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秦代选官主要实行军功入仕,军功以在前线杀敌多少来计算。汉代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由地方官在辖区内考察人才并推荐给中央,被察举的人必须品德高尚、学识才干出众。这反映了(     
A.入仕通道趋向多元化B.中央集权不断弱化
C.治国理念的显著变化D.选官的客观性增强
2 . 如图所示为东晋至唐朝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图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唐代(     
A.人才选拔机制成熟B.世家大族退出政坛
C.政权统治基础扩大D.政府行政效率提高
3 . 天监四年(505年),梁武帝置五经博士各一人,开馆招生。“旧国子学生,限以贵贱,帝欲招来后进,五馆生皆引寒门俊才,不限人数”。梁武帝意在(     
A.通过考试选拔官员B.培养庶族精英儒学素养
C.确立儒学正统地位D.维护传统九品中正制度
4 . 下表是唐代宰相及科举入仕宰相数据表(单位:人)。

时期

初唐

武则天

玄宗

肃宗至德宗

顺宗至武宗

宣宗至信宗

宰相数目

63

151

50

63

96

98

科举入仕

5

31

22

21

60

86

科举入仕(%)

7.94

20.53

44

33.33

62.5

87.76

据此可推知(       
A.唐代的行政效率逐步提高B.世官制在唐朝还有相当大的影响
C.君权与相权矛盾逐渐加强D.科举制在选官中的作用逐渐增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代科举考试中的“通榜”指的是由皇帝委派一名官员主考,正式考试之前,朝中官员可能向主考官特别推荐某些考生,考生姓名对主考官公开;自宋真宗朝开始,由各地送来的考生参加考试时一律“封弥”“眷录”。这一变化表明了(     
A.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大B.选官制度性建设弱化
C.科举取士公平性加强D.主考官权力受到制约
6 . 下表为东晋至宋朝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简表。表中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朝代东晋北宋
比例4%17.2%24.5%46.1%
A.科举制度的推行和发展B.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D.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2023-11-19更新 | 109次组卷 | 30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一)历史试题(A卷)
7 . 宋代科举考试实行封弥和誊录制度,前者是将考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封贴,使考官无法得知考生身份,后者是将原卷封存,另抄副卷交考官批阅,以防考官辨认考生笔迹。这些制度(       
A.造成了选官制度日趋僵化
B.强化了门第出身观念
C.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公正性
D.杜绝了科场舞弊现象
2023-11-09更新 | 230次组卷 | 30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图呈现的是西晋至北宋出身寒门子弟入朝为官的比例。这反映了(     

   

A.统治基础的扩大B.崇尚教育的思想
C.儒家思想是主流D.重文抑武之风气
2023-09-12更新 | 325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宋代,江西民间“为父兄者,以其子与文为咎(过错);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福建民众“多向学,喜讲诵,为文辞”。这种现象反映了(     
A.中央集权加强B.陆王心学受到尊崇
C.市民阶层壮大D.科举制度趋于完善
2023-07-2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明代设六科给事中(正六品),“凡制敕宣行,大事覆奏,小事署而颁之……内外章疏下,分类抄集,参署付部,驳正其违误焉” ,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由此可见,六科给事中的设立(       
A.有助于规范六部的职权B.旨在完善官吏监督体制
C.利于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强化了中枢机构的权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