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到内外交困的晚清政府,“家国同构”“家天下”都是封建王朝中君主、民众共同认可的国家观念。梁启超引进了西方现代国家学说,他认为完整意义上的国家,应该有统一的地域、民族、政府和政治法律制度,并在各方面维持其主权的完整独立。而所谓国家思想“一曰对于一身而知有国家,二曰对于朝廷而知有国家,三曰对于外族而知有国家,四曰对于世界而知有国家”。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与具体革命目标的变化密切相关,在革命认识与实践中,孙中山由最初的具有排满色彩的“汉族的民族主义”主张,逐步走向“中华民族主义”的民族主张。“五四”运动爆发以后,“中华民族”和“中国”概念的进一步宣传与发展,激起每个国人的国家认同感与民族意识。在中国社会从封建国家向近代民族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辛亥革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自此,中国开始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建设道路。

——摘编自金素端《近代中国国家和民族认同图式的历史审视》

材料二:根据现代民族国家的一般特性,中国要想成为一个具备现代形态的民族国家就必须要达到以下标准:第一,中国境内的各民族都需要对“中华民族”产生认同感,认定自己不仅仅属于某个民族(种族),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员;第二,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要享有公民的权利,国家是属于人民的;第三,中国政府对内要享有最高的主权权威,对外要有独立的主权。这些特征的具备需要有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中国共产党的构建过程中,要获得民族性,就需要进行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建设;要获得公民性,就需要进行民主建设;要获得主权性,就需要取得反军阀和反帝国主义斗争的胜利。在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具体实践任务是不同的,是相互盘杂的。

——摘编自承凤凤《中国共产党与现代新型民族国家构建研究(1921—194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中国国家民族认同出现的原因,并分析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构建现代新型民族国家的主要实践,并归纳其成功经验。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中国构建现代新型民族国家的历史启示。
2023-10-06更新 | 208次组卷 | 6卷引用:第18课辛亥革命(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纲要上)
23-24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9月,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建立下层统一战线的方针,提出共产党应当和非共产党的一般下层群众团结起来实行斗争,独立的去领导他们的运动,使这些运动都走到苏维埃政权的总口号之下来。这一统一战线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作为革命的基本力量,是“反封建压迫、反国民党统治的工农民主的民族统一战线”。

——据中共中央统战部著《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

材料二   瓦窑堡会议上,毛泽东着重分析了各阶级对抗日的态度,明确提出民族资产阶级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性,甚至连大资产阶级也可能营垒分化、参加抗日。他主张要将我们从关门主义中解放出来,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三   19396月,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号召:“用自己动手的方法解决吃饭,穿衣,住屋,用品问题之全部或一部,克服经济困难,以利抗日战争。”自此,大生产运动在各根据地迅速展开。

——崔友平等《百年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创新研究》


(1)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材料一、二中“统一战线”内容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生产运动的意义。
2023-07-23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纲要上第22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3 . 主题一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材料一 :随着1911年武昌起义以及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中国的民主政治体制初具规模,各界人士纷纷结成党政社团,颁布纲领,对中国今后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等发表看法,提出各自的主张。在当时的社会上,人们确实对结党结社倾注了极高的热情。自武昌起义到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几个月间,革命派的同盟会和立宪派的宪友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两派之间因政见理念不同、利益不同等而不断分化、重组,以至于一时间政党林立,直到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正式成立前后,又形成革命派与立宪派对立的两个大党:前者为国民党,后者为进步党。

——摘编自龚佩玉《浅谈民国初年的政党斗争——以唐绍仪出走天津为例》

材料二:在此政体结构内,如果议会较为强大有力,内阁和总理将被引向对议会负责的方向,否则他们就要对总统负责。副署权及政府预算表决权的设置似乎表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者最初的动机是要建立一种责任内阁制。然而事实上,围绕权力的争斗以及责任在总统和总理之间的转移,使这一体制既非内阁制亦非总统制,而是责任不明的双重行政体制。这种体制除了使总统和总理之间产生经常性摩擦外,一无所能。

——摘编自杨天宏《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

材料三: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出现了有史以来未曾有过的政党政治蓬勃兴起的景象。但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经济面貌,当时的中国仍停留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清末民初的政党也不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成熟的产物。以袁世凯为首的官僚军阀集团操纵着中央政权,地方上的州县多为兵政兼行政,且都掌握在地方豪强手中,他们当然不可能去推进资产阶级的政党统治。政党之间,党争多于联合,个人恩怨超越党见,党派倾轧,内阁的频繁更迭,使民众产生了厌烦心理,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绝大部分党员对于政党政治的知识性认识往往只是一鳞半爪,只知一些名词而不明其真正含义。

——摘编自李爱峰、苏全有《发轫、争斗与失败:中国近代政党历程的反思》

材料四 :一、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建设中华民国。

五、建设之程序分为三期;一曰军政时期;二曰训政时期;三曰宪政时期。

六、在军政时期,一切制度悉隶于军政之下。政府一面用兵力扫除国内之障碍;一面宣传主义以开化全国之人心,而促进国家之统一。

七、凡一省完全底定之日,则为训政开始之时,而军政停止之日。

十九、在宪法开始时期,中央政府当完成设立五院,以试行五权之治。其序列如下∶曰行政院;曰立法院;曰司法院;曰考试院;曰监察院。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1924年4月12日

材料五:“五五宪草”标榜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建国大纲》、训政时期约法为蓝本来制定,但最后呈现给国民的却是一部“一党专制”、总统独裁、民权受限、经济统制的宪法。何以至此?立法院于1933年1月着手进行宪法草案起草工作,直到1936年5月5日,草案才由政府公布于众。在这三年期间,各种各样的政治力量影响着宪法草案,但是占优势的力量,无疑是专制主义。立法院在1933年开始起草的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宪法草案,到了1936年,早期草案中大部分具有民主色彩的条款都被删除了,而代之以对维持、发展蒋介石日益增长的势力有利的条文。

——易劳逸:《流产的革命:1927—1937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


主题二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材料六:1927年11月,工农革命军第二次攻下茶陵县城。毛泽东立即指示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工农兵政府,保卫商店、邮局和学校。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后,立即号召广大群众建立工农武装,惩治土豪劣绅,土地革命在茶陵各地开展起来。1928年1月,遂川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颁布实施了《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临时政纲》。临时政纲明确规定和保护广大工农的政治权利、劳动权利和受教育权利。

——摘编自戴雪梅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演进历程研究》

材料七:在当时的延安,中国共产党先后制定《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等宪法性文件。建立干部管理制度,实行了干部的培养制度、教育制度、考核制度、报告制度、任用制度、奖惩制度等,做到了严管干部。实行统一财经制度,由于金融领域存在诸多制度漏洞、导致金污现象比较严重,所以建立和完善了自收自支制度、预决算制度、会计制度、审计制度、税收制度、地方财政管理制度、财务人员训练等财经制度,从而统一了财经,堵塞了漏洞,使得财政经济收支基本达到平衡。

——摘编自刘国成《延安时期从严治党的实践及现实启示》

材料八: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党中央争取国内和平民主的方针,各解放区继续实行抗日战争时期确立的民主选举的各项原则和制度。一些解放区开展了民主选举运动,颁行了选举法规。1945年10月至1946年初,陕甘宁边区为召开第三届参议会首次大会进行了乡、县、边区三级普选。这次选举产生了10名边区参议员,包括各社会阶层的代表。在党派关系上,共产党员61人,国民党员19人,救国会员1人,无党无派人士89人。解放战争后期,对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者的范围和条件作出新的规定。1949年1月,《东北解放区县村人民代表选举条例草案》规定:经军事法庭、司法机关和人民法庭判决剥夺公民权者,有反革命行为及民主政府缉办在案者等无选举权与被选举权。1949年6月,东北行政委员会明确地把“赞成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新中国”,列为被选为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的首要条件。其他解放区颁布的选举法规也有类似的规定。

——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等


主题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材料九: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为争取实现民主而进行的艰辛探索和奋斗,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功实践,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定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珍惜自己的实践成果,同时借鉴其他国家政治文明的有益经验和成果,但绝不能照搬别国政治制度模式。

——摘编自黄勇《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十:第六十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第九十七条 省、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第一百条 省、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基础测评✱
(1)简析材料一中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活跃的主要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政体结构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政体在设计上存在的缺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
✱能力提升✱
(4)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的主要政治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提出的时代背景。
(5)据材料五概括“五五宪草”是一部“一党专制”、总统独裁、民权受限、经济统制的宪法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五宪草”的危害。
✱历史纵横✱
(6)根据材料六,概括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进行政权建设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权建设的历史意义。
(7)根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党在延安时期制度建设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其重大意义。
(8)根据材料八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解放区人民政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范围调整的原因。
(9)根据材料八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解放区人民政权选举制度的积极作用。
(10)根据材料九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
(11)根据材料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上取得重要进展的表现。
2023-07-22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03·选必一第03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9年,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的原则,把思想政治教育上升到确保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高度上予以重视。中央苏区还特别注意加强对党员进行纪律教育,增强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党纪的觉悟。当时的苏维埃政府建立了代表会议制度、巡视制度、检察制度,健全了苏维埃的民主制度。在经济体制方面,苏维埃政府建立了统一的预决算制度、会计制度、审计制度、国库制度,使各项经济工作得以规范有序地开展。中央苏区在开展廉政建设的过程中,把党中央、政府、法律条文、新闻媒体、人民群众共同纳入其中,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

——摘编自曹京燕、雷远卓《中央苏区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材料二   在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就转发了《晋冀鲁豫中央局关于新解放区城市政策和群众工作的指示》,对入城之后的工作作了严格的规定,规范了解放军的入城活动,加强了军队的纪律建设。1947年冬季,与土地改革相结合,解放区开展整党和整军运动。整党和整军运动的顺利开展,保证了党内的纯洁政治生态,提高了全党和全军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为党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力量支持。为了加强党内廉政建设,中国共产党设置了监察机构,不断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严防不良作风的腐化。还颁布了一系列监察法律法规,为党肃清不良风气提供了法律保障。东北行政委员会、晋冀鲁豫边区、苏北解放区等多个解放区分别出台了《东北解放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晋冀鲁豫边区惩治贪污条例》和《苏北区奖励节约惩治贪污暂行条例》,对贪污腐败行为的惩处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摘编自刘静《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央苏区廉政建设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廉政建设举措。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央苏区和解放区党的廉政建设经验。
2023-05-05更新 | 260次组卷 | 4卷引用:选必一第3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权和民主制度建设进行不懈的探索,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熟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组织和宣传基层民主选举,有的抗日根据地成立了选举委员会和选举训练班,并印行了大量的小报和宣传品,仅晋察冀边区就出了各种报刊100余种,如息平的《大家选》,曲阳的《民选》,定县的《民主洪流》。另外,通过上千个村剧团、宣传队和歌咏队走村串街宣传,如戏剧《选村长》形象地告诉农民选上自己合意的人带来的好处。边区、县、区、乡或村都设有民意机关,老百姓尽可以对代表品头论足。根据地还创设了一些特殊的投票方式以适应识字不多或不识字的农民参加选举,如:画圈法、画杠法、画点法、投豆法等。事实证明,唯有扶助农工,才可以训练民众的能力,才能达到完全的民主。

——摘编自张鸣《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基础政权选举与文化的复归》

材料二   19496月,共产党及各民主人士相聚北京,就新中国的国号问题开展讨论。针对毛泽东提出的“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国号,清华大学教授张奚若说:“有‘人民’,就可以不要‘民主’,焉有‘人民’而不‘民主’哉?我看还是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好。”董必武解释说:“‘共和国’说明了我们的国体,人民在今天的中国是指工、农、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人。”927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新中国正式定名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

——摘编自秦立海《民主的追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抗日根据地选举活动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号中蕴含的政治信息。从上述中国共产党对政权和制度建设探索历程中,你有何认识?
6 .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军户、匠户等特种户籍一旦金定,即世代相袭,不得脱籍。逃离原籍者,必须穷究勾追,依律问罪,仍令复业。……一里一甲之内,百姓必须“互相知丁,互知务业”,彼此了解每户丁数,从事士、农、工、商者各有几人。如有强窃盗贼、逃军、逃囚及生事恶人,里甲必须会集里人将其擒拿送官,违者加罪。……令基层普遍设立申明亭和旌善亭。每里推选一年高有德之人负责书写善恶,称老人。老人还负责向里民宣讲法律、圣谕,使民知法畏法,各守本分。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陕甘宁边区的基层抗日民主政权是在工农民主政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确切地说,是由乡(市)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转变而来的。……各抗日根据地施政纲领均规定,凡年满18岁的爱国的中国人都有参与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由人民选举或协商产生乡政府,人民有权监督乡政府的工作,并对它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以至要求撤换那些不称职的干部和工作人员……乡政权是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而产生的,这个政权施政纲领的最根本出发点和主要目的是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在乡政权中,共产党员、其他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占三分之一,平分势力。

——摘编自李赛南《全面抗战时期毛泽东基层政权建设思想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控制基层的主要手段。结合所学,指出明朝基层组织的主要任务。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边区基层政权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析其建立的背景。
2023-06-14更新 | 133次组卷 | 3卷引用:选必一第17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取代科举选士制度,张之洞等人在《奏定学堂章程》中专门制定了一套学堂奖励科名出身制度,还在呈递朝廷的奏折中提出:“凡科举抡才之法,皆已括诸学堂奖励之中。然则并非废罢科举,实乃将科举、学堂合并为一而已。”《会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清帝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中也指出:“学堂本古学校之制,其奖励出身亦与科举无异。”在这一颇具科举考试文化特色的“理论”影响下,以学堂选士替代科举选官的举措获得了官绅阶层乃至普通士人的广泛认同。19051213日,《大公报》称:“科举停止后,考试学堂者毂击肩摩。译学馆现已大加扩充,拟于明春出示招考,添设一班,以广学额而资造就。”该报于1906713又记:“(京师)有某官立学堂之某学生,得父死之电而不奔丧”,因为“回乡里往返须三月之久,恐旷课而扣分数”。1905年以后,昔日不为世人所重视的教会学校,其申请人数多到学校无法接收;同时,修完学校规定课程的学生也比之前多。

——摘编自张亚群《从考“官”到考“学”——废科举后考试文化的变革与传承》

材料二   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再奏:就目前而论,纵使科举立停,学堂遍设,亦必须数十年后,人才始盛。如再迟至十年,甫停科举,学堂有迁延之势,人才非急切可成,又必须二十余年后,始得多士之用。强邻环伺,岂能我待。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发表演说:“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需设独立机关,专掌考试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是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1916年,他说“吾今主张五权分立制以救三权鼎立之弊。”1924年,孙中山提出:“凡候选及任命人员,无论中央和地方皆须经中央考试,铨定资格者方可。”

——摘编自魏春明《论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及影响》

材料四   北洋时期,文官考试分为高等考试和普通考试两种,分别由文官高等考试典试委员会和文官普通考试典试委员会主持进行。两个典试委员会均于考试之前由大总统临时任命,考试结束后即予撤销。应试高等考试需有3年以上高等学校学历与毕业文凭或通过普通考试及格分发学习期满之男子;应试普通考试需有技术学校以上毕业文凭或同等学历经甄录考试及格或曾任委任以上文职之男子。高等考试中第1试为国文,第23试,依其报考的专门学科分别考试不同科目。普通考试第1试为国文,第23试分行政职与技术职分别考试。行政职考宪法、现行法令之解释、策问、文牍,技术职按照应试人之学科分别考试技术科目。

——武乾《论北洋政府的文官制度》

材料五   北洋政府时期颁布了《文官高等考试令》《文官普通考试法》等700多种行政法规文件,初步形成了近代化的文官管理法规、法令体系。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行政范围和行政规模日益增加,急需一大批懂业务、有专长、技术娴熟的专业行政官员来有效执行中央号令。国民政府考试院陆续颁布各种相关法规,应该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建立起了一整套以西方文官制度为模板的近代文官制度。

材料六       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吸收了科举环环相接、细密有序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对科举公平竞争、平等开放、择优录用、机构公正等选才精神的继承使公务员考选制具有了名副其实的科举特色……较大限度地网罗了一批高素质人才,许多没有背景的考生,因成绩优异而得以入选,为各阶层知识分子参政提供机会。

——以上均据陈小锦《南京国民政府(19271937)公务员考选制的科举特色》整理

材料七 1982年,《吸收录用干部问题的若干规定》颁布,文件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吸收录用干部要实行公开招收,自愿报名,同时,文件还明确了考试的具体方法和程序,并确定政府人事部门的主导作用,将此前以各系统、各部门为主的分散考试改为统一组织的考试。针对干部人员范围过于庞大、缺乏分类管理的问题,这一时期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在着力推进不同类别干部的管理改革。1993814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我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建立,考试录用制度也随之确立。

——摘编自句华《中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发展历程与变革趋势》

材料八   国家制度是由该国社会性质和该国历史文化传承特点决定的,是由该国一定社会发展阶段决定的,没有超越社会发展阶段和各国具体历史条件而普遍造用的国家制度,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国家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植根中国大地,蕴含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国家虽然有社会治理的职能,但国家制度又具有阶级性,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社会治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摘编自卜宪群《科学认识和把握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选官制度改革的内容。
(2)依据材料二,说明袁世凯等人对科举制的态度及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的基本主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的特点。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的背景。
(6)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7)根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意义。
(8)根据上述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08-14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07·选必一第07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23-24高二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陕甘宁边区政府进行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一   1940年3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抗日根据地政权问题》的党内指示,对抗日战争时期所建立的政权的性质作了重申,并提出了建设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在中共中央提出“三三制”政权以后,边区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边区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法制建设。据统计,中共中央、边区参议会和边区政府曾先后制定、颁布了五六十种、1 000多件法律法规。

——摘编自刘路平《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建设探析》

材料二:(第3条) 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 年满十八岁, 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及文化程度的差别, 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


(1)根据材料,概括陕甘宁边区政府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意义。
2023-07-25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9 . 史料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原则。
2022-07-2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0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帮课堂】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1)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革命为唯一法门,可以拯救中国出于国际交涉之现时危惨地位……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摘自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材料二 1928年10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会议通过《训政纲领》,内容包括:“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础。……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

----摘编自(中华民国法规辑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革命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实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