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多维视角下的隋代政区改革

高祖(文帝)受终,惟新朝政,开皇三年,遂废诸郡。洎(到)于九载,廓定江表,寻以户口滋多,析置州县。炀帝嗣位,又平林邑,更置三州。既而并省诸州,寻即改州为郡,乃置司隶刺史,分部巡察。

材料二  研究行政区划至少与三个学科有基本关系,一是历史学,二是地理学,三是政治学。行政区划本身是历史的产物,而且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没有哪一个政区不是前代的沿袭或变革。行政区划又是一种地理区域,是一种人为的空间概念,它的存在与变迁都与其他地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而行政区划之中又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实际上包含了人文地理环境。行政区划又是中央与地方之间发生行政关系的产物,行政区划的变迁往往是政治过程造成的,也就是说,政治的需要往往是行政区划变迁的主要原因。          

——摘自周振鹤《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结合材料一隋代政区改革的史实解读材料二的观点,你认为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演变还与哪些因素有关?请补充一种因素,说明理由。
2024-06-02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面为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变化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朝代地方行政区划
秦朝郡一县
汉朝州一郡(国)一县
唐朝道一州一县
宋朝道(路)一府、州、军、监一县
元朝行省一路、府一州一县
明朝省一府一州一县
清朝省一府、直隶州一县、散州
A.一级行政单位变化较小B.州的行政地位不断提升
C.划界原则依据山川形便D.县的行政地位十分稳定
2024-05-11更新 | 28次组卷 | 25卷引用:福建省晋江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如表是我国史书中有关“尚书”的记述。对此最准确的解读是(     
记述出处
(秦)置尚书于禁中,有令、丞,掌通章奏而已,事皆决于丞相。《唐六典·卷一》
故事,诸上书者皆为二封,署其一曰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汉书·魏相丙吉传》
今之三公,虽当其名,而无其实,选举诛赏,一由尚书。尚书见任,重于三公。《后汉书·郭陈列传》
A.秦朝时尚书为丞相的下属官吏B.东汉尚书台成为封驳政令中枢
C.西汉时中朝尚书职权逐渐增大D.唐朝时期尚书的政治地位提升
4 . 观察如图所示的唐、宋、元三个朝代中央机构示意图。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相权由分散演变为相对集中B.相权与皇权的矛盾日益缓和
C.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D.元朝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2022-07-15更新 | 441次组卷 | 22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柳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中国古代气温变化曲线图。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A.朝代的垮塌均发生在气候变暖的高温区间
B.寒冷期北方游牧民族南迁导致战争频繁发生
C.温暖期社会相对稳定,国力远胜于寒冷期
D.气候冷暖变迁对朝代兴衰更迭起决定性作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张德美《探索与抉择:晚清法律移植研究》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20-10-1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罗源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下列三图为我国古代部分朝代疆域示意图,对三图所示政治制度的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B.图二标志着官僚政治开始取代贵族政治
C.图三从根本上加强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D.三幅图均代表了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历史文献记载:周初定贵族墓葬列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考古发掘:湖北随县曾侯乙(公元前475年——433年)墓,挖掘出了九鼎。对材料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A.历史文献记载是可信的,推测考古发掘出的曾侯乙应该是周代某位天子。
B.考古发掘实物是可信的,推测历史文献记载的周初“列鼎制度”是假的。
C.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周天子在战国时期改革了列鼎制度。
D.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战国初曾侯乙僭越了传统礼乐制度。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英国是一个稳重的民族,它注重实际而不耽于空想,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在世界历史的长剧中,属于英国的惊心动魄的场面着实不多见。但正是这个不爱走极端的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至少是西方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提取两幅图所反映出的历史变迁的信息。
(2)结合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对材料二中的“变动”与“不变”的内涵加以解读。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为现代世界奠定“基石”的主要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