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87年宪法的制定和批准,使美国从一个松散的国家联盟变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使邦联一举变成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本宪法和根据本宪法所应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的授权缔结或所应缔结的条约,均应为国家的最高法律。”宪法为美国缔造了一个崭新的政府体制,为美国建立了一整套民主制度,第一次把联邦制、分权制、制衡制和人民主权等启蒙思想家的抽象理论变成了现实,保证了美国政局的稳定。对于联邦的权力基础和来源问题,宪法采用了一种创造性的方法来处理,启用“人民”这个现实而又抽象的政治群体作为联邦政府的权力基础。用人民作为联邦的权力基础和权力来源,这就转换了美国的国家性质。

——杨鹏飞《美国1787年宪法的成就与其缺陷疏漏及弥补》

材料二   1871年宪法,确定帝国为联邦制国家。这个宪法的外衣是按照俾斯麦的手段来裁量的,内容是按照普鲁士容克贵族阶级的利益来定制的。帝国宰相这个职位是专为俾斯麦这样的人物而设的,帝国宰相兼任联邦议会的主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操纵议会的议事程序。

——摘编自郭圣铭《世界文明史纲要(近代部分)》

材料三   “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 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 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重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个宪法”中所体现的“普鲁士容克贵族阶级的利益” 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的相同点。
2023-10-1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博白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政治制度的不断创新,是中西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下大变局”。……秦统一全国为郡县,意味着特定的中国“封建时代”体制基本终结。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罗马帝国前期,屋大维对行省制度进行了改革;元首省的行政长官和军事长官由元首直接任命并对元首负责,新征服的地区自动成为元首省并有军队驻扎。元首经常派监察官员到各行省巡查,包括元老院省在内。屋大维开拓了公用驿道和建立了邮驿制,使首都与各行省的信息传递更为迅速,元首能够及时收到地方官员的报告。屋大维还设立税务都察使一职,主要职责为前往各行省收取税款。他规定行省禁止举行各种集会、结社活动,但却有意识地宣传对元首的崇拜,几乎所有的行省都建立了罗马女神庙和奥古斯都(屋大维)圣庙,人们每年都从行省内各地聚集到省府举行隆重的祈祷仪式。

——摘编自杜建军《罗马啼帝国行省制度研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的政治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帝国前期行省制度改革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创新的认识。
2023-11-1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和改革都是对社会现状的变革。马克思、列宁等革命家把暴力革命看作是历史进步的必然。亨廷顿认为:“革命是剧烈的、根本性的、暴力的对国家内部价值观、社会神话、政治制度、社会结构、领导权、政府行为和政策的变革”。改革不同于革命,它是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统治者对既定制度所进行的调整,并不否定现存制度;是由社会统治力量内部的少数派发动的改变社会制度的政治活动;是在旧体制允许的范围内自上而下的推行,但对旧统治阶层的大多数而言,依然是被动的、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只有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运用这两种社会变革的手段,才有可能获得预想的结果。

——摘编自李晓丹《浅析革命与改革》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西方的相关历史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4 . 西方民主的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近代西方国家的民主进程表现出民主传统继承与借鉴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的公民,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公民,而是特指城邦内一小部分成年男性。以雅典为例,全部居民约为30万,18岁以上的成年男性公民仅34万。雅典城邦政治活动极其频繁,公民大会每月举行24次,议事会及倍审法庭的活动则更多,加此频繁的政治活动使普通公民在经济上和时间上都无法承受,据统计,能经常出席公民大会的人数只占雅典公民总数的五分之一左右。另外,雅典公民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他们对于所需要决断的问题并没有专业的知识和技巧,甚至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意见,大多数公民的投票具有一定的盲目怯,这给反动煽动者创迨了煽起人们非理性激情的机会,并可能导致破坏性的后果。例如,公元前406年,六位雅典将军被公民大会室判死刑,原因是作为远征军的统帅,虽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必须为许多雅典士兵的伤亡负责。

——摘编囱任遂林《关于古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法律规定,农村地区议员必须有年收入600英镑以上的地产,城市议员年收入必须在300英镑以上。

1832年改革法案规定,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18671884年改革法案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

1918年法案中,授予了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

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为21岁,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民主政体的缺陷。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趋势出现的主要因素。
2023-11-1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德保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英国议会邀请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来英国,共同登上王位。在此之前,议会发布《权利法案》规定立法、征税等权力归议会所有,同时还规定国王维持常备军的时间不可超过半年,否则无法得到议会拨款。进入18世纪后,国王甚至连内阁事务也不再干预。随着选举制的发展,政党取代个人成为政治生活的主角,两党相互竞争,获胜者可以获得组阁的权力。由多数党组成的内阁,虽然形式上仍由国王任命,实际上听命于议会。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18世纪后期,英国工业发达的西北地区出现了曼彻斯特、伯明翰等新兴城市。然而这些人口众多的城市却没有议员名额,土地贵族集中的东南部各郡的农村地区和旧市镇虽然人口凋零,却仍有选派议员的权利。新兴的工业贵产阶级要求扩大议会选举权,激进者主张实行普选、秘密投票。英国工人阶级也不断斗争,要求本阶级代表进入议会。本来不支持改革的首相墨尔本也认为“(改革)不可避免”。1832年英国议会通过改革法案,将选举财产资格限制降为年收入10镑,租房者年租降为10镑,租地者降为50镑。总计有56个“衰败选区”的选民人数已不足2000,其代表名额被取消,重新分配给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大城市。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光荣革命”后政治制度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不可避免”的原因,并分析英国议会改革的积极作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官吏既没有独立的权力,也谈不上维护自己的权力并与君权抗衡。中国也缺乏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与王权抗衡的宗教及教会组织。儒学对中国民众精神生活影响最大,但它并非官僚皇帝制的对立物,恰恰相反,儒学与后者是相伴相生的。此外,中国“编户齐民”与朝廷之间也没有西欧领主附庸关系中的契约因素,当农民个人受到来自上面侵害的时候,几乎没有多少抵抗和自卫的手段。显然,与西欧的封建制度相距甚远。

——摘编自武寅等主编《世界历史·中古政治制度》

材料二   中国历代的政治制度是奠基于中国的土壤之上的,必然体现本国的国情和具有本国的特点。我们应看到,中国悠久的政治制度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凝聚力的增强,对于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对于从公元前2世纪以来形成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及其运行,对于抵御外来侵扰(侵略)和保卫本国,都起过不容否定的作用。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治制度与西欧“相距甚远”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简析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摘编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二   周恩来193774日起草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中国共产党郑重宣言:“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即在坚持抗战的同时实行民主政治,并取消原有的苏区建制,接受国民党的改编。……19403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抗日根据地政权问题》的党内指示,对抗日时期所建立的政权的性质作了重申,并提出了建设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坚持民主建政的共产党人本着开明、民主、真诚、为人民服务的原则积极努力地将党外人士团结到一起,为根据地建设和抗日救亡献计献策。

——摘编自刘路平《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探析》

材料三   协商民主包括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等多种形式。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通过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把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地团结起来,把方方面面的力量汇聚起来,形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大合力。

——摘编自欧阳康《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智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建立民主制度艰难曲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实行民主政治建设的背景和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8 . 对比研究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的中央政府是“三权分立”的,行政、军政、财政分别由中书、枢密院、三司管理。中书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宰相府,但同传统宰相府相比,宋朝的中书不管军政,也不管财政。枢密院的级别比中书略低,三司更低,……枢密院负责军队的调度等,三司主要负责财政,管理国库。

——摘编自越冬梅《北宋精致的分权制衡》

材料二:美国所实行的三权分立是在动态的权力运作过程中体现各自的价值,展现各自的权威,实现相互的协作。……当“三权”中的一个权力部门专权,导致权力失衡时,其他部门便可以依据宪法授予的权力给予限制和纠正,使权力恢复平衡,进入正轨。

——摘编自岳西宽《略述美国三权分立体制形成的过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分权目的和内容的角度指出中国宋代分权与美国分权的不同之处。

材料三: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伯利克里

材料四:从古典民主没落到现代民主萌生,中间长达千余年,1718世纪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欧美国家先后建立。……各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雅典民主制与近代西方民主制在形式上有何不同?概括近代西方民主制度有哪两种类型?并说明近代西方各国政治模式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五:1853年,英国财政部高级官员提出《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提出了改革的原则性建议,包括考试、录用文官、重视文官的专业水平、提拔优秀文官等内容。1855年,内阁颁布了《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决定成立三人文官委员会,独立主持文官考选事宜。1870年,内阁又颁布了第二个改革文官制度的枢密院令,一切文官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委员会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方能录用。至此,英国文官制度最终形成,也标志着西方第一个公务员法规的诞生。

——摘编自顾新生《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官制度》

材料六:中国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公务员制度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公务员的管理上,强调要坚持党的组织领导,保持党对政府重要领导人选的推荐权;我国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不搞多党轮流执政,所以不存在政务官与事务官的截然分野,而西方文官制度则实行“两官分途”;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是中国公务员最根本的行为准则。

——摘编自俞悦《从英美文官制度看中国“公务员”热》


(3)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根据材料五、六,指出与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相比,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独特性。
9 . 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孕育着重大变化,城市兴起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9世纪封臣效忠的誓词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儿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美】约翰,巴克勒等著,霍文利等译《西方社会史》第一卷

这些贵族所经营的自营地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他们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随着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市民阶级为了更好地在城市里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与封建主们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还有很多城市通过金钱赎买或暴动获得城市的自主权。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材料三   新兴的市民阶级发展经济、关心政治,为日后资产阶级革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城市的文化教育也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英法等国国王为城市颁发自治特许证书,而市民们则向君主提供财政等支援作为报答。到15世纪,国家机构逐渐完备,出现了民族君主国,初步形成了今天的英国、法国、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版图。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欧城市赢得部分自治权的主要途径。综合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市自治对西欧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10 . 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世界各国都要面临的问题,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关键所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

——李怀孔《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地方废除元旧制——行省制,代之以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分别行使原行中书省的行政、军政和司法之权,三司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牵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美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通过代议制在广土众民范围内真正实行民主治理的国家,它建立了一整套模式,从而较好地处理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他们使它成为有限政府,他们界定了它的权威。他们将它限制在行使特定的权利,将所有其他保留给各州或者人民。

——《美国宪法评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行省制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对地方管理方式上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通过什么制度“较好地处理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如何评价这一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