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有学者提出:明朝建立者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不过,他的继承者则将实际上的宰相权力,赋予了内阁大学士。然而,大学士们的地位最终还是取决于皇帝的个人选择,即便16世纪70 年代权重一时的大学士张居正也不例外。因此,他们也无法对皇权形成有效的监督。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继承者”是指明太祖的儿子明神宗
B.内阁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
C.张居正一度获得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
D.内阁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对皇权的制约
2 . 观察下列明代中央政府机构示意图,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明太祖设立内阁承担秘书工作B.皇帝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
C.内阁拥有“批红”的特殊权力D.宰相职权分散为行政、军政、刑狱
3 . 《史记》记载: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院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结合所学,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秦朝丞相是行政中枢所在,掌管图籍文书
B.泰朝开始大规模编排民户,实行分类登记
C.汉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以便征发赋役
D.秦汉时通过设立什伍组织,管理狱讼赋税
4 .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废诸郡监御史,始常设刺史。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以监察郡守和王国相。以下对刺史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A.削弱了郡国守相的权力B.调整了地方行政机构
C.消除了诸侯王国的威胁D.有利于保障政治运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读如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时期地方行政体制时期地方行政体制
秦汉郡、县二级制,后在郡之上设州宋朝路、州、县三级制
唐朝道、州、县三级制元朝省、路、府、州、县五级制
A.便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C.地方自主权力不断扩大D.地方割据局面彻底消除
6 . 《后汉书》记载:“汉典旧事,丞相所请,靡有不听。今之三公,虽当其名而无其实,选举诛赏,一由尚书,尚书见任,重于三公,陵迟(衰微)以来,其渐久矣。”以下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已经成熟完备B.宣告三公制度得以正式确立
C.反映了尚书台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D.说明了宰相权力完全被架空
2021-11-17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周天子设有三朝,外朝一,内朝二……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周天子以内外朝制度加强专权B.国人参与西周的日常事务管理
C.体现“敬天崇祖”的统治思想D.西周政体保留有原始民主传统
8 . 郡县制几乎盛行于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据《史记》记载:“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对此制度解读不正确的是
A.从根本上消除了地方与中央的对立
B.秦代陆续出现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
C.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D.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
9 . 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朝代制度后果
郡县制
汉初郡国并行七国之乱
汉武帝推恩令、刺史
节度使藩镇割据
文官任知州,设转运使统管财政
行省制
A.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B.文人治国利于国家稳定
C.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发展D.中央集权制度探索前行
10 . 隋唐时期,确立了“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的原则。下列对该原则解读正确的是
A.三省间权力相互独立且相互制约B.大大削弱了君主的权威
C.门下省的权力大于其它两个部门D.有利于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
2020-11-08更新 | 199次组卷 | 3卷引用: 浙江省衢州、湖州、丽水2021届高三11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