法国对美国政策的变化,并分析法国对美政策转变的原因和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49年4月7日,时任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将“北约”文本呈杜鲁门,他在附信中对各条进行解释时说,对缔约国的“攻击”不仅指为达到领土或民族主义目标的攻击,而且包括对“我们共同的民主生活方式”的攻击。由此可见,北约的建立(       
A.打破了欧洲中心的世界格局B.开启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C.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的色彩D.否定了集体安全的机制
7日内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校阶段性考试(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在欧洲扩大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大量吸纳东欧国家加入,提出北约“战略新概念”;而在亚太地区强化美日军事同盟关系,提出了“美日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这反映出(       
A.门罗主义政策的延续B.美国企图构建单极世界
C.冷战竞争的烈度增强D.世界局势日益动荡不安
4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人们可以轻松地在一张世界地图上找到欧洲,并标注出其边界。但是要找到西方的具体方位,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从地理上讲,它不是一块边界分明的地区,而是一片在历史变迁中边界始终处于变化之中的群岛,以及一种在政治上以类似方式建构的国家形态。长期以来,西方仅仅是指一种自然方位:日落之处;还有一层衍生意义,即尽头和往生世界。事实上,相较于“欧洲”,“西方”的概念具有更多的意识形态和伦理道德的色彩,争议也更大。即便是在西方国家内部,也是这种情况。西方的拥趸——把西方视为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文明,会被扣上傲慢的欧洲中心主义论者、新帝国主义者,甚至是种族主义者的帽子。反过来,西方的批评者,则容易被贴上对人类最崇高理想的背叛者和说自己国家坏话的人之类的标签。历史表明,“西方”的概念是必要的。第一,当欧洲人越过欧洲半岛的边界并远离他们的大陆而去的时候,“欧洲”的概念已然不够,需要添加一些新的要素或者需要表述得更加准确,首先想到的就是“西方”。第二,西方需要它的对立面,它因与其它的概念有所区别才得以存在。用莱因哈特·柯塞勒克的话说,“西方”是一个不对称的概念。说它不对称,是因为在此概念的内核中嵌入了一种对自身优越的想象。非西方的,始终被视为低劣的。因此,“西方”是一个充满傲慢的概念。第三,我们所讨论的现代西方概念,如果撇开第一点中的“外欧洲”维度,那么它在空间上的范围要比欧洲更小。西方的概念始终能在欧洲境内划出一道分界线。这道分界线的前身,就是以前天主教与东正教在宗教上的分野。对于19世纪欧洲的自由派和民主派人士来说,“自由西方”的对立面在欧洲大陆内部的专制,即沙俄帝国。因而在20世纪初通过反对布尔什维克的俄国将这一对立面的建构重新激活,也就并不困难了。而对于20世纪中期的西方而言,它的首要对手是国际法西斯主义,次要对手是1945年之后的苏联共产主义。它在当下的对手则相对比较模糊:“伊斯兰恐怖主义”这个关键词有时可以概括,但也不尽然。

——摘编自于尔根·奥斯特哈默《何谓西方?——一个富有争议概念的多义性》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湖南永州·三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是1965年德国漫画家贝伦特创作的漫画《在建中的欧洲之屋》。画面中,戴高乐代表的法国和艾哈德代表的德国正在举行婚礼,其他四国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比利时或是拉着婚纱裙摆,或是在旁奏乐助兴。但他们所要去的新房却只有对外的一层墙面而已,上面还插着源自1948年的“欧洲运动”之旗。作者意在(     

A.颂扬法德和解为西欧走向联合之路打下了根基
B.表达对德国未来发展和欧洲一体化前景的担忧
C.强调欧共体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D.揭露法德试图通过操纵欧盟改变世界格局的企图
2024-05-12更新 | 120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浙江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6 . 全球化是当代世界最明显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重要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白银输出既是当时欧洲社会的经济形势所迫,又是人民大众的需要。

这里有三点值得注意:(一)西欧能以充足的贵金属白银货币向东欧购买食粮,弥补了西欧的不足。以东欧的粮食养西欧的工业,为日后欧洲整个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二)欧洲的经济生活历来与东方关系密切,如果没有美洲的白银,欧洲就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他们继续大力从事东方和世界贸易的可能。(三)尽管欧洲从美洲获得最大量的金银,但其生产能力未能与人口和货币量同步增长。当时市场的商品还是不足,不能消化这许多贵金属货币,于是不得不以其所得的40%以上的白银外溢。而中国吸纳了世界白银的半数后市场稳定如故。

由此使人得出这样的认识:16~17世纪欧洲的“价格革命”表明当时欧洲还不可能成为世界白银旋流的中心或世界经济体系中心而只是边缘地区。

——摘编自薛国中《美洲白银与欧洲价格革命》

材料二   就英国方面来看,19世纪4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完成,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工业资本统治阶段。由于这一时期,英国国内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高速发展,大工厂产品极大丰富,并且已经大大超过国内市场的容量,它要求有广阔的市场以推销英国大工厂产品,要求有充足的原料供应以便不断地扩大再生产。……英国的毛纺织业冶金业等也都希望在印度扩大其工业品的销售市场。而只有在国外办大工厂的情况下,这些产品才有市场……

还有,随着近代工厂制度在英国确立,一些英国商人看到从英国输入设备和先进技术在印度建立近代大工业,可以利用印度本地廉价的劳动力、原料和土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正如马克思1853年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所说:“工业巨头们发现,使印度变成一个生产国对他们有很大的好处。”总之,英国向印度移植大工业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工业资本主义阶段的新要求,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

——摘编自丁新艳《英国殖民统治与印度近代工业化》

材料三   共同的问题、共同的命运已经是国际社会中不争的事实,即便是冷战时期的两个超级大国也承认,它们在相助怪癖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负责任大国行为的一个核心要素就是认识到共同问题的存在,并承认这些问题需要采取集体行动来应对,因为摆在人类面前的是唇齿相依的命运。共同命运要求人们转向共同安全原则,即从“对抗型安全”转向“共生型安全”。长期以来,人们对安全的理解是基于“对抗”的原则,而只有在“联盟”或“自愿结盟”中“安全”才被赋予“共生”的意味。然而,在气候变化、生物和数字病毒、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太空运陨石及全球经济等共同威胁面前,“对抗型安全”几乎毫无意义。

——摘编自[英]巴里·布赞、[英]乔治·劳森著《全球转型:历史、现代性与国际关系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白银大量输出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阐述16~17世纪世界白银的旋流过程。
(2)根据材料二,说明英国把印度变成生产国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工业革命后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大国谋求“对抗型安全”的表现,试举冷战结束后全球层面追求“共生型安全”的史实两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粮食一直是美国政府的一项重要外交工具,1954年前后,美国粮食援助对象发生变化,由西欧和日本开始转向第三世界国家。这一变化(      )
A.旨在解决第三世界的粮食安全B.服务于美国的冷战战略
C.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D.扭转了不对称的两极格局
2024-04-12更新 | 180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金华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初,资产阶级只是一个势单力薄的阶级,它不得不与王权相结合,结成同盟来斗争,支持国王逐渐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王朝国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日渐羽翼丰满,这个王朝国家再也不能体现、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和要求。于是,资产阶级便以全民族的名义展开了对王朝国家的批判,要求获得自由、平等、人权和幸福,要用这些新的政治原则和政治观念来构建新的国家——民族国家。所以,在英法这些资产阶级力量较为强大的国家,较为彻底地摧毁了旧的王朝国家,构建起了近代民族国家。

——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二   从巴黎掀起的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经过长时间艰难的逐字逐句的争论之后,1789826日,制宪议会最终通过了这个庄严的宣言。宣言共17条,它庄严宣布: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惟一原因。

1804321日,拿破仑签署法令,《民法典》正式颁布实施。作为资产阶级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这部法典在破坏欧洲封建制度和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上起过不容低估的示范作用。后来,世界各国资产阶级在制订法典时,往往以它为范本。拿破仑所创建的资产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在以后的法国和欧洲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里,一直被沿用下来。这次革命为资产阶级所做的事情是这样之多,以至整个十九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

——据吕一民《法国通史》等整理

材料三   19581969年戴高乐执政期间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1959年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收回对法国舰队的指挥权,禁止美国使用法国基地。1960年法国爆炸第1颗原子弹。戴高乐拒绝签订美苏禁止核扩散条约(1963),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恢复邦交,提出“欧洲人的欧洲”的口号,否决与美国有特殊关系的英国加入西欧共同市场。1964年,法国与中国恢复外交关系。1966年法国军队全部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迫使该组织总部撤离法国迁往布鲁塞尔。

——张芝联《从高卢到戴高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法国资产阶级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努力,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民族国家”的显著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个庄严的宣言”的名称,结合拿破仑的相关举措,对材料中下划线部分予以阐释。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评析戴高乐执政期间的外交活动。
2024-04-10更新 | 260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丽水、湖州、衢州三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下图为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时政漫画《就这样吧,直到我们下一次碰头》。漫画表现了一场分身魔术,魔术台上的少女代表德国,已经身首分离。左边的魔术师是美、英、法,右边的魔术师是苏联。舞台左下角的告示牌上写着四位魔术师的表演进程:“1.欧洲安全”以及“1.德国统一;2.非武装;3.东西对话”(此三项被划去)。据此判断,漫画创作的直接背景是(     

A.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B.第一次和第二次柏林危机的爆发
C.德国被四大国分区占领D.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以及华约的建立
2024-04-08更新 | 15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024·湖北·二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57年,联邦德国政府表示:“虽然联邦德国(如图)融入了欧共体,民主德国加入了经互会,两者都志在推动各自阵营经济集团化。但两个德国间的贸易没有关税边境”。在联邦德国的坚持下,原产自民主德国的货物也可直接进入欧共体市场,也可以享受零关税待遇。联邦德国此举(       

A.顺应了战后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B.是冷战困局中国家统一出路的探索
C.避免了“冷战”对德国经济冲击D.为了抵制战胜国对德国的分区占领
2024-03-28更新 | 286次组卷 | 8卷引用:历史(浙江卷01)(21+4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