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近现代中西方政治制度】

材料一   对于每一个专制政体,我们绝不可以直接称其为君主政体,只有被臣民自愿接受,依靠其吸引力而不是靠暴力与恐吓进行统治的政权才可以这样称呼。同样,我们不能称呼一个寡头政权为贵族政体,只有对于政权掌握在被选举出来的聪明、正直的人手中才可以称呼。同理,只有当一个社会里具有信仰城邦守护神、礼待父母、尊重长者、遵守法律,服从多数成员的意愿的传统或习俗时,才能被称为民主政体。

——摘自古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历史》

材料二   许多国家在步出中世纪、迈向近代社会时,在国家机构设置、制度建设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英国的影响,有的国家甚至把英国奉为效法的模范。试看当今世界普遍流行的议会及议会制度、内阁及内阁制度、政党及政党制度、文官及文官制度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政治法律原则,几乎无一不源于英国。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19549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它是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不久举行的。这次大会最重要的任务是制定宪法。大会通过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古希腊“寡头政治”和“民主政体”的典型国家,并概括城邦民主政体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的标志,并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1954年宪法的性质,并列举新中国初期形成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
2024-04-2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中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古代东西方的地方治理】

材料   罗马帝国“从安东尼边墙和北部边界达西亚到阿特拉斯山和北回归线的宽度便超过2000英里,而从西海洋到幼发拉底河的长度则更超过3000英里”。罗马时代的旅行,“从陆路由意大利去西班牙可能要用一个月,去亚历山大里亚,很可能需要两个月”。中国到汉武帝时代,东西距离3800余千米,南北距离约5480千米。首都长安地处偏远,对辽东、越南北部等边疆地区而言,尤其如此。

古代罗马和秦汉帝国都面临着如何整合国内不同地区风俗与文化,以使之适应中央王朝统治需要的问题。不管是秦汉帝国还是罗马帝国,境内都存在众多不同文化的地区。甚至同一行省内部,也存在地位不同的共同体。

罗马帝国皇帝的集权很大程度上限于罗马。在地方上,罗马帝国统治的基本单位是行省和自治的城市。罗马总督可以独立发布相关命令,是行省最高的军事、行政和司法长官。自治市都有自己的官员、议事会和公民大会,决定有关城市的一般事务,只有在城市觉得自己无力解决时,才会求之于总督。通过把治理责任委托到地方,罗马人有效地削减了行政成本,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仅用数百名官员就维持了庞大帝国的运转。

——摘编自晏绍祥《与距离斗争:波斯、罗马与秦汉帝国的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与秦汉帝国在地方治理上存在的共同难题,并说明秦汉帝国为克服上述难题采取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秦汉帝国比,罗马帝国在地方治理上的不同之处,并简析罗马帝国“仅用数百名官员就维持庞大帝国运转”其他重要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城市是文明的标志。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日耳曼大小贵族达成封君封臣契约。随着西欧工商业的复兴和繁荣,1011世纪起欧洲城市兴起,如伦敦、已黎、成尼斯、热那亚等,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通过金钱赎买等形式赢得自治权。自治城市大多设有自治员、市长和城市法庭,有的城市还采用分权制街原则建立起有一定民主色彩的共和宪政政体,并拥有相应的法治文化。从13世纪起,货币地租成为西欧许多庄园的地租形式,地主制代替领主制,农奴制逐渐消失。14世纪,德意志北部城市的商人组织长期垄断着波罗的海和北海的贸易,成为政治上的特殊势力。西欧出现以教士为领导、由世俗文化教育为主体、以学者为骨干的高等教育机构,出现近代高等教育体系雏形。罗马法开始复兴,一些政治学家、思想家大力呼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西欧城市成为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欧洲封建社会发展到顶点

——摘编自陈小律《中世纪欧洲城市兴起》

材料二   1620年秋天,一艘来自英国的名为“五月花号”的大帆船搭载着若干清教徒移民到北美新大陆。他们在上岸之前签署了《五月花公约》,宣称建立自治机关,自愿结为民众自治团体。他们长期扎根在北美乡郡,具有强烈的民主自由意识和丰富的地方自治和管理经验,逐渐形成基于自然法的市民社会雏形,在殖民地时代,英国对北美殖民地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侧重经济管理。各个乡镇任命自己的行政官员,规定自己的税则,征收并分配自己的税款。美国独立后,地方自治制度得到较为充分的实行。南北战争以后,州政府开始加强对市镇的控制,但遭到了居民的反对,居民以宪法为依据,开展“家乡自治”运动。

——整理自(法)托克维尔著《论美国的民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欧洲自治城市蕴含了哪些近现代文明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地方自治对美国国家治理的影响。
4 . 【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

材料   罗马共和国与其他国家的政体构成最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不是某个或某些哲学家的理想设计的结果,而是在漫长的政治和战争实践中逐渐磨合与变革而来的,它建立了多民族和多阶级政治对话的渠道。罗马是一个懂得妥协和对话的民族。罗马共和国历来就是贵族和平民相互抗衡的政治家园,但在漫长的历史中,两大阶级并没有出现你死我活不可共存的对抗,当每次激烈的冲突可能演化为(暴力)斗争的时侯,他们都能运用谈价还价的政治妥协技巧来化解。

——摘编自刘圣中《共和制的精神及其启示——以罗马共和国的历史经验为例》

围绕材料,结合中外历史相关史实,提炼一个主题,并就主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主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24-04-26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中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独立战争的硝烟未尽,美国却已险象环生:根据1777年《邦联条例》建立的邦联合国会,名为国家领导机构,实际权力十分有限,自身威望难以建立。1786年,马萨诸塞州负债累累、陷入绝境的农民们在独立战争的退伍军人丹尼尔·谢斯的领导下揭竿而起,凸显了邦联体制的脆弱和积弊。在这种情况下,对外,无力在外交折冲中保护美国利益,英国拒不履行《巴黎条约》,而且与西班牙联手对合众国进行经济封锁;对内,则无法领导和协调13个州,各州自行其是,以邻为壑、不相往来。国内经济严重萧条,国债年息高达1200万美元,而国家年收入仅20多亿美元。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787年美国在货城召开了制宪会议,为美国制定了第一个治国方案——1787年宪法。宪法确立了联邦体制,联邦政府为各州的中央政府,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

(1)最高立法机构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2)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对宪法负责,对国会的立法有否决权。

(3)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178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10条修正案,用法律的形式保证了公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但是,印第安人和广大黑人并不能享有这些基本人权,美国的联邦制度和民主制度仍有待完善。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邦联政府面临的困境。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美国建国初的宪法。
2023-03-21更新 | 302次组卷 | 10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是由国王或大封建主颁发给城市和市民的法律意义上的权利认可证书。11-15 世纪,出现了“整个欧洲,从波罗的海到黑海,国王、贵族、主教和修道院院长都纷纷给他们的城市颁发特许状”的局面。它促使中世纪西欧城市率先突破封建主义的牢笼。下表为部分特许状的内容。

颁发者 内容
【英】不列特尔市任何个人来到这个市镇,只要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免受其先前领主的追捕。
【英】亨利一世伦敦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市长,并任命任何一人或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法官……
【英】亨利二世我保证我所有的沃灵福德市民在我的整个英格兰和诺曼底的土地上都有安全和平,并且无论他们在哪里……
【英】理查德一世市民们拥有每周在工作日的时间内举办一次市场的权利,并且享有所有的自由权利和免关税权。
【法】威廉·克里托伯爵免除市民的若干封建税和封建劳役,如骑士税和诉讼税,城堡驻 军的非正当勒索、税金及封建人头税。
【法】特尔瓦伯爵亨利手艺工匠和商人每年交纳一笔定额地租,即有权在市内居住和包租郊区农田,亦有权自由出售房屋、葡萄和租地。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1)根据材料,概括西欧特许状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从“促使中世纪西欧城市率先突破封建主义的牢笼”的角度,分析西欧特许状的作用。
7 . [唐朝“大部制”与美国三权分立体制]

材料一   大部制早在隋唐时期已经以三省六部制的形式存在和推行。唐初,中书省的职责是辅佐皇帝制定重大决策,参与讨论国家政治、军事重要事项,审理文书,并按照皇帝的授意草拟诏书和下行文书,接着必须将诏书、文书奏章等交由门下省进行审议。门下省首先对中书省草拟的诏令进行审议,然后签署奏章和审阅上下文书,如果门下省认为诏令有问题,他们有权将诏令封还给皇帝。如果门下省不在诏书上副署,中书省就不能发布诏书。门下省可对其认为不合适的诏书拒绝副署,意味着该诏书不能被颁布。只有经过门下省副署,皇帝的诏令才能有效。尚书省官员可以参议国家军政大事,专门负责执行皇帝诏令,也可以通过署印、勾检、行朱、对公文的检覆等方式,实现对中书、门下两省的决策权的制约。

——摘编自黄璐《隋唐时期的大部制的特点与启示》

材料二   美国总统只有在与参议院协商并经后者同意后,才能任命大使、公使及政府其他重要官员;经过国会参议院2/3的议员同意后,总统及政府对外缔结的条约才能生效。美国国会中的参议院有权批准或否决总统提出的联邦最高法院法官人选,国会有权弹劾联邦法院系统的法官。国会通过的立法案要交总统签署,而总统往往根据立法案的内容是否符合政府的意愿来决定签署与否,而不是例行公事般地一律照签不误。联邦最高法院法官人选首先由总统提名,然后经参议院批准,最后由总统正式任命。联邦最高法院可以通过行使宪法解释权宣布国会的立法违宪而予以废止。联邦最高法院也可以通过解释宪法含义宣布总统和政府部门实施的行政行为因违宪无效,或宣布总统发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命令违宪作废。

——摘编自黄金桥《美国宪政中的分权制衡机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大部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唐朝“大部制”与美国三权分立体制在运行机制方面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其不同影响。
2022-11-21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西方国家政治制度】

材料一   执政官的产生须由森都里亚大会(最有权威性的公民大会)表决。保民官和平民市政官是在平民大会上由平民选出的。几乎所有的高级官职任期都为一年,只有监察官和独裁官例外(前者任期最长为18个月,后者则仅为6个月)。公元前343年,罗马通过一项决议,一方面禁止同时担任两种官职,另一方面禁止在10年内再次担任同一官职。到公元前3世纪,又发布了未经一定间隔时间不得连续出任贵族的年度官职的禁令,同时禁止担任某一官职的人设法通过选举在下一年取得另一官职。高级长官在任职期间是不可侵犯的,但卸任后他们就成为普通公民,都要对自己任职期间所作出的侵害私人权利和滥用国家权力的行为负责。

——摘编自王晓辉《古罗马的共和政体及其制衡机制》

材料二   法国的三级会议起源于王室大会议,即国王与其直属附庸之间以权利和义务关系组成的政治组织。11世纪后,许多城市成为直接听命于国王的附庸,其代表也开始参加王室大会议,但他们的地位并没有固定下来。13世纪末~14世纪初,法国国王为支撑军队和政府的庞大开支,不断增加贡税,同时也开始向教会领地征税,因此引起了与罗马教廷的冲突。教皇公开反对法国国王,革除当时法王腓力四世的教籍。腓力四世反对教皇的斗争需要内部的有力支持,因而他于1302年自上而下召开三级会议,讨论国家的财政和税收,批准国王的赋税等问题。

——摘编自陈佩雄《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共和国时期官制运作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共和国政体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302年法国三级会议召开的原因及其划时代意义。
9 . 【西方近现代法律】

材料一:18世纪中叶,英国法学家布莱克斯通在一场演讲里强调,把懂得法律的价值和知识视为有教养的一种标准或绅士的一种风采。在北美大陆,通过独立战争前的政治辩论和独立战争期间的思想传播,欧洲思想中的自由与法治的理论转化成了北美民众普遍的思想意识。布莱克斯通的著作被殖民地奉为“法学必读之书”。潘恩在《常识》中提道:“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这本小册子迅速在北美的居民和军队中广为传阅。

——摘编自仙慧丽《西方法治生成路径的探析》

材料二: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议会作为立法机关的地位实际下降了,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立法。为应对此变化,当代西方国家议会趋于在统一掌握立法最终审议权和控制权的前提下,广泛采用各种更灵活的立法形式,且越来越重视其民主监督功能的发挥,以期一方面强化政府立法的民主保障,加强对政府立法的监督和控制;另一方面改革和完善议会制度,以实质性地强化其立法审议和立法监督能力。美国70年代国会改革,通过立法加强国会对战争权力和预算的控制,加强对行政机构的监督等。

——摘编自王保民《西方国家议会立法改革趋势之探析——兼论政府在立法中的功能角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律书籍在北美殖民地流传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西方国家立法建设的特点。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议会必须经常举行”,同时议会又制订了“叛乱法令”,规定平时必须经过议会同意才能征集和维持军队,军队只能维持一年。法令每年需要重申一次,以免被国王破坏。议会还对王室预算的金额和用途都做了限制性的规定。1701年的《嗣位法》规定国王所做的任何决定必须由政府大臣同意签署。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属于议会,凡议会定罪的人,国王不能任意赦免等。在沃波尔当政时期,英国的经济稳步增长。从1720年到1740年,英国国内经济总水平提高了6.5%。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材料二 经过激烈的争吵,制宪会议终于通过了这部联邦宪法。宪法规定行政权归美国总统、立法权归国会、司法权归最高法院。总统由选举人团间接选举产生,任期4年。总统权力很大,有权任命官员,有权缔结条约,同时还是武装部队总司令。这样一个类似英国国王的角色不能不引起与会代表的警惕,所以为了避免行政权过大,宪法加强了国会和法院对总统权力的制约。

——摘编自[美]米尔奇等《美国总统制:起源与发展(1776—200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89年以后英国政治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美国权力制衡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