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如表为元代科举制相关史实。据表可知,元代(     
对象考试流程考试内容
蒙古人
色目人
第一场:经问五条
第二场:策一道(五百字以上)
《朱氏章句集注》
汉人
南人
第一场:明经、经疑二问;经义一道
第二场:古赋、诏诰、章表内科一道
第三场:策一道(一千字以上)
A.理学仍为官方正统B.民族矛盾尖锐复杂
C.官员选拔程序繁琐D.统治基础得到扩大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个部分,早期的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能够更好、更快地巩固自己的皇权地位,开始赋予执事官一些特殊的权利。从君士坦丁王朝到查士丁尼王朝,执事官的权力日益坐大,逐渐成为帝国最重要的官员。执事官拥有庞大的下属机构,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不论各省区发生任何情况,只要他们认为重要,需要汇报,就立刻上报给皇帝和执事官”。执事官制度是4一6世纪罗马国家形态向拜占庭国家形态转变的催化剂。

--摘编自徐家玲《早期拜占庭执事官职能探析》等

材料二   宋朝磨勘制度作为考课制度的一个补充,专门用于官员在叙迁本官或寄禄官阶时的审查和考核。宋朝在磨勘年资方面有十分具体和详细的规定,“考绩之法,一以岁月为劳,而不以亲辣为异尔”;把官员在差遗期间的课绩减否,即在任时的功绩、才能、作风、治效等各方面表现作为磨勘的主要标准;以官员的各类文状为依据对官员进行磨勘,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磨勘制度就是以审核各类文状为主要形式的考核制度,各级官员非经有司审核放行,就不能转改官阶。宋朝磨勘法还规定高级官僚无磨勘,“升朝官至后行郎中更不磨勘”

--摘编自曾小华《略论宋朝磨勘制度的特点及其社会原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早期拜占庭执事官制度形成的背景和实施的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宋朝磨勘制度的特点。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东西方执政者在官员管理方面的相似之处。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初根据“善”和“最”的综合考察把官员考核结果分为三等九级。所谓“善”主要是指人的品德,如工作态度、工作责任感等。所谓“最”主要是对官员的任职才能和工作成绩的要求。

唐代外考的考核流程是由官员上级初步考核,包括述职、定等、校定、上报,由中央机关吏部考功司复审,考功司作为考核的法定机构,拥有一支非常专业的考核队伍。复审时,由校考使、监考使负责审核监督,之后,公布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可提请复审。所有参加考核的官员,考核成绩在中上以上,每进一等,加禄一季。考核成绩为中中的,俸禄不加不减;考在中下以下,每退一等,夺禄一季;私罪下中以下,公罪下下,解除官职,停发当年俸禄,追还任命书。

——摘编自田群艳《唐代官吏考课制度述评与借鉴意义》

材料二   张居正恢复和健全了以六科控制部、院,以部、院控制地方巡抚的旧制,再创制了内阁控制六科的做法。他设置了三本账簿,要求各科的账簿,上半年、下半年各清理一次,查核簿内的事情有无拖延。对各级官员进行考核,做到了“月有考,岁有稽”。除了定期考核外,有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特别考察即闰察。他还依省区分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可以随时对不称职的官吏提出弹劾,对于有政绩的官员,可以为其奏功。

——摘编自蒋长芳《张居正的考成法及其在改革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官员考核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张居正考成法中加强官吏考核的措施,结合所学分析考成法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
4 . 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从汉朝台谏(御史台与谏官)分置到唐代台谏相辅,到明清演变为台谏合一的体系,这一演变趋势强化了御史的纠弹职能,弱化了谏官的谏诤职能。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的加强B.避免造成机构的重叠
C.台谏分置的弊端D.加强监察制度的权威
2023-08-18更新 | 290次组卷 | 35卷引用: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5月期末综合练习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秦汉至唐,台谏分立而设。谏官掌规谏献纳,纯为言官。御史负责监察,职在纠察官邪、肃正纲纪。谏官本隶属于门下省,而宋代则谏垣独立,并无长官。而且宋制,台官谏官同为须皇帝亲擢,不得用宰相所荐举。这种变化说明(       
A.权力制约渐趋完善B.官僚队伍日益庞大
C.监察权力独立运行D.君主权力得到强化
6 . 西晋时太原高门王济看到一位兵家子很好,想把妹妹嫁给他,便征求母亲的意见。王母看了那位兵家子后,也承认王济的眼光不错,但因为当时兵家子地位低微,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爬上高位,最终阻止了这门婚事。这反映当时(     
A.社会阶层流动不畅B.士庶之间严禁通婚
C.门阀制度达到鼎盛D.统治基础受到削弱
7 . 家谱是家族传承的重要载体,有寻根问祖、敦亲睦族等重要作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官修谱牒兴盛,宋朝以后,流行私修,家谱走向了普通百姓的家族中。这种变化从侧面反映(     
A.选官制度发展演变B.宗法观念逐渐淡化
C.市民经济发展繁荣D.社会主流思想改变
8 . 有学者认为,在重身份的社会中,贵族家庭不用担心子孙后代的前途命运,无须担心子孙贤能、努力与否。而在重能力的社会中,一个科举成功的人却需要考虑如何将子孙培养成才,以避免家道衰落。该学者意在说明(     
A.时代变化促进选官制度调整B.量能授官彰显公平公正原则
C.官僚政治较贵族政治更优越D.用人机制影响社会价值取向
9 . 据研究者统计,宋代科举取士,每年平均三百六十人左右,而以门荫补官者,每年大约不下五百人。宋代门荫不仅名目繁多,而且荫及范围广,“一人入仕,则子孙、亲族俱可得官,大者并可及于门客、医师,可谓滥矣”。据此可知,宋代门荫制度(       
A.弥补了科举制度不足B.强化了中央集权
C.加剧了官僚队伍膨胀D.滋长了抑武倾向
10 . 明代规定:科举考场中的砚台不得过厚,笔杆必须镂空,糕饼必须切开;考试开始一定时间后,监考官要逐个检查考生试卷并盖章;考试结束后实行试卷糊名,骑缝加印,试卷誊录等。上述措施的实行主要是为了(     
A.规范考试管理程序B.有效选拔实用人才
C.维系南北均衡局面D.杜绝徇私舞弊现象
2023-06-26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