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官考试除另有法律规定外,分为文官高等考试和文官普通考试。关于考试资格,凡民国男子年满21岁以上者,得应文官考试,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

文官高等考试分甄录试、初试、大试。(1)甄录试为笔试……甄录试落第者,不能参加初试。(2)初试。先笔试,后口试。……初试及第者,授以学习员证书,由国务总理咨送各官署学习2年,学习员学习期满时,由各该长官呈请大试。(3)大试。也是先笔试,后口试。考试科目为现行法令解释、设案之判断、草拟文牍。……第三次落第者,不得再考。文官普通考试的科目为国文、历史、地理、笔算、法学通论、经济学6门。……考试及格者,授以试补官证书,按照其等第的高下,依《文官任用法》叙补。

——据1913年《文官考试法草案》整理

材料二 19世纪初,英国的一些政府部门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这样,英国政府的官员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务官,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他们随内阁共进退;另一类是事务官,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可以长期任职。

材料三 西方的文官制度,从它产生之日起,就有了法制化、正规化的内涵,各个国家基本上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其实施过程中的正规性;而中国的科举制由于是服务于专制的政治体制,以皇权为中心,因此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和人治化的内容,也没有形成相应的完整的制度和法规。科举往往随皇帝意志的变动而变动,可废可立,不利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柯海丽《中西方选官制度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制定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初英国文官制度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积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举制、西方文官制和近代中国公务员制三者间的内在关联,并在此基础上概括近代中西方选官制变革的共同因素。
2 . 北宋时云“东南之俗好文”“西北之人尚质”,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别考而单独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北宋南北分卷制度(     
A.保证了南北录取比例的平衡B.回应了文化中心的南移趋势
C.导致了科举录取人数的增加D.提升了南方士人的政治地位
2023-08-07更新 | 265次组卷 | 64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线上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人才选拔是古今中外国家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科举较之唐代科举有了很大的发展,基本上抛弃了封建社会前期荐举制的残余,对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结构、文化形态的最终形成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如果说科举制度在历史上经过长期孕育而在唐代脱胎成形的话,那么它的成熟定型则是在北宋……北宋科举的一系列条规和立法,元、明、清三代都递相承袭,即使有所变化,也不过是在北宋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扩展罢了。

——摘编自金诤《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度“成熟定型则是在北宋”的主要表现,概括其对“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结构、文化形态”的影响。

材料二   实际上现代英国的官吏制度,是仿照帝制中国的官吏制度而建立的。同罗马制相比较,中国的这种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约在2000年的时间里,或大或小,它成了中国统一和秩序稳固的支柱。但它同样是有限度的。鸦片战争时,在侵略中国的英国人心里,当时的制度是极为优越的,英国人曾考虑以后英国是否也要采用。各种议论的结果是,在英国也同样确立了通过考试选拔任用行政官员的制度,这种制度到今天已经广泛普及。

——摘编自【英】汤因比等《展望二十一世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英国的官吏制度”实行的原因,并概括这一制度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民国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是一个传统与现代的混合体。它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官考试法制化,与中国古代科举制相比,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开始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它从一开始就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立起来的,历届政府都制定、公布了为数众多、内容详细的考试法规;二是平等性和开放性的增强,平等原则是指在举行文官考试时,人人享有同等的权利;三是考试权独立,与传统科举制相比,民国时期考试权独立的首要意义是从君权中独立出来,另一层含义是考试权与一般行政权相分离。

——摘编自李里峰《现代性及其限度:民国文官考试制度平议》


(3)依据材料三的三个角度,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史实阐释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现代性”特征。
4 . 《隋书·刘炫传》载:隋以前,中央只任命地方的主要官员,属官则由地方长官自己选用,“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这一调整旨在(     
A.扩大中央人事权力B.完善科举制度
C.提高地方治理水平D.拓宽选官范围
2023-01-12更新 | 160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作为奖惩的依据;唐代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明代制定更加严格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者相辅进行。上述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
A.君主专制日益强化B.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皇帝用人制度完善
2021-11-26更新 | 1063次组卷 | 23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清朝考核制度规定:凡京察三品以上官员和各省督抚,先行自陈,然后经吏部、督察院查实,题列引见,以备敕裁;大计自最基层的州县起,经抚道司到督抚,最后呈交吏部。这说明清朝考核制度
A.注重道德评判B.流程相对严密
C.彰显政府职能D.便于人才选拔
2021-05-08更新 | 205次组卷 | 21卷引用:天津市重点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C.扩大了统治基础D.实现了选贤任能
2020-11-04更新 | 356次组卷 | 58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明太祖谕给事中说:“朕日总万机,岂能一一周遍,苟政事有失宜,将为天下之害。卿等能各悉心封驳,则庶事自无不当。”由此可见,明初的“给事中”
A.监督皇帝行为举止B.有权选拔中央政府官员
C.具有最高决策权力D.有权审核纠正政令过失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诏曰:朕深诏执事,兴廉举孝,庶几成风,绍休圣绪。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今或至阖郡而不荐一人,是化不下究,而积行之君子壅于上 闻也。且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古之道也。其议二千石不举者罪。有司奏: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奏可。

——《资治通鉴》卷十八 《汉纪十》

材料二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晋 左思《咏史》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四:(科举制)因有种种缺点.种种流弊,自该随时变通,但清末人却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也连很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伯荣,种种病象,指不胜屈。不可不说我们把历史看轻了,认为以前一切要不得,才聚九州铁铸成大错。

——钱穆《中国历史上的考试制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什么制度?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社会存在什么问题,解决办法如何?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分别比喻什么?分析“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
(4)根据材料四,钱穆先生对科举制看法如何?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从政怡和文化的角度论证科举制在当时的积极影响。
2020-08-0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新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中国古代某时期指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弟廉公之行。”该时期是
A.西汉时期B.魏晋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
2020-07-20更新 | 262次组卷 | 27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