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0 道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课后作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31年11月后,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呈急剧攀升之势,到1933年夏秋间,党员人数至少不低于13000。1933年2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创造一百万铁的红军”的号召后,整个苏区出现了巨大的扩红热潮。在各级苏区政权的领导下,苏区社会力量对这一号令表现出极大的支持。仅江西一省在红五月扩大红军的动员中,突破了23万五千人。这些现象(     
A.保障红军取得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B.得益于苏维埃政权巨大的整合能力
C.有利推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D.已然受到“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
2022-10-31更新 | 105次组卷 | 4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3课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30年至1933年中央苏区反腐倡廉措施统计表
党内监督机构中央党务委员会和省县级监察委员会
政府监督机构人民委员会下设立工农检查部,并设立控告局
舆论监督《红色中华》《斗争》《青年实话》开辟“铁帚”、“警钟”、“轻骑队”等专栏
颁布政令、训令《政府工作人员惩办条例》《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政府工作人员要加紧学习》
率先垂范毛泽东、周恩来等过着“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清苦生活
树立典型模范县、模范乡、模范单位、模范组织、模范个人
苏区此举(     
A.杜绝了苏区干部的腐败行为B.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提升了革命根据地的生命力D.贯穿多元化与强制性相结合
2022-10-31更新 | 115次组卷 | 4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3课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央苏区成人文化课本《工农兵三字经》起首为“天地间,人最灵,创造者,工农兵”,接下来为阶级压迫、社会不平、百姓苦难的大量列举,再讲苏区的新气象和人类平等无争、大同安宁的社会发展前景,最后归结为全靠工农兵团结起、努力干,才能功业成、颂太平。该课本旨在(     
A.保障革命根据地持续发展B.规范农村基础教育的内容
C.提高贫苦百姓的识字水平D.保护苏区人民的民主权利
2022-10-31更新 | 50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3课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建设中华民国。

五、建设之程序分为三期;一曰军政时期;二曰训政时期;三曰宪政时期。

六、在军政时期,一切制度悉隶于军政之下。政府一面用兵力扫除国内之障碍;一面宣传主义以开化全国之人心,而促进国家之统一。

七、凡一省完全底定之日,则为训政开始之时,而军政停止之日。

十九、在宪法开始时期,中央政府当完成设立五院,以试行五权之治。其序列如下∶曰行政院;曰立法院;曰司法院;曰考试院;曰监察院。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1924年4月12日

材料二   

“五五宪草”标榜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建国大纲》、训政时期约法为蓝本来制定,但最后呈现给国民的却是一部“一党专制”、总统独裁、民权受限、经济统制的宪法。何以至此?立法院于19331月着手进行宪法草案起草工作,直到193655日,草案才由政府公布于众。在这三年期间,各种各样的政治力量影响着宪法草案,但是占优势的力量,无疑是专制主义。立法院在1933年开始起草的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宪法草案,到了1936年,早期草案中大部分具有民主色彩的条款都被删除了,而代之以对维持、发展蒋介石日益增长的势力有利的条文。

——易劳逸:《流产的革命:1927—1937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政治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提出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五五宪草”是一部“一党专制”、总统独裁、民权受限、经济统制的宪法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五宪草”的危害。
2022-10-3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3课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31年6月1日,《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正式颁布。新增“各院院长及各部会长以国民政府主席之提请,由国民政府依法任免之”、“公布法律、发布命令,由国民政府主席依法署名行之”、“约法之解释权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使之”,完全删去“以立法院院长之副署之”以及“主管院院长之副署行之”。这说明该约法(     
A.保障了“训政”朝着正常轨道运行B.有利于推动蒋介石向军事领袖转型
C.为蒋介石独揽大权提供了法理支持D.人民的权利与自由得到了有效保障
2022-10-31更新 | 132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3课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林森任国民政府主席期间,国民政府主席不能兼任他职,国民政府委员会仅能“决议院与院间不能解决之事项”,许多职权都转移至蒋介石任院长的行政院,行政院会议改称“国务会议”。之后蒋介石任国民政府主席,他兼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和其他官职,并且可以提请国民政府任免各院院长及各部部长。这说明(     
A.“训政”体制取得初步成效B.国民政府主席权限因人而异
C.蒋介石已完全实现军事独裁D.行政院的权力一直水涨船高
2022-10-31更新 | 156次组卷 | 6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3课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胡汉民提案的《训政纲领》通过后,国民党公开声称:“在人民未经政治训练及未完全了解实行三民主义以前,唯有党能代表全国人民负建国之大任”,“以中国国民党独负其责,领导国民,扶植中华民国之政权治权,而使之发展,以入宪政之域,固至为明显”。这反映出(     
A.人民的民主意识淡薄B.国民党意图大权独揽
C.训政违背孙中山初衷D.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
2022-10-31更新 | 159次组卷 | 5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3课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条 大总统由国会议员,组织总统选举会选举之。前项选举,以选举人总数三分二以上之列席,用无记名投票行之,得票满投票人数四分三者为当选。但两次投票,无人当选时,就第二次得票较多者二名决选之,以得票过投票人数之半者为当选。

第三条   大总统任期五年,如再被选,得连任一次。

大总统任满前三个月,国会议员,须自行集会,组织总统选举会,行次任大总统之选举。

——1913年10月4日《大总统选举法》

材料二   定中华民国总统任期为十年,连任几次不限;

凡届总统改选之年,参政院参政如果认为有政治上之必要,得三分之二以上参政同意,得为现任总统连任之决议,即无须改选,由现任大总统公布;

总统继承人,应由现总统推选于选举会,其名额以三人为限。被推荐者之姓名,于(选举)日期前,书于嘉禾金简,钤盖图章,密藏于金匮中,于大总统府特设之金匮石室尊藏之。并有钥匙三把,由总统、参议院院长、国务卿各执其一,平时不得擅自开启,须要在选举前取出,交付选举会进行选举。

——摘自1914年12月28日《修正大总统选举法》


(1)据材料一、二,概括《修正大总统选举法》的变化及其反映的实质问题。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的影响。
2022-10-31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3课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就任国务总理,黎元洪出任大总统。段祺瑞除了以北洋系的实力为后盾外,还为前进步党人的研究系政客所拥戴。而黎元洪则主要依托国会中的前国民党议员的支持。“部分国民党议员,语结黎倾段。而黎顿觉局面迥非昔比。双方左右媒孽乘机挑拨,府院之间冲突愈形尖锐。”这说明府院之争(     
A.契合民主政治的精神B.是张勋复辟帝制的余音
C.与派系斗争互为因果D.为军阀割据埋下了祸根
2022-10-31更新 | 325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3课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14年,在袁世凯精心策划下,北洋政府公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中华民国总统任期为十年,连任几次不限;下令公布省、道、县官制,各县县长一律改称为县知事,各省观察使一律改称道尹,各省民政长一律改称巡按使。这说明(     
A.恢复帝制违背民意人心B.政府应对困局无能为力
C.爆发二次革命已成必然D.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张目
2022-10-31更新 | 114次组卷 | 4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3课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