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诞生不久,由于中国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和支持越南人民的抗法斗争,法国当时拒绝承认中国。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法国总理孟戴斯·弗朗斯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这次会晤,不仅对日内瓦会议的成功召开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对改善中法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法国仍然未承认新中国。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中法双方都期盼改善两国关系。在戴高乐总统的推动下,19641月法方代表博马歇应约来到中国使馆与中国大使进行磋商,双方同意于1964127日同时发表建交联合公报。

——摘编自李敏《中法建交始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法国未能承认新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60年代法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其对法国社会进步的意义。
2 .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历朝历代都采取各种措施推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边疆治理上,秦始皇“并一海内,以为郡县”,设官置守,进行管理。在东北设立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五郡,在东南设会稽郡,为了有效管理边疆,秦始皇还大规模向边疆地区移民,仅向岭南地区就移民55万人。通过移民垦殖,秦朝统治者还把统治核心地区的农耕技术和经济模式推广到边疆地区。

——陈跃《中国古代王朝治边政策的双重变奏》

材料二   唐朝将安西都护府移驻龟兹后,在西域地区设置羁縻府州、建立镇戍守捉等军事防御体系,而连接这些府州、镇戍的道路,就是具有法令意义的“官道”或叫“驿路”了。按唐制,官道上三十里置一驿,非通途大道则立馆。当地出土文书记载的馆驿名称以及与馆驿有关的赋税记录,证明了唐安西四镇地区馆驿的广泛存在,唐朝的馆驿是当时西域地区最小的行政单位,它和烽铺往往同设在一处,所以兼有防御和交通功用。唐朝以安西为中心的驿路系统的开通,以及馆驿制度在西域地区的建立,成为唐朝军政人员、公文、物资往来的途径与支撑,同时也为丝绸之路上兴贩贸易的商人,提供了有安全保障的通畅道路。

——摘编自荣新江《唐代安西都护府与丝绸之路——以吐鲁番出土文书为中心》

材料三   清入关后,密切关注边疆事务,励精图治,苦心经营,完成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建立起一个比以往任何朝代都巩固的“大一统”帝国。为了树立“大一统”正统王朝的形象,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形成以推崇“大一统”政权为核心、以政权承绪关系为主线、取消华夷之别为特征的正统论,并将其贯彻于历史评断中,使之更有利于清廷的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对边疆的治理方式。
(2)据材料二,归纳唐朝西域地区“官驿”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清朝时期“大一统”观念的特点和目的。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政策积极影响的认识。
2023-04-18更新 | 113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5 高二非选择题(5大核心考点+35道高频非选择题)(江苏专用)
3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廷每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简称曰“贤良”,“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简称,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是为汉室令举孝廉之始。此项制度之演进,一面使布衣下吏有政治上的出路,可以奖拔人才,鼓舞风气;一面使全国各郡县常得平均参加中央政局,对大一统政府之维系尤为有效。而更重要的,则在朝廷用人,渐渐走上一个客观的标准,使政府性质确然超出乎王室私关系之上而独立。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

这支官吏队伍浸透了反民主的意识,……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呼吸的就是这种空气,他们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摆脱不了这种空气,他们的思想、感情、行为不能不是老样的。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

——摘编自李宏强译《唐宁街岁月》、列宁《革命的一个根本问题》等

材料三   民国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是一个传统与现代的混合体。它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官考试法制化。与中国古代科举制相比,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开始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它从一开始就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立起来的,历届政府都制定、公布了为数众多、内容详细的考试法规。二是平等性和开放性的增强。平等原则是指在举行文官考试时,人人享有同等的权利。三是考试权独立。与传统科举制相比,民国时期考试权独立的首要意义是从君权中独立出来,另一层含义是考试权与一般行政权相分离。

——李里峰《现代性及其限度:民国文官考试制度平议》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汉代选官制度的名称,并运用材料概括其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官的职能。运用材料二,谈谈你对西方文官制度的看法。
(3)用具体史实论证材料三中南京国民政府是如何体现“文官考试制度的现代性”的。
2022-12-22更新 | 274次组卷 | 4卷引用:政治篇命题情境05选官用官-【小切口大历史】备战高考历史命题情境分类强化训练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2030年代,由于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使本来就不堪一击的中国小农经济陷入了深渊。北洋军阀及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战争也连年不断,农村经济的衰落也成为不争的事实。一些爱国人士开始意识到农村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在中国的大江南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复兴乡村”的乡村建设运动。这一时期中国的大江南北兴起乡村复兴、乡村建设潮流,乡村建设组织600多个,试验区点1000多个。乡村建设是依照一种理想或目标,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技术,引导农民学习文化、改善风俗、改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农村建设运动。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两个流派。一是梁漱溟为代表的乡村建设派,他曾多次以丹麦的乡村复兴为中国复兴的榜样,1931年在山东邹平、菏泽等地创办乡村建设的研究院,实行“政、教、富、卫”合一。主张乡村建设应避免使用武力,以恢复法制、礼俗,维护社会秩序为主要任务;二是晏阳初为代表的中华平民教育会派,1930年在河北定县建立试验区,采用学校、社会、家庭三种教育方式,大力推行文艺、生计、卫生、公民教育。主张以教育的方式来改造中国农村社会。

——摘编自靳月《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胡锦涛同志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带有普遍性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中国13亿人口,农村有8亿,没有农村的小康,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富裕、2020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不可能实现。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解决“三农”问题。要充分挖掘“三农”的内在潜力,不断提高其内在素质,更要跳出“三农”看“三农”,用全社会的力量来推动、统筹城乡发展。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张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繁荣农村的文化事业;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扶持农村业余文化事业,兴办文化产业,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的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酬劳的机制和办法。

——摘编自周发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出特点和重大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背景,并简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出特点,并说明其意义。
2022-03-29更新 | 275次组卷 | 2卷引用:秘籍06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全国通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以来,中国走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道路,法家思想逐渐融合到儒家思想体系当中,但法家思想并没有消失。从汉代到清代,历朝统治者不约而同,表面上推崇儒家思想,但在实际操作上也依赖法家的思想,往往是儒法结合、儒法互济。政治事功与伦理劝导,是历代统治者稳固其统治的两大核心手段,也是构成外儒内法这一中华文化的重要成因。一般而言,儒学重仁政,讲究以伦理劝导实施统治,而法家讲法制,重在政治事功。但这两种思想在汉代时即彼此糅杂,形成了互补的统治术。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启蒙思想家大力宣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鸠发表的《论法的精神》指出:“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在这个意义上,一切存在物都有它们的法。”而人由于存在着一种根本理性,“法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存在物彼此之间的关系”。卢梭的法哲学虽与洛克和孟德斯鸠的有所不同,但政府必须受法律约束这一点是相同的。卢梭认为政府是主权者的执行人,它必须按照公意的指示(法律)办事。

——摘编自张明《西方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到清统治思想的特点,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倡的法治观念不同于古代中国之处。
2022-01-09更新 | 214次组卷 | 2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专用)-一轮巩固卷04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法学家区分了公法与私法,公法涉及国家和公共权力,私法则调整个人权利义务。罗马法给予私权完备的保护。而中国思想家则倡导家国一体、公权至上。这种对法律属性的分类和对公私权关系的认识,导致了中西法律进化之路开始循着不同方向发展,即中国法律走的是一条从氏族到家族再到国家的集团本位道路,公权始终优于私权;西方法律则走的是从氏族到个人再经上帝到个人的个人本位道路,逐渐形成尊重私权的传统。

——摘编自张锐智、田大川《罗马法学家关于公法私法划分的意义与启示》

材料二   中国封建法律的集团本位不仅普遍存在于国家法律中,而且还广泛寓含在有别于国法的家族或宗族法中……宗族法以维持既定的宗族秩序为直接目的,因而起到维持国家政权,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作用,是封建国法的重要补充形式,与国法一起构成了封建的法律体系。

中国传统法律的本位在近代西方法律文化的冲击下有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基础之一的家族制度随着清末变法修律而丧失了原先在国法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只遗留下残余的影响。剩下的国家本位却随着民族国家观念的兴起与战争动员的推动以及实际需要而更加强化了,以致在民国诸政府的法律中,国家主义远远凌驾在个人主义和其他各种主义之上,国家成了法律唯一的本位。

——摘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中国传统法律”呈现哪些特点?到近代又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西法律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并分析其对历史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