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的文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英国,官吏任免一向实行“恩赐制”。到18世纪,内阁首相和大臣们滥用这个权力,把本党的党徒安插在各级政府。19世纪30年代,美国形成了“分赃制”,赢得大选的政党上台后,立即斥退大批政府官员,而让在竞选中有功的本党党徒填补这些空位。为了纠正上述乱象,以适应大工业时代的需要,英美两国在19世纪中后期分别对文官制度进行了改革。两国的改革都对文官的录用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并规定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这些改革,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正常运行,起了保证作用。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孙中山在借鉴中外考试制度的基础上,创立了文官考试思想。他认为文官要“有才、有德”,是否能够委任为政府官员,“要通过考试制度”“最严密、最公平地选拔”。孙中山主张在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基础上,把我国历史上的考试制度和监察制度分立出来,由国家设置考试院,主管文官的选拔、任用和考绩。孙中山规划和公布的有关文官考试的法规法令,其中不少内容为北京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所沿用。虽然在文官制度运作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但是民国文官制度的法制化、规范化是史无前例的。

——摘编自房列曙《民国文官制度的独特创制》


(1)根据材料一,归纳英美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并概括英美文官改革中所确立的原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对中外官员选拔制度的继承与创新。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代中外文官考试制度的积极作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设置进士科算起,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发布上谕停罢科举止,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整整延续了1300年。科举制的长期存在,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政治、文学乃至社会风俗等各方面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科举制的作用一直是双重的:它曾促进了中国的强盛统一,也一度使得中国衰败落后;既有利于吏治的清明,也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朋党;既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也阻碍了学术的进步;既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又使学校沦为其附庸;既选拔了大量才智之士,也虚耗了无数学子的人生光阴……总的说来,在科举制实行的前期,其进步作用较明显,而后期消极作用较突出。及至清末,科举制还来不及完成向现代文官考试制度转变,便在历史的浪潮中消失了。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材料二   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彻底摒弃了文官对于权势的依附关系,使得文官成为一种常任职业。西方各国都确立了文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的制度。要求文官对政党必须是公正超然的,不得参加党派之争和政治活动,对政治问题保持缄默,忠诚地为政府服务。同时近代文官以技术资格为根据进入文官系统。在贯彻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基础上,录用文官的条件只看其是否具备任职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在文官系统中,官员的工作完全与管理资料的所有权分离,文官本身并不占有非人格化的生产资料和管理资料。

——摘编自郭素萍《论西方文官的职业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科举制的双重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特征,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今中外人才选拔的启示。
2022-07-03更新 | 529次组卷 | 14卷引用:湖南省32所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经是以儒家经学为考试内容的科目,汉隋之间明经科已出现,而唐代的明经科地位仅次于秀才,出身资格比进士、明法还高,而且成为取士人数最多的科目,是唐代中下级官员的主要来源。明经之别,又分为明两经、三经、五经等。具体的考试办法主要是帖经和策问。唐初,进士仅试时务策五道,后来,又加了帖经、试杂文。在重视文学的社会氛围中,进士科的声望不断提高,不少进士及第者青云直上、飞黄腾达,这更是吸引士人热衷于进士科举,竞争激烈。宋元明清时期,朝廷从多方面发展完善了科举制度。但由于八股形式导致思想僵化和愚昧落后,终于使科举走向了历史的边缘。清朝末年,在“兴学校,废科举”的舆论压力下,清廷于1905年七月宣布停止科举。

一摘编自刘海峰《中国科举史》等

材料二   从 1870年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行政事务日益繁杂,英国文官制度经过多次改革,逐步完善。二战后,英国原有的文官制度不适应新形势,引起人们的普遍不满。1968 年,英国政府又修改了录用文官的原则,避免考试内容严重脱离实际的现象,并采取以口试为主的新方式,考试内容带有综合考查的性质,同时扩大录用范围,广招社会贤士。英国文官考试由文官委员会主持,自1855 年成立之后,文官委员会一直独立管理考试事务。二战后,在文官委员会下设两常设机构,一是考选委员会,负责主持合格考试和品能测试;二是决选委员会,由高级文官、工商业界人士、公务员工会代表及大学教授四种名单分别选择组成,负责主持口试和面试,即终选考试。

一摘编自王晨《英、美文官制度之比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考试中进士科地位日渐突出的原因,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作用,并谈谈你对科举制度和文官制度之间关系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察举制与唐代科举制之比较


——摘编自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材料二   英国是最早形成文官系统的西方国家(文官指事务官,即脱离政治争斗影响,担任实际行政事务的可永久任职的工作人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官吏任用制度仍深受封建恩赐制影响,任用私人和卖官鬻爵现象依然严重存在。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蒸蒸日上的态势与人才奇缺、效率超低的政府工作职能的矛盾不断升级,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1853年英国的《麦克莱报告》指出:职员任用须经公司竞争考试,考试及格后再受训二年,期满按成绩分配工作。这一报告影响至深,英国行政部门流行的“通才教育”传统即追溯于此。

——摘编自陈小锦《从英国文官考选制度看清末科举制的衰亡》

材料三   英国借鉴科举并非生搬硬套,而是吸取了科举制度的合理内核,取考试的平等竞争原则和择优录用方法,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古代经典内容,因而后来能被其他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国仿效。

——摘编自李兵、刘海峰《科举:不只是考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延续一千三百多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及其主要特征。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制度发展的认识。
2022-01-25更新 | 26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个在世界史意义上的独特制度培养并创造了优异阶级,该阶级在世界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社会,包括美国独立革命与法国大革命,都是由一个世袭的武士阶级所统治,并常常由传教士或神职阶级辅助。但中国则非常不同,他们是非世袭,依靠学识,而非军事和武力获取权力的群体。

——摘编自光明日报《中华文明震撼了我——访美国著名汉学家、芝加哥大学终身教授艾恺》

材料二   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并非依一个平面而前进。骈文、八股、律诗、词曲,神品画,不是一般人有机会学习的。在中国要写得一篇响亮的文章或写得一手能上朝的好字,必须有闲钱、名师指导、十年寒窗等社会条件的支持才有希望。终年胼手胝足为孝敬肚皮而忙碌的一般农民,怎易到达这种地步?就“爬成功的阶梯(科举取士)”来说,如果要一个做过官的人(无论其起点是农民或士绅)脱下长衫与劳士为伍,同农人一样生活,他所受的难堪和挫折只比自杀好一点点。

——摘编自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

材料三   对于西方文官制度,可以说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有了其法制化、正规化的内容。每个国家在有公务员制度的同时,都有相关的公务员制度主体法规。如美国1883年的《彭德尔顿法》、法国1946年的《公务员总章程》德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953年的《联邦官员法》。这些法规从制度层面上保证了公务员制度的连续性和有效性。而中国的科举制由于出现在以皇权为中心的封建社会中,皇帝的口谕、圣旨就是法令,所以带有了很强的随意性和人治化的内容,也没有形成相应的完整制度和法规。科举往往随着皇帝的意志变动而变动,可废可立,可举可停。

——摘编自陈岭《比较与启示——从西方文官制度和科举制谈起》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两则材料对科举制关注焦点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西方文官制度相较于中国古代科举制的进步性。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西选官制度中得到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文官制度

材料一   1883年美国通过了《彭德尔顿法》,确立了竞争考试、职务常任和政治中立原则。英国的竞争考试比较注重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测试,而美国竞争考试增加了“实用性”的概念,不仅仅注重以学术知识为基础的学究式的或作文格式的训练,而且把考试与即将从事的工作要求联系在一起。英国文官的录用与晋升必须严格按照一步一阶的模式进行。《彭德尔顿法》则取消了进入文官行列必须仅仅以“最低等级”为起点的前提条件,美国文官任何官阶将是一个没有任何禁律的向任何人开放的文官结构。英国录用文官,倾向于出身贵族和名门等上流社会,或来自伦敦等大都市的人士。《彭德尔顿法》则特别强调文官均匀分布与职位轮换的思想,即联邦政府的文官将以人口为基础在各个州中进行分布。

——石庆环《论美国文官制度的三项基本原则——从1883年〈彭德尔顿法〉谈起》


(1)阅读材料一,说明美国是如何借鉴与发展英国文官制度的。

材料二   18761879年晚清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曾出使英法等国。他将西方政治制度等同于中国三代之制(儒家学者将夏商周时期视为中国历史上制度最完美的时期),认为“其君民上下相与考求如此,是以所用必当其才,而无敢以私意援引,此西洋各国之所以日趋强盛也。”

——摘编自方莉《论郭嵩焘对西方政治制度的考察和思考》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郭嵩焘观点的看法。
2022-03-29更新 | 422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的官员监察制度日益成熟,从官员监察的范围看,不论身份高低都要接受朝廷的考核和监察。到武则天时,朝廷增设了监考使一职,这一制度对唐代监察制度的完善和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唐中后期形成了流内和流外两种官员考核标准,并形成了《四善二十七最考课法》,这一制度既对官员考核德义提出了要求,又对官员的公平和勤政提出了标准。宋代延续唐朝监察制度,并根据实际设立审官院机构,还成立了专门的考课院,负责对地方官员的监察考核。宋代官员监察制度较唐代更加详细,在执行落实上也更加认真具体,这为基层官员打开了上升渠道。

——摘编自党会先《唐宋官员监察制度历史镜鉴》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美国经历了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这次转型,虽然为美国成为世界大国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也冲击了美国的传统价值观和道德准则,还使美国陷入了一个政治腐败时期。这一时期的美国政治腐败源于政党对政府的操控,集中表现在“政党分赃制”下的选官腐败及其造成的官场乱象。面对这一时期如此严重的政治腐败,美国政府一直在名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1883年,阿瑟总统签署美国文官制度改革法律,即《彭德尔顿法》。《彭德尔顿法》的通过标志着近代美国公务员监察制度的初步建立。它使美国联邦政府最终摆脱了“政党分赃制”的困扰,把行政官员的选任真正纳入了法制的轨道,从而抑制美国政府腐败及腐败的继续蔓延。

——摘编自石庆环《二十世纪美国文官制度与官僚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官员监察制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官员监察制度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宋时期中国与近代美国官员监察制度认识。
2022-02-15更新 | 30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2021-2022年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宋政府颁布了多项行政法律以管理庞大的官僚群体。宋朝的科举考试开设了“明法科”,法律成为科考的重要内容。宋朝专门设置审官院负责京官和朝官的考课,还颁行《守令四善四罪》考课法。宋朝扩大了御史的弹奏权和行政监督权,“台谏官许风闻言事”;地方建立监司、通判监察体系,还特别制定《监司互监法》。皇帝亲自掌握御史的任免权,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为御史。还颁发了《名例敕》《职制令》《厩库敕》《杂敕》等,对监察官的职权与活动做出了明确的规范。

——摘编自杨世鑫《法制前提下的宋代公务员管理》

材料二   在西方国家,凡职业文官都要经过竞争考试,而不是靠私人关系或党派背景。文官管理有统一的人事管理机构,如美国和英国的文官事务委员会等;有统一的人事制度和法规对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实行综合管理,并使他们在各部门之间,在中央和各级地方单位之间转调、轮换、流动等。美国政府还把分类法应用于几乎所有文官职位,文官“无过失不受免职处分”。国家通过立法明确规定:文官必须忠于国家;严守国家机密;文官一律不准从事任何与本部业务有关的盈利事业;文官不得参加政党活动,不得公开发表政见,或对政府施政任意批评,使政府感到为难。

——摘编自焦冠军《西方文官制度概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宋代与西方近代公务员管理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导致上述不同的原因。
(3)综上,谈谈你对公务员管理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文化的实质是史官文化。它滥觞于三代,规模于东周,最后备极于两汉。史官没有屈服于君主话语权之下,作为独立的意识形态来说在秦汉乃至以前已基本定型。

《汉书》云,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糜不同之。贞观十四年,太宗向房玄龄屡次索看《高祖、太宗实求》,房玄龄等人不得已笔上。自唐开始,历代正史均属官修,个人修史原则上不被允许,成为稗史。而记录正史的史官因李世民打破君主不能看自己实录的传统,从此必须要根据君主的意愿进行删减篡改。

——摘编自刘倩、吴久久《从中国古代史官看舆论监督》

材料二   在现代西方国家,舆论监督对制约权力,抑制腐败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在西方国家,舆论监督是很有权成性的。它因广泛的社会性和四民性,而比行政监督更有效、更快捷、更有威力、拿破仑曾经说过,三家敌对的报纸比一千支枪更可怕。美国媒体历来以尖刻地批评政客为荣。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捕捉或制造新闻,客观上对政府行为和政府官员的言行起着舆论监督作用。

——摘编自侍宝军、韩梦晨《西方官员问责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史官主导舆论监督的特点并指出其在唐代以后呈现出的发展趋势。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舆论监督与我国古代史官监督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原因。
(3)综合材料的史官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内容,谈谈其对加强我国当前社会监督的借鉴意义。
2021-12-12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