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东汉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郡国守相进行察举,主要根据乡党的声望,称为乡举里选。随着地方豪族势力的发展,封建国家的行政组织日趋瘫痪,乡党舆论逐渐被官僚家族(同时又是豪强)所支配。这一变化导致东汉时期(     
A.地方长官失去举荐人才的权力B.门阀政治的逐渐形成
C.门第族望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D.九品中正制正式确立
2 . 两汉时期,郡守避籍制度使外籍郡守在所任职的郡中毫无社会根基,只得辟召本郡人士为属吏,由此出现了“三世二千石,穆郡户曹史”和颍川郡“世为乡里著姓”的韩棱担任郡功曹等普遍现象。这一现象说明(     
A.郡县属吏的晋升途径较为单一B.地方离心力容易导致军阀割据
C.豪族的势力逐渐渗透地方政权D.国家选拔人才更注重基层经验
2024-01-31更新 | 305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制度至宋代发生极大的变化。虽然宋初的科举考试仍分为解试、省试两级,但是973年宋太祖正式创立殿试制度,使科举取士变为三级考试。992年,宋太宗诏曰:“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同时,封弥制度(将试卷中的姓名、籍贯等用纸糊封住)由殿试推广到省试和解试。据统计,宋代平均每年科举取士名额为唐代的4倍左右。与唐代及第之后,只是取得做官资格不同,宋代及第出身者未经铨试,“皆先赐绿袍、靴、笏”,即皆释褐授官,且授官优渥,升迁迅速。鉴于“诗赋浮靡,不根道德,施于有政,无所用之”,王安石变法期间,把之前的诗赋取士改为经术取士,以造就和选拔“通经致用”的人才。

——摘编自张希清《简论唐宋科举制度的变迁(上)》

材料二   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肩负着传播宗教的使命来到中国。在传教的过程中,耶稣会士曾德昭同利玛窦一样,把科举考试中的秀才、举人、进士比作学士、硕士和博士。他们认为科举制度是将名与利二者集于一身的制度,认为科举是这个国家的头等大事,中举也是人们全力追求的唯一目标。他们在著作中对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等均有详细描述,并明确记载了考试所用书籍的名称及内容。传教士安文思在中国生活多年,以至于他能够在其著作中增加更多的细节,如官员品级、早期私人教育、官员入途及买官等内容,并对该制度的腐败和黑暗面也给予了深刻披露。

——摘编自杨洁《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对中国选官制度的认识与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之际传教士对于科举制度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认识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顺帝阳嘉元年考试经术笺奏,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古之选举专论行,今之进士专论文,似相背驰,然古以行举者,未必便保其终如兹,科目虽以文进,而进士一科,尤为世所崇重,士登其目者,未免自顾科名,爱惜行检,不敢为非,是励行崇化之道,实默寓其间,与古之辟举,盖异辙而同途也。

——摘编自(明)陈于陛《意见·科目》

(1)根据材料一、与汉武帝时期比,指出东汉察举制的发展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明朝科举制度的特点,请简要评价文中观点。
2024-01-29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宋仁宗时,范仲淹称:“今诸道学校,如得名师尚可教人六经,传治国治人之道。而国家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之乎?”据此可知,范仲淹(     
A.承认科举制度取得显著成效B.要求宋代科举回归传统做法
C.强调儒家思想应当趋时更新D.指出宋代科考形式存在弊端
2024-01-2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学者邓嗣禹说:“至于有唐,一以考试为准绳,而后平民有参与政治之机会,阶级观念,赖以破除焉。”这说明当时的科举制度(     
A.有利于公平公正B.消灭了阶级差别
C.健全了官僚体系D.成就了辉煌盛世
7 . 西汉时,除汉武帝曾四次亲自受计外,并无皇帝受计与召见计吏的惯例。东汉光武帝时起,计吏到京后,在向司徒、司空上计后,还要参加次年正月旦的朝贺大典,受皇帝接见,并回答皇帝提问。汉代郡国上计制度的变化(     
A.便于皇帝加强对地方的掌控B.维持了汉帝国的有效运转
C.抑制了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D.完善了地方官吏监察制度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随着利益集团的发展,美国国会、文官与利益集团的联合几乎是水到渠成,这就是著名的“铁三角”的出现。“铁三角”不仅代表美国政治势力组合的新变化,而且已处在“美国政府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的心脏位置”。在“铁三角”中,文官又处于一个极为有利的地位,以至于有人惊呼“在美国,与其说是政党政治,不如说是官僚政治已经成为现代国家决策的主要活动场所”。

材料二:考试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中一项比较重要的制度,绵延千年,中间递有改革,积聚了不知多少人的聪明智力,在历史进程中逐步发展。直到晚清,西方人还知——摘编自石庆环《英英文官制度的模式差异及其历史影响》采用此制度来弥缝他们政党选举制之偏陷。而我们却对以往考试制度不再重视,抑且不再留丝毫顾惜之余地,那真是一件怪事。好像中国历史上的考试制度,依然还只是我们独有的黑暗专制政治下面的一种愚民政策。幸而孙中山先生重新还把此制度提出,列为五权之一。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概括材料一中美国政治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钱穆的观点并评析。
2024-01-1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元人陈栎《吴端翁诗跋》指出:“迨科举停,而诗复兴”;元人陆文圭在其《跋陈元复诗稿》中云:“科场废三十年,程文阁不用,后生秀才,气无所发泄,溢而为诗。”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学以致用观念的摒弃B.选官制度停废的影响
C.文学艺术形式的创新D.市民文化需求的旺盛
10 . 《魏书》记载:“有三世官在给事已上,及州刺史、镇大将,及品登王公者为姓……而有三世为中散、监已上,外为太守、子都,品登子男者为族。”材料反映了北魏时期(     
A.有独立的政治改革思想B.延续了汉代士族制度
C.社会统治基础的扩大D.民族矛盾的不断缓和
2024-01-1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吴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