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魏书》记载:“有三世官在给事已上,及州刺史、镇大将,及品登王公者为姓……而有三世为中散、监已上,外为太守、子都,品登子男者为族。”材料反映了北魏时期(     
A.有独立的政治改革思想B.延续了汉代士族制度
C.社会统治基础的扩大D.民族矛盾的不断缓和
2024-01-1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吴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2 . 司马光说:   “才者, 德之资也; 德者, 才之帅也。 ”下列项中, 与上述名句的主旨不相符的是(     
A.“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B.“道德仁义, 非礼不成。教训正俗, 非礼不备”
C.“以德行为本,而文艺次之”
D.“朕观人必先心术, 次才学。心术不善,纵有才学何用?”
3 .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材料二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法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材料三   明朝于洪武年间对监察机构进行重大改制,废除了御史台三院制,变为都察院一院制。都察院的专职监察员是监察御史,全国十三道监察区每道设置监察御史,建立了分道巡按制度。御史选拔进士、举人出身为初步筛选条件,更重要的应为“贤良方正人”“清谨介直之士”,并熟悉明朝法规,具有基层工作经验。御史监察范围从科差贼役、户口、词讼、农田、道路、军需、学校,到驿站、度量衡无所不察。在组织系统上监察御史虽然隶属于都察院,但却可以“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不经都察院,只对皇帝负责,因而权力大到可以监察六部、六科、输林院乃至都察院。

——摘编自季青《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演变及其改革的经验教训》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创新的制度有哪些?
(2)材料二中秦始星和汉武帝的“统一思想”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实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巡按制度的特点。
2023-08-27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河北饶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如表为唐宋宰相情况对比表,由该表可以得出(     
时期登科人数宰相人数进士出身的宰相人数
唐朝660312322
两宋45640135111
A.宋朝宰相执政素质更高B.宋代科举制得到发展
C.两宋政府大力提倡文治D.宋朝重学风气盛行
2023-08-27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谏官”又称“谏臣”,指规谏君过之臣、劝谏天子过失之官。到了宋代,谏官的监督对象由皇帝转向朝中文武百官,特别是以中书、枢密院等执政大臣为主要目标。这反映了宋朝(       
A.谏官失去对皇权的制约B.君主专制的加强
C.中央集权程度持续加深D.谏官制度的完善
6 . 洪迈在《容斋随笔·四笔》中指出:“唐世科举之柄,专付之主司,仍不糊名。又有交朋之厚者为之助,谓之‘通榜’。故其取人也,畏于讥议,多公而审。亦或胁于权势,或挠于亲故,或累于子弟,皆常情所不能免者。”这可用于说明,唐代科举制(       
A.有利于选拔优秀的人才B.依然维护士族的特权
C.受人为干预的影响较大D.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7 . 明朝为了保证科举能选拔出不同地域的优秀人才,从1427年起,在会试中实行南北分卷。会试录取100人,其中南方60人,北方40人。后来,南北卷演变为南北中卷,录取比例也逐渐稳定,南卷、北卷和中卷的录取人数分别占会试录取总人数的55%、35%和10%。据此可知(     
A.人文环境决定人才选拔B.交通条件制约人才分布的格局
C.官员考核制度日趋严密D.人才选拔注重协调区域间差异
8 . 太仆为九卿之一,两汉时期一直作为中央掌舆马和马政的重要官员。下表所示为文献中可考的两汉71位太仆籍贯分布统计表。表中信息显示,两汉时期的太仆任用(       

州部

司隶校慰部

豫州

兖州

冀州

徐州

凉州

并州

荆州

扬州

益州

总计

西汉

6

5

1

3

0

4

0

1

0

0

20

东汉

13

17

2

0

2

1

1

11

2

2

51

A.意在平衡地方势力B.注重边疆任职经历
C.选才范围相对集中D.受到军事活动影响
9 . 秦朝,免官之制已普遍实行。如因另有重用而免除其原有较低的职务,因不称职而免职,因犯罪而免职,总之,国君不管出于什么理由,都有权免去其臣下的职务。而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主官,也都有任免其下属的相应权限。由此可知,秦朝(     
A.君主权力开始受到冲击B.地方各级主官权力较大
C.官僚政治体制作用凸显D.统治者决策带有随意性
10 . 我国古代部分王朝的监察法规
朝代法规内容
西汉《监御史九条》规定了对有讼者、盗贼者、伪铸钱者、吏不廉者等九种情况的监察
曹魏《察吏六条》要求对民疾苦冤、墨绶以上官吏的政绩、民有特别品行德才者等六种情况进行监察
唐朝《遣使巡省天下诏》规定了问民疾苦、政刑苛弊、宣扬风化等监察内容
这可以用来说明我国古代监察制度(     
A.法规完善B.重视权力制衡
C.职责明确D.强调组织独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