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 . 汉高祖发布求贤诏,广招德行贤明之人;吕后聘请商山四皓前来辅佐太子等,此后,便不断有皇帝征召士人来做官,被授予很高的官职,朝廷还常征聘文人学者到京师来做博士,皇帝亲自征聘便成为最为尊荣的仕途之路。材料反映了(     
A.察举制在汉朝初期就已经出现了
B.打破了阶层限制,实现了平民阶级的晋升
C.打破了血缘政治,加强了中央集权
D.汉初的无为而治思想逐渐发展为主流思想
2 . 在汉代,每个官吏一入仕途就有记录功劳、考课、籍贯等各项情况的“伐阅簿”。官吏任职期间,只要不犯赃罪,依然可依功劳等次累升至郡国长官一级。若自动去职或免职后,仍可按累积的功劳再次被征用。据此可知,汉代(     
A.察举制以功劳为升迁依据B.官僚队伍内部流动规范化
C.官吏的考核大都流于形式D.郡国长官控制地方选人权
3 . 下表为东晋至宋朝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简表。表中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朝代东晋北宋
比例4%17.2%24.5%46.1%
A.科举制度的推行和发展B.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D.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2023-11-19更新 | 109次组卷 | 30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取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鉴别官员的道德水平B.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C.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2023-11-16更新 | 58次组卷 | 37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晋以来,各级地方官府僚佐大多为长官自辟,其中多来自地方豪宗大姓。自北魏末、北齐开始,州郡僚佐已多为吏部所授,至隋一切归在省司。这一变革反映了(     
A.选官制度达到完善B.豪族势力被铲除C.门第观念日益消失D.中央集权的加强
6 .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在抨击明朝的一项统治政策时,认为它束缚思想、扼杀创造力,称其危害“等于焚书”。他抨击的是(     
A.设宣政院B.废除丞相C.八股取士D.设军机处
2023-10-09更新 | 12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聚仁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图是唐前期和唐后期平民入仕高级官员方式的变化,据此可以体现出唐朝(     )

(注:入仕方式从图形的12点钟方向开始,顺时针方向分别为荐举、授官、荫庇、军功、科举、归降、其他共七类。)
A.社会阶层流动性日益增强B.高级官员大部分来自平民
C.贵族的特权呈现强化态势D.科举成为入仕的主要方式
2023-10-0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龙西北名校联合体(齐齐哈尔市九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8 . 下图呈现的是西晋至北宋出身寒门子弟入朝为官的比例。这反映了(     

   

A.统治基础的扩大B.崇尚教育的思想
C.儒家思想是主流D.重文抑武之风气
2023-09-12更新 | 324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9 . 下表是唐代部分官员出身情况。这反映了当时(       

阶层

群体

士族

小姓

寒素

朝廷品官

66.2%

12.3%

21.5%

司法官

大理寺卿

69.84%

11.11%

19.05%

刑部侍郎

93.48%

6.52%

0.00%

刑部尚书

95.90%

3.28%

0.82%

A.选官方式呈现多元化B.门阀观念不断强化
C.士族政治仍具影响力D.科举程序存在弊端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秦代就有御史监郡的制度,由中央的御史府派御史常驻郡中,监郡御史直接受御史大夫的领导,是在地方工作的中央官。汉初延续了这项制度,但是后来发生了监郡与被监者同流合污,互相包庇的现象。于是,汉文帝又开创了一项新的中央巡视制度——刺史制度。刺史“居无常治”,他的工作方式就是巡行,在巡视中采察政情民情。同监郡御史相比,州部刺史的权力更大,他负责考察地方的政情民意,对郡一级地方长官的行政能力进行赏罚,纠正冤狱。监郡御史是一个御史监一个郡,州部刺史是一个刺史监若干郡。郡守两千石,一方长官;刺史只是六百石的小官,故而“以卑临尊”。在整个权力结构中,刺史独立于地方利益之外,资历又相对较浅,正处于官僚生涯的上升期,因而勇于弹劾,敢于承担责任,保证刺史制的有效性。

——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监察体制的发展历程。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汉代刺史制度的特点及历史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