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魏晋时期,封爵是获得政治权势的重要途径, “公侯之子孙”能轻易获得上品。从下表出仕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该时期(     
朝代父祖或本人有爵者 (出仕)父祖或本人无爵者(出仕)
西晋81 人183人
东晋130人108人
A.中正品评、评议权力削弱B.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
C.地方豪强出仕途径被拓宽D.官员选拔封闭性加强
2 . 北宋时云“东南之俗好文”“西北之人尚质”,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别考而单独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北宋南北分卷制度(     
A.保证了南北录取比例的平衡B.回应了文化中心的南移趋势
C.导致了科举录取人数的增加D.提升了南方士人的政治地位
2023-08-07更新 | 265次组卷 | 64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2023-07-2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如表是明代进士出身统计表,据如表可知,科举制(        
项目比重
上三代纯平民家庭43.34%
上三代没有担任过“实职官”家庭58.65%
A.使平民地位上升B.改变了社会观念
C.颠覆了四民秩序D.促进了阶层流动
2023-07-04更新 | 72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古代历史上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南北朝以来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因此,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在隋文帝时废除了,代之而起的是以考试选士的科举制度。自隋文帝罢九品中正制,始立科举,炀帝时设进士等科,并命按十科举人,科举制度形成。

——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摘编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1397年明朝科举考试录取进士52人,全是南方人,北方举人全数落选。北方举人强烈不满,纷纷指责主考官自己是南人,就包庇南人压抑北人。朱元璋派人复查,结果是主考官并未舞弊违法,史称“南北榜争”。1425年,明朝实行按地域调配进士名额的制度,规定“南六十,北四十”。这一制度后来被清朝继承沿用。

——摘自林白、朱梅苏《中国科举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是封建社会‘平民政治’”的内涵。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的“南北榜争”问题。
6 . 北宋真宗、仁宗年间,原来的注疏经学不受待见,社会上兴起了以新见地解读经书真意的新学风,这种风气逐渐风靡天下,形成所谓的“宋学”,这个学界动态很快反映到朝廷政策之中,就有了新科明经考试制度。由此反映了宋代(       
A.科举制度的功能弱化B.科举制适应时代发展
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7 . 《隋书·刘炫传》载:“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材料可以用来佐证,隋代(     
A.通过地方官的任命加强中央集权B.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整顿吏治
C.通过完善地方行政体制提高效率D.完善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公正
8 . 我国古代历来都重视对县官政绩的考核。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以此作为对县官奖惩的依据;唐朝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含 德、勤、能、绩四个方面;明朝制定更加严密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者相辅 进行。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     
A.管理水平不断提高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监察制度不断完善D.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2022-11-25更新 | 1232次组卷 | 73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从汉朝台谏(御史台与谏官)分置到唐代台谏相辅,到宋朝演变为台谏合一的体系,这一演变趋势强化了御史的纠弹职能,弱化谏官的谏诤职能。这种变化(     
A.适应了君主专制的加强B.避免了官僚机构的臃肿
C.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D.增强了监察体系的权威
10 . 两汉实行州都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提升社会文化水平B.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C.官员特权受到否定D.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2022-10-26更新 | 3301次组卷 | 288卷引用:云南省砚山县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