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0 道试题
1 . 下列是关于中国共产党开展政权建设的两则史料,对其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在我们边区政府中,共产党员和其他党派的人士,以及无党无派的人士,都很亲密的合作……非共产党员都同样有职就有权,使工作得到更大的发展
◆村和县的议会出现了,村选是整个制度的基础,由边区参议会选举政府,这真正代表了中国的一种革命,农民第一次走进了政府机构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受到广大农民欢迎
B.抗日民主政权团结抗日力量,激发了民众参政热情
C.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2-23高三下·河北·开学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民国初年,国内各个政党的社会团体组织多达三百多个,下表是部分政党团体的言论和主张,这些主张的相同点是(     
党派/团体代表人物主张/言论
立宪派张謇要求改革,也反对革命,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召开议会,建立责任内阁,以便上层民族资产阶级参政。
国民党宋教仁主张内阁制,议院政治;组织政党内阁,建设强健政府,推动民国初内阁制的确立。
进步党黎元洪尊人民公意,拥护法赋自由;应世界大势,增进平和实利。党纲里包含有反映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法赋自由”、“平和实利”等内容
A.民主共和制度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B.为了保障国家的完整与统一
C.客观上推动了政权民主和法治的实施
D.北洋政府践行了民主制度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容易(0.94) |
3 . 根据地建设:实行________政策;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精兵简政,以“________”为原则(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中,共产党员占1/3,左派进步分子占1/3,中间分子占1/3),开始实行“普遍、自由、________________”的民主选举制度。
2023-01-0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知识清单】高中历史知识记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据统计,1916-1928年,北洋政府的内阁变更了37次,改组了24次,有26人担任过总理,其中任期最长的17个月,最短的仅两天。这一现象造成的后果是(     )
A.为军阀操控政府创造了条件B.严重破坏了分权制衡机制
C.政府政策难以得到有效贯彻D.内阁的运行缺乏制度保障
2023-01-02更新 | 437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达标测试历史试题
5 . 中华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仅仅在这一个多月前,同盟会还坚决抵制内阁制,主张总统制,但随着临时参议院改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立即改弦更张主张内阁制。这反映出民国初年(     
A.国会只是党派争权的工具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C.革命派没有得到美国支持D.同盟会缺乏统一的领导
21-22高三·浙江·课后作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如图是彦涵于1948年绘制的《豆选》,反映的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针对老百姓不懂文字的现实创造出的一种选举方式,一颗豆子即为一张选票。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
B.中国共产党通过这一措施加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
C.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D.中国共产党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2022-12-20更新 | 229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大一统”的农业社会,乡村是国家的细胞,是王权是否巩固的基础。同时,乡村又是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为了维系王权,封建国家采取“官民共治”的形式,将国家权力渗透到乡村,推行“乡里制度”。乡里制度从秦王朝创立到清末衰竭,经历数千年的变迁,其形式和称谓发生了诸多变化,但却一直延续。“乡里制度”借助宗族制度强化对乡村的管理,用行政手段编制乡村社会,是乡村治理的政治基础,它直接决定了乡村政治文化的基本特点。

——摘编自骆正林《中国古代乡村政治文化的特点——家族势力与国家势力的博弈与合流》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乡村政治文化的特点,简析中国古代推行“乡里制度”的原因。

材料二抗日战争摧毁了疲弱保守的中国乡村政治秩序,刺激了民族意识的萌发,也带来了乡村社会重建之契机。中国共产党以农民的利益为切入点,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各阶级阶层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的调整,开始建设乡村社会新秩序。以共产党为核心的农抗会、妇抗会、教抗会、青抗会和儿童团等群众组织为基础的现代行政体系在敌后根据地出现,并成为乡村社会新的权力中心,在此基础上,1941年前后地方政权建设在华中抗日根据地全面展开。这一切彻底改变传统乡村的面貌和发展方向,也为中国共产党后来进行大规模社会动员聚集资源,推进乡村乃至全国变革作了准备。

——摘编自杨丹伟《抗日战争与乡村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治理乡村与中国古代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提出乡村治理的合理化建议。
8 . 红军每到一个地区,发动群众、开展宣传等所使用的空间主要是祠堂。于是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宗族祠堂的功能逐渐发生了转变,由宗族祭祀祖先、议商族事变为基层党政组织的办公场所、民众参与政治活动或公共文化教育的活动空间。这一改变反映出(     
A.农村迷信思想的破除B.基层治理能力被弱化
C.土地革命任务的达成D.农村权力结构的重塑
9 . 一种观点认为,统一战线范围内的民主主要是指在统一战线的各级党团组织、各项工作活动中所贯彻的民主精神、所坚持的民主程序(或制度)等。另一种观点认为,统一战线范围内的民主特指“政协民主”,这种民主形式是由我国政党制度所决定的一种特定民主形式。两种观点均(     
A.坚持依法治国基本准则B.强调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C.赞同中国特色政党制度D.积极探索民主管理机制
10 . 学者王建朗提出,中国近代由“宫廷政治”向“议会政治”的转向未能成功,经过十余年的持续动荡后,人们转而寻求更具效率的政治体制。于是,中国开始转向与西方迥然不同的“政党政治”。据此可知,近代中国(     
A.“政党政治”发端于中国同盟会成立B.“议会政治”失败源于戊戌变法失败
C.以“政党政治”为正确革命道路D.历史进程深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