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针对唐代科举中因权势操纵而出现诸多如泄漏试题、调换考卷、冒名顶替等现象,后代采取的完善措施是(       

A.“诏举贤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斯亦贡士之方也”
B.“俺如今⋯⋯专立德行明经科。以程子、朱晦庵注解为主”
C.“各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
D.“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
2 . 自隋朝开始,政府把户籍与科举考试结合起来,要求人们在自己的户籍地参加考试,而且录取名额按照地域进行分配。此做法的影响包括(     
①方便政府组织考试                                        ②强化门阀士族对政治的垄断
③拓展了户籍的功能                                        ④对稳定政权发挥一定的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 .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 “凡十道巡按……其一、察官人善恶。其二、察户口流散,籍帐隐没,赋役不均。其三、察农桑不勤,仓库减耗。其四、察妖猾盗贼,不事生业,为私蠧害。其五、察德行孝悌,茂才异等,藏器晦迹,应时用者。其六,察黠吏豪宗兼并纵暴,贫弱冤苦不能自申者。”这说明唐朝(     
A.监察范围比较广泛B.法律体系已经完备
C.监察程序公正严谨D.豪强地主势力壮大
2024-01-20更新 | 84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王朝十分重视监察官员的作风和考核官员的业绩。若为此观点提供证据,可以选择的史实有(       
①秦汉推行上计制度             ②隋唐以御史台为监察机构
③宋朝取士不问家世             ④明朝设立了督察院和六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材料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材料

结论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则当涂之弟也。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势力强大

隋唐以前中央只任命郡县的主要官员,属官则由长官自己选用,隋唐以后,九品以上官员均由中央任命。地方割据威胁中央集权

明朝司法特别重视实践中“例”,《问刑条例》多次修订,最终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明朝法律体现了律例合编的特点

清朝乡约宣讲内容多为康熙“圣谕十六条”、雍正《圣谕广训》,并常常援引《大清律例》。乡约为政府利用、与法律合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 . 下表为东晋至宋朝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简表。表中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朝代东晋北宋
比例4%17.2%24.5%46.1%
A.科举制度的推行和发展B.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D.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2023-11-19更新 | 109次组卷 | 30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     
①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②选拔了大量人才
③促进商业飞速发展 ④有利于国家治理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8 . 唐朝时,中下级官员考核,每年一次,评定当年为政优劣,称小考;三或四年综合任期内政绩进行总体鉴定,称大考。考核标准具体分为四善二十七最,“善”属于德行方面对全体官员的共同要求,“最”则是根据不同部门的性质、职责对有关工作所提出的不同要求。综合善、最定等第,确定官员升降。这反映了唐朝官员考核(     
A.内容十分苛刻B.体系比较完备C.执行非常严格D.形式灵活多样
2023-07-19更新 | 190次组卷 | 8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列史料涉及的选官制度,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②“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者,赐爵一级,其欲为官者五十石。”
③“自州郡中正品度官才之来,有年载矣,缅缅纷纷,未闻整齐。”
④“至高宗朝,刘思立为考功员外郎,又奏进士加杂文,明经填帖。”
A.①③②④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④②③①
10 . 宋朝苏洵在《嘉祐集》中说“夫有官必有课,有课必有赏罚。有官而无课,是无官也;有课而无赏罚,是无课也。”他强调的是(     
A.官员选拔依据考试成绩B.对官员进行严密的监察
C.削弱官员权力加强皇权D.对官员要有考核和奖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