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下面为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变化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朝代地方行政区划
秦朝郡一县
汉朝州一郡(国)一县
唐朝道一州一县
宋朝道(路)一府、州、军、监一县
元朝行省一路、府一州一县
明朝省一府一州一县
清朝省一府、直隶州一县、散州
A.一级行政单位变化较小B.州的行政地位不断提升
C.划界原则依据山川形便D.县的行政地位十分稳定
2024-05-11更新 | 28次组卷 | 25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单元质量检测(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上不存在一成不变的制度设计和体制安排,某种制度在设计之初也许是先进的,但随着实践的变化,这种制度也会变得僵化和保守,如果得不到适时调整与更新,最终会成为社会发展的阻滞,正如美国学者托罗达所说:“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在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方面采取相应的变化,则政治和社会的发展通常是不可能的。”制度变革与创新是一个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可能性是指制度变革与创新的客观条件,包括物质条件、思想条件和科学条件等。当这些条件成熟时,制度创新就具备了可能性。现实性则是指制度变革与创新的完成。要使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人的艰苦努力。

——摘编自史成虎       张晓红《制度创新: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本质与核心》


解读材料,围绕“制度的变革与创新”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层次清楚,逻辑严密)
3 . 了解古代中国中央政治制度是解读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运动,已经分别确立了君主集权的官僚制政治形态……随着全国的统一,这种新的政治形态也自然地被秦王朝所承用,并在某些方面有进一步的创新。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在汉代)皇帝宰相,各有一个“秘书处”……皇帝有六尚,五尚都只管皇帝私人的衣服饮食起居……宰相的秘书处呢,共有十三个部门……权位也很重,也竟俨如后代之专部大臣。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在唐朝)……皇族以一种崭新的面貌雄踞于普通社会之上,同时皇帝开始逐渐地扩大了他的专制权力,它在明清而达于极点。

——崔瑞德主编《剑桥中国隋唐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在中央政治制度上的两项“创新”。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材料二、三简述汉唐和明朝解决这一现象的主要措施。
(3)概括古代中国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
4 . 相对于夏商两代,周代的国家制度和政府机构似稍清晰。学者往往用“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三句最简单的话语加以说明。下列各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②诸侯对周王有镇守疆土的义务
③全国的土地实际为周王所占有④王权专制化程度逐步得到加强
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对于封建时代的历史循环变迁,史学家们常常用一个成语加以描述,便是“换汤不换药”。对“换汤不换药”解读正确的是
A.“汤”是指官僚政治体系扭曲混乱B.体现君主专制统治效能空前提高
C.“药”是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D.清代对宰相制度得以变相的恢复
6 . 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A.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B.文人治国风骨不断凸显
C.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发展D.集权制度建设探索前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历史文献记载:周初定贵族墓葬列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考古发掘:湖北随县曾侯乙(公元前475年——433年)墓,挖掘出了九鼎。对材料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A.历史文献记载是可信的,推测考古发掘出的曾侯乙应该是周代某位天子。
B.考古发掘实物是可信的,推测历史文献记载的周初“列鼎制度”是假的。
C.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周天子在战国时期改革了列鼎制度。
D.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战国初曾侯乙僭越了传统礼乐制度。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英国是一个稳重的民族,它注重实际而不耽于空想,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在世界历史的长剧中,属于英国的惊心动魄的场面着实不多见。但正是这个不爱走极端的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至少是西方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提取两幅图所反映出的历史变迁的信息。
(2)结合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对材料二中的“变动”与“不变”的内涵加以解读。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为现代世界奠定“基石”的主要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