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8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全球南方”一词近来风靡全球,受到各方关注。A·G· 马勒认为“全球南方”具有三个定义。首先,它用来指代经济弱势的民族国家,以替代冷战后的“第三世界”;其次,全球南方通过包括富国内部被压迫的人民和南方国家的富人来淡化地理意涵;第三,反映南方国家基于相似处境的相互认同,代表一种抵抗想象中的跨国政治主体,以对抗代表当代权力的全球化资本主义。由此可知,这一观点(     
A.表明世界秩序的急剧变革B.说明经济区域化的发展趋势
C.忽视经济方面的南北差异D.是对经济全球化的有效抵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图是20世纪后半期非洲国家加入不结盟运动的年代统计图(含同期亚洲和拉美国家加入不结盟运动的数量)。这突出说明(     

A.非洲国家是不结盟运动的核心B.不结盟运动对非洲独立的支持
C.不结盟是非洲国家的战略选择D.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增长
昨日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菏泽市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面漫画摘自于《中国日报》,画中国旗从左至右分别象征着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该漫画寓在表达金砖国家(     

A.构建合作共赢新机制B.推动贸易全球化发展C.开创世界经济新秩序D.促进区域集团化形成
昨日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联的瓦解、东欧国家的剧变、南欧的政治发展,表明“普遍史”存在。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使所有的社会渐渐趋向一致。人类社会渐渐趋向“均质化”,所有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国家均越来越相似,如建立中央政府、追求国家统一、推动都市化、建立合理的经济制度、推广公民教育、形成大众消费文化等。西方式民主的意识形态已经成为压倒一切的意识形态,西方式民主体制可能形成“人类意识形态进步的终点”和“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这就是“历史的终结”,因为不再会有更新的形态出现。

——摘编自[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

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有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51年联合国通过的《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难民是指以种族、宗教、国籍、社会或政治原因不能或不愿受本国保护而留在本国之外的人;或不具有国籍而由于上述原因不能或不愿返回其常住国的人”。因此,来自东欧等国家的难民几乎都被授予难民身份,而来自南美洲的难民得不到足够的保护和认可。这表明,当时(     
A.国际法的权威受到挑战B.国际局势制约难民问题解决
C.联合国的作用得以加强D.两大阵营对峙局面不断加剧
6 . 2024年3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主题为“打破僵局:重塑两极分化世界中的合作”的《人类发展报告》指出,2023—2024年全球不均衡的发展正在让最贫困的群体进一步掉队,这种现象必须通过集体行动加以解决,“去全球化”既不可行也不现实。该报告旨在(     
A.强调重塑国家之间的合作B.主张消除国家之间的隔阂
C.加强全球经济的相互依存D.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昨日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为七国集团和金砖五国经济总量在全球GDP中的占比(%)表中的数据变化反映出(     
比 重

年份

2010

2015

2020

2022

七国集团

50.47

47.13

44.36

43.10

金砖五国

19.87

21.53

24.59

25.55

(注:七国集团:由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七个发达国家组成的联合组织;金砖五国:由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五个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合作组织。)
A.西方国家经济霸权的丧失B.世界各国经济差距逐步缩小
C.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D.国际经济格局变动趋势加强
8 . 1946年到1989年,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所投的否决票为239次;1990年到2004年,安理会的否决票总共为18票,与之对应的是安理会正式会议大大增加,非正式磋商更是成倍增长。这表明(     
A.美国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B.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国际关系向民主平等迈进D.全球治理机制臻于完善
9 . 纺织业是人类生存中的重要行业,也是历来国际竞争激烈的领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植棉逐渐成为国家战略,直到英国的工业革命,中国的棉纺织技术都处于世界较高水平,我国的棉纺织品不仅为百姓提供了精美的衣着原料,而且销售到东南亚以及欧美各国。在长达三个多世纪的过程中,中国棉布的外销数量持续增长。

英国工业革命期间,棉纺织机及与之配套的复杂的机器系列相继问世极大地提高英国棉纺织业的生产力,……经历百年的抗争后,印度彻底从棉布出口国变成进口国,英国还将目光投向当时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到1831年,中国棉纺织贸易首次由出超变入超。鸦片战争后,“美国棉”“英国纱”“东洋布”充斥在中国市场上,中国本土棉花产业急剧萎缩。

1893年,张之洞从美国引入陆地棉种子,在湖北试种初步获得成效。此后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及一些棉纺企业,不断大量从美国引入陆地棉种子。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了扩大棉田面积、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更换优良棉种等措施,成为产棉强国,形成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新疆三大产棉区。新疆长绒棉是由海岛棉培育而来,具有暖和、透气、舒适的特点,而且纤维柔长、洁白光泽、弹性良好,深受市场欢迎。20202021年新疆棉产量520吨,占国内产量比重约87%,占国内消费比重约67%。21世纪20年代,美国以人权为借口,“抵制新疆棉花和纺织工厂”、打击中国对全球纺织业的绝对支配地位。

——摘编自黄金生的《棉花:曾经改变世界格局的“神奇之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自明清以来影响中国棉纺织业发展历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看待21世纪20年代“中美棉花战争”的。
昨日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3123日联合国在纽约总部召开第三次海洋法会议。此前,联合国曾举行过两次海洋法会议,但由于大国的控制,没有反映发展中国家的愿望。这次会议经过第三世界国家团结一致的努力,最后于19821210日在牙买加的蒙特哥湾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约规定国际公海海底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财产,并对公海等重要概念作了界定。该公约基本上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的要求。到1984年底,共有159个国家和地区在公约上签字,唯独美英等国拒绝签署,为公约的实施设置障碍。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下卷)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新中国提出建设具有近海作战能力的、轻型的海上战斗力量。20世纪70年代鉴于钓鱼岛纠纷,中国声明: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邓小平访日时建议双方先搁置争议。20世纪80年代,中国海军确立“近海积极防御”战略并加强海军现代化建设。对南沙群岛主权争端,多次宣示主权并进行有限自卫还击,20世纪80年代,出台了包括《海洋环境保护法》《海上交通安全法》等重要的海洋法规。20世纪90年代与东盟有关国家就对话与协商的方式来解决领土和管辖权争端达成协议,并与东盟国家在促进航运、通信安全、打击海盗活动、保护海洋环境等领域进行合作。1996年以后,中国先后编制《全国海洋开发规划》《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等促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以及可持续协调发展,2012年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目标。

——摘编自罗德希《论我国海权的发展演变与海权互动——国家身份转换的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海权战略的特点。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上饶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