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1 道试题
1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发达国家内部存在着日益加剧的收入不平等,在1979年到1997年间,实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38%,但是一个中等收入之家的收入只增加了9%。最上层的1%家庭的收入在1979年是中等收入家庭的10倍,1997年达到23倍。这反映出二战后的西方国家(       
A.垄断资产阶级开始兴起B.社会基本矛盾未发生实质性变化
C.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动D.经济发展成果没有惠及全体民众
2023-09-2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之后的近千年中,古代中国主要还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与外部世界进行交往的。直到唐朝灭亡之后,随着中国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以及亚洲内陆地区政治局势的持续动荡,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才不断凸显,最终取代了陆上丝绸之路而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主要纽带。特别是16世纪之后,由于欧洲人既找到了绕过非洲进入印度洋的航线,又发现了绕过南美洲进入太平洋的航线,从而使海上丝绸之路扩展为环绕地球的航线,成为全球化的坚实基础。

——摘编自龚缨晏《关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几个问题》

材料二   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帆船逐渐从印度洋退出。进入16世纪以后,仍与中国有联系的海外国家,仅限于日本和菲律群岛、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上的一些国家。而且,由于其中一部分国家已经被殖民者控制,因而彼此交往的内容也有所变化。

——摘编自陈高华、陈尚胜《中国海外交通史》

材料三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其目的就是密切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的关系,促进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经贸合作。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沿路国家可以更加深入全面地认识一个改革开放30余年后的中国,可以更直接细致地感知和了解优秀的中华文明,进而接纳甚至吸收其优秀的成分。

——摘编自张勇《略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发展战略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丝绸之路的特征,并指出海上丝绸之路最终取代陆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6世纪以来,中国帆船在远洋贸易中“退出”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积极意义。
2022-09-30更新 | 273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19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下图是关于全球跨境贸易与投资年均增速(%)的统计,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B.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C.西方发达国家需求萎缩D.国际金融危机沉重打击
2023-05-24更新 | 27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届高三考前打靶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G8(即八国集团)是传统的工业化大国“俱乐部”。随着新的重要经济体的崛起,国际舞台上既有八国集团与发展中国家领导人非正式对话的形式;又有G20(二十国集团),即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国家之间平等协调机制。此外,以金砖国家为代表,新兴大国也在事关全球治理、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等问题上积极进行协商配合。

材料二   中国的崛起是国际格局变革的重大推动因素,日益影响着国际规则和国际秩序的进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有声有色,风生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述全球治理机制变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运用具体史实,说明中国在当前国际格局变革中发挥的作用。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响深远,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世界之变促使全球治理随之发生变化,体现为全球层面治理机制的革新、区域层面治理的深化与整合、主权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经历了先削弱再增强的过程,大国国内政治与国家政策变化导致全球治理在多方面发生改变。

——摘编自陈宗海等《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丰富内涵》


根据材料信息,围绕“全球治理”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6 . 西域是汉唐时期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催化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伴随这阵阵悦耳的驼铃和漫天的黄沙,葡萄、苜蓿、石榴、胡麻、胡桃、胡葱等作物来到中国,葡萄和石榴的引种最为典型。葡萄最早为古埃及人栽培,后来被传到地中海沿岸。《史记》中“葡萄”写作“蒲陶”,就是希腊文Botrus的音译。当时中国不仅引进葡萄,还带来了葡萄酿酒技术。石榴原产于波斯,中亚、南亚、西亚也都有悠久的栽种历史。古代波斯的女神阿娜希塔、西传地希腊的赫拉女神、南传地古印度的鬼子母神诃梨帝,都把石榴作为自己的圣物,而她们又都是生育女神。

                                                                             —摘编自李兰芳《地图上的中国史》

材料二   两汉魏晋时期,中亚地区小国林立。随着两汉政府同匈奴战争的胜利,中原王朝的势力和影响也逐渐渗透西域,大宛、康居和大月氏等国与中原王朝关系趋于热络。南北朝时期,中原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西亚萨珊波斯在公元3世纪兴起后,导致贵霜帝国逐渐衰落。隋唐时期,随着中国国力强盛,与中亚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唐朝在中亚设立羁縻府州。中亚粟特地区正式出现的安、康、米等昭武九姓国家也频繁与中原王朝发生联系,嗣后因阿拉伯人向中亚扩张,及唐王朝与阿拉伯的势力在中亚交锋,这种联系更加密切。安史之乱后,唐王朝无力西顾,逐渐丧失对中亚的控制。

                                                                         —摘编自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材料三   习近平同志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努力拓展改革发展新空间》中指出:“‘我国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但建设‘一带一路’不是我们一家的事。”“我们要在发展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多考虑和照顾其他国家利益。”“‘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各参与国的合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介识,概述物种交流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时期西域地区国家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图为漫画《国际贸易》,图中一人砌墙、一人砸墙。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贸易壁垒与全球化相辅相成B.全球治理的新方案亟待提出
C.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必然D.当今时代主题发生关键变化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联合国成立后,英国决定把巴勒斯坦问题交给联合国处理。1947年4月,苏联提出欧洲的犹太难民问题不能靠移民巴勒斯坦来解决,主张英国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并撤军后,由联合国出面组织建立一个独立、统一和民主的巴勒斯坦国,保证巴勒斯坦境内的各族人民享有平等权利。5月,苏联代表又在联合国特别会议上指出:“事实证明,西欧国家并不能保护犹太人的生存和权利……这说明犹太人渴望建立自己的国家的愿望是合理的。不考虑这个事实而拒绝犹太人有建国的权利是不公正的。”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一个阿拉伯国家和一个犹太国家。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根据该决议正式成立。

——据肖瑜《对苏联支持以色列建国原因的历史考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在巴勒斯坦问题上态度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影响其态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色列成功建国的条件。
2023-03-30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九市(广安广元眉山内江乐山遂宁雅安资阳自贡)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科技体制的产生, 始于北美独立战争前后。到1860年,组织大型考察队成为早期政府组织科学活动的主要形式。真正使美国科技体制有所变革的是1876年爱迪生创立的第一个工业实验室,它的进一步发展就形成后来普遍推广的“工厂中心实验室”体制。在这种体制下,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关系进一步加强,逐渐成为美国应用研究和发展工作的主要组织形式。在1860-1914年间,全国科学院等研究机构相继出现,为美国科技体制的发展打下了基础。1916年,为动员美国的科学技术资源用于军事目的,总统指令全国科学院组成一个国家研究委员会,其任务是参与有关战略问题的研究。1940 ,罗斯福总统在参战前夕大力动员国家的科学技术资源,先后组建了国家国防委员会和科学研究与发展局。战后,联邦政府又新建了一批科学技术的重要机构,政府实验室的数量也明显增加。这样,美国逐渐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系统,至今无多大变化。

——摘编自劳汉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科研体制的演变》

材料二   从七十年代起,苏联为了克服发展困境,在加速科技进步和改革科技体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通过组建科学生产联合公司的形式,对科技进步实行统一计划领导,消除了研究和采用新技术各阶段的裂痕,缩短“科研一生产”周期。 1979 年先后通过新决议规定,所有工业部门都要在部一级建立科技发展统一基金;科研、设计单位于1980年全部改为在合同基础上实行经济核算制;充分利用价格杠杆刺激科技进步。戈尔巴乔夫执政后,进一步改革科研体制,加强科学院的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潜力;突出部门科研机


构在推广科研成果中的作用;提高科研人员的劳动报酬和重视其素质的培养;大力发展计算
机技术、信息和机器人等新兴产业。苏联政府通过不断调整和改善科技管理体制,取得了一
定的成就。

——摘编自洛伦·R·格雷厄姆《俄罗斯和苏联科学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两国科技体制发展的相似之处。
(2)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适中(0.65) |
10 . 和平与安全问题
(1)地区_______此起彼伏。
(2)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_______主义、_______安全、重大_______疾病、跨国刑事犯罪、生态环境恶化、_______变化等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3)_______权益和_______资源争夺等日趋激烈。
(4)霸权主义和_______依然存在。
2023-01-04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知识清单】高中历史知识记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