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东汉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郡国守相进行察举,主要根据乡党的声望,称为乡举里选。随着地方豪族势力的发展,封建国家的行政组织日趋瘫痪,乡党舆论逐渐被官僚家族(同时又是豪强)所支配。这一变化导致东汉时期(     
A.地方长官失去举荐人才的权力B.门阀政治的逐渐形成
C.门第族望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D.九品中正制正式确立
2 . 两汉时期,郡守避籍制度使外籍郡守在所任职的郡中毫无社会根基,只得辟召本郡人士为属吏,由此出现了“三世二千石,穆郡户曹史”和颍川郡“世为乡里著姓”的韩棱担任郡功曹等普遍现象。这一现象说明(     
A.郡县属吏的晋升途径较为单一B.地方离心力容易导致军阀割据
C.豪族的势力逐渐渗透地方政权D.国家选拔人才更注重基层经验
2024-01-31更新 | 339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西汉时,除汉武帝曾四次亲自受计外,并无皇帝受计与召见计吏的惯例。东汉光武帝时起,计吏到京后,在向司徒、司空上计后,还要参加次年正月旦的朝贺大典,受皇帝接见,并回答皇帝提问。汉代郡国上计制度的变化(     
A.便于皇帝加强对地方的掌控B.维持了汉帝国的有效运转
C.抑制了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D.完善了地方官吏监察制度
4 . 下表为东晋至宋朝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简表。表中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朝代东晋北宋
比例4%17.2%24.5%46.1%
A.科举制度的推行和发展B.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D.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2023-11-19更新 | 109次组卷 | 30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材料二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法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材料三   明朝于洪武年间对监察机构进行重大改制,废除了御史台三院制,变为都察院一院制。都察院的专职监察员是监察御史,全国十三道监察区每道设置监察御史,建立了分道巡按制度。御史选拔进士、举人出身为初步筛选条件,更重要的应为“贤良方正人”“清谨介直之士”,并熟悉明朝法规,具有基层工作经验。御史监察范围从科差贼役、户口、词讼、农田、道路、军需、学校,到驿站、度量衡无所不察。在组织系统上监察御史虽然隶属于都察院,但却可以“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不经都察院,只对皇帝负责,因而权力大到可以监察六部、六科、输林院乃至都察院。

——摘编自季青《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演变及其改革的经验教训》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创新的制度有哪些?
(2)材料二中秦始星和汉武帝的“统一思想”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实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巡按制度的特点。
2023-08-27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河北饶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面为唐宋进士成分情况表。该表可以用来说明(       

唐(830名进士)

宋理宗宝祐四年(570名进士)

士族子弟

小姓

寒素家庭子弟

三代不仕

父亲有仕(官职多属低品)

其他

70.96%

13.14%

15.96%

53.86%

22.63%

23.51%

A.唐宋世家大族的影响巨大B.宋代社会阶层流动性得到加强
C.宋代科举取士的人数减少D.唐宋科举制选拔方式发生变化
2023-08-25更新 | 567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佳合国际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谏官”又称“谏臣”,指规谏君过之臣、劝谏天子过失之官。到了宋代,谏官的监督对象由皇帝转向朝中文武百官,特别是以中书、枢密院等执政大臣为主要目标。这反映了宋朝(       
A.谏官失去对皇权的制约B.君主专制的加强
C.中央集权程度持续加深D.谏官制度的完善
8 . 洪迈在《容斋随笔·四笔》中指出:“唐世科举之柄,专付之主司,仍不糊名。又有交朋之厚者为之助,谓之‘通榜’。故其取人也,畏于讥议,多公而审。亦或胁于权势,或挠于亲故,或累于子弟,皆常情所不能免者。”这可用于说明,唐代科举制(       
A.有利于选拔优秀的人才B.依然维护士族的特权
C.受人为干预的影响较大D.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9 . 明朝为了保证科举能选拔出不同地域的优秀人才,从1427年起,在会试中实行南北分卷。会试录取100人,其中南方60人,北方40人。后来,南北卷演变为南北中卷,录取比例也逐渐稳定,南卷、北卷和中卷的录取人数分别占会试录取总人数的55%、35%和10%。据此可知(     
A.人文环境决定人才选拔B.交通条件制约人才分布的格局
C.官员考核制度日趋严密D.人才选拔注重协调区域间差异
10 . 太仆为九卿之一,两汉时期一直作为中央掌舆马和马政的重要官员。下表所示为文献中可考的两汉71位太仆籍贯分布统计表。表中信息显示,两汉时期的太仆任用(       

州部

司隶校慰部

豫州

兖州

冀州

徐州

凉州

并州

荆州

扬州

益州

总计

西汉

6

5

1

3

0

4

0

1

0

0

20

东汉

13

17

2

0

2

1

1

11

2

2

51

A.意在平衡地方势力B.注重边疆任职经历
C.选才范围相对集中D.受到军事活动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