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1 道试题
1 . 冷战后,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经历了从根据国际法和国际制度进行对外暴力干预到用美国主导下的国际体系和国际程序来规范其他国家的行为,要求相关国家承担更大的责任来维护现存国际体系和国家程序的过渡,这一变化反映出冷战后的美国(       
A.对外放弃武力威胁B.建立了单极世界格局
C.综合国力大大下降D.霸权主义呈现新形式
2022-05-09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冷战”后北约军事战略的演变

时间文件军事战略
1991年《联盟新战略概念》对“集体防御”概念进行更明确界定。增添了保持欧洲的稳定和平、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由防御东方“单向”之敌转为“全方位”监视和消除各种安全威胁等。
1999年《联盟战略概念》以政治和军事手段维护和扩大北约广泛的共同安全利益。北约可以不经联合国授权,而根据需要将其军事行动范围
扩展到成员国领土之外。将北约内部决策原则从“一致同
意”、改为“自愿联合”。
2010年《积极参与现代防御》重点强调实施先发制人打击、在全球展开军事行动和加强网络战攻防能力等。

“冷战”后北约重大军事行动

时间发起/参与的军事行动备注
1994年波黑战争北约成立45年以来首次在其传统防区外使用武力。
1999年科索沃战争得到联合国的授权,导致南联盟的解体。
2001年阿富汗战争得到联合国的授权,以阿富汗塔利班隐藏本·拉登为名采取的反恐军事行动。
2003年伊拉克战争未经联合国授权,大多数北约国家不同程度地反对,美国领导英国、加拿大和波兰参战。
2011年利比亚战争本为执行联合国设立禁飞区的决议,发展成对利此亚的军事打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前后北约军事战略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后北约军事战略变化的影响。
2022-05-06更新 | 143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冷战后,联合国对国际和平与安全问题的处理发生了显著变化,集中体现在:对安全威胁来源及联合国作用的认识显著扩大;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任务范围显著扩大;安理会授权维和特派团时越来越多地超越传统的维和原则。

联合国层面始终存在着关于如何更好地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争论,而相应的竞争性规范往往成为安理会所推出的和平方案的基础。冷战结束后,联合国和平安全议程中的规范竞争突出地表现为“人道主义干涉”与“不干涉内政原则”之间的相互对立和妥协。两者之间的矛盾体现在安理会有关国际和平与安全威胁的认定、制裁措施及维和行动的相关授权、建设和平的相关标准等方面。逐渐兴起的“保护的责任”思潮是“人道主义干涉”新的理论基础。面对人道主义干涉及其导致的武力使用的扩大化,发展中国家积极推动“和平即人权”等规范。这些努力反映了国际社会试图平衡和纠正“保护的责任”思潮对国家主权及国际和平秩序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摘编自毛瑞鹏《中国对联合国和平安全议程的参与和塑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后联合国和平安全议程及其规范竞争的焦点并说明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冷战结束后制约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
2022-05-02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盟2022届普通高中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4 . 材料   二战结束后,东南欧各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多民族的南斯拉夫仿效苏联确立了联邦制,这在当时的条件下起到了缓解民族矛盾的作用。在各国政权尚能控制局面的形势下,东南欧地区的形势是相对平静的。苏东刷变,使世界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作为胜利者的西方大国成为东南欧的主宰,西方国家从一开始就以维护人权和民族自决权的名义支持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等国独立,并发动科索沃战争等肢解南联盟。原苏联势力被彻底排挤出东南欧地区后,西方国家之间原有的和新生的许多“内部矛盾和利益冲突也逐渐浮出水面”。在东南欧,欧盟国家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将东南欧纳入欧洲一体化的轨道,完成欧洲一体化的大业。美国考虑的则是它在整个欧剂的存在和主导地位。而所有的这一切,使得东南欧地区重陷动荡和衰败之中,至今看不到出路。

——摘编自李凡琳《东南欧的稳定与新地区主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时期东南欧地区形势相对稳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后东南欧地区形势剧烈动荡的国际背景。
5 . 1999年,二十国集团诞生,它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平等地位在一起商讨问题的国际经济合作论坛。2008年,严重的金融危机的发生使二十国集团从部长级会议升级到领导人峰会。二十国集团这一变化发生的深层原因是
A.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迅速提升B.和平与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C.全球化使得各国的依赖程度增强D.国际社会贫富差距逐步缩小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94年德国政府发表的《安全政策白皮书》公布了德国新安全战略的三层目标:“保卫德国及其盟国的安全,预防、限制和结束可能危及德国或德国盟国的领土完整与稳定的危机与冲突;建立有利于德国的欧洲安全机制;愿以联合欧洲中一平等分子之地位贡献世界和平”。在安全观念上,德国认为,欧盟是当今世界的重要一极,德国是这一极中的核心力量,一个多极的世界有利于维护和平与稳定。与安全观念转变相适应,德国的安全手段也发生了重要变化,重视运用经济、联盟和联邦国防军等综合国力,建立更具适应性、灵活性的安全体系,在与世界各国的互动中加强安全合作,广泛运用外交、安全、国防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应对多元化安全威胁。

——摘编自夏立平《三重身份视域下的冷战后德国安全战略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冷战前后德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后德国国家安全战略制定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响深远,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世界之变促全球治理随之发生变化,体现为全球层面治理机制的革新、区域层面治理的深化与整合、主权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经历了先削弱再增强的过程,大国国内政治与国家政策变化导致全球治理在多方面发生改变。

——摘编自陈宗海等《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丰富内涵》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冷战期间,联合国总共只进行了13次维持和平行动,距国际局势的要求和广大会员国的期望都相差很远。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外部环境有了根本的改善。20世纪80年代末,美苏在安理会各项表决中的一致投票率超过了95%,两国动辄使用否决权相互对抗的情况开始成为历史。全球各地受美苏操纵或支持的热点冲突纷纷降温,联合国继而担负起和平解决多年遗留问题的主要责任,并且得到了多数会员国的认可和支持。1988年—1995年间,联合国共进行了24次维和行动,超过了前40年维和行动的总和。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职能和适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在纳米比亚和柬埔寨,联合国直接负责组织和监督选举,并为完成这一任务接管了过渡时的部分行政权力。在马其顿,出现了第一支联合国进行设防性部署的维和部队,标志着联合国维和行动向预防冲突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方连庆等《国际关系史(战后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中期联合国维和行动变化的原因。
9 . 近期,阿富汗局势发生根本性变化。外国军队撤出后,阿富汗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同时,阿富汗仍面临着诸多艰巨任务,需要国际社会特别是地区国家支持和帮助。关于“阿富汗问题”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国以“反恐”为名发动对阿富汗的战争
B.美国为此实现了建立“单极世界”的意图
C.当下阿富汗止乱回稳、和平重建尤为重要
D.再次凸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性
2021-11-09更新 | 170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2届高三11月诊断考试历史试题(选考)
10 . 下表是某一个国际组织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变化。这一国际组织可能是
时间1976年1992年2000年2008年2015年
比重70%68%66%53%47%
A.二十国集团B.欧洲联盟C.西方七国集团D.亚太经合组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