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清末新政期间,鉴于“游学者甚众”,清政府抓紧制定留学生政策,先后颁布《奖励游学毕 业生章程》等,宣布给留学归国人员以正途出身(即等同于科举考试及第)。据此能说明晚清政府(       
A.学习引进西方工厂制度B.颁布维新变法诏令
C.建立留学毕业生选官制D.正式废除科举制度
2 . 我国2018年修订后的《公务员法》第九十条规定:“辞退公务员……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辞退的公务员。”并在2005年《公务员法》(原第八十五条)的基础上追加“并应当告知辞退依据和理由”的内容。修订后的这一规定(     
A.使公务员的管理趋于法制化B.赋予了高级干部更多的人事权力
C.利于保持公务员队伍的稳定D.借鉴了西方文官制度的中立原则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旧制度带 来的贪污腐败、卖官鬻爵、政治丑闻屡见不鲜。18 世纪初。为了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议会活动,英国规定除了大臣以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19 世纪50年代,霍布斯等人的平等自由思想在英国备受关注,对选官理念有长远的影响。工业革命的完成,加大了政府工作量,也使得政府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化和专业化,1854年,英国与俄国在克里米亚作战,英军因后勤供应问题伤亡严重,加剧了人们对政府官员管理能力的强烈不满。随后英国相继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以及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

——摘编自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一考试院负责,“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1929 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据统计,1931一1948 年,取录各类考试及格人员近300万人。

——摘编自姬丽萍《民国时期公务员(文官)考铨制度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制度同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文官制度的特点。
2022-12-19更新 | 193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一)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调查,解放之初的农村村干部多是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多是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新时期选拔大学生当村官成为一个新动向。这些变化说明(     
A.宗法世俗操控农村民主选举B.社会需求影响农村干部任用
C.经济地位决定农村干部身份D.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
2022-12-18更新 | 256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祥龙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如表是清末民初外务(交)部的人事来源构成情况。这一构成(     
途径章京考选驻外使馆同文馆与译学馆留学生举贡考试其他合计
人数68154579224233
比例(%)29.186.4419.3133.919.441.72100
A.有助于推动中国外交的近代化B.体现出清末“新政”效果较为显著
C.表明科举选士制度的根深蒂固D.印证了外务部逐渐居于六部之首
6 . 清末到民国初年,先后推行了两次学制改革。其中学课程设置见表
学制中学课程设置
癸卯学制
(1904年1月)
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法制及理财、图画、体操。
壬子学制
(1912年9月)
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女子中学加课家事、园艺、缝纫。
这两次学制改革(     
A.反映了维护传统的需要B.体现了全盘西化的育人倾向
C.顺应了时代进步的潮流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7 . 1912年10月16日,北洋政府公布《中央行政官官等法》。废除了古代九品十八级制,采用文官等级品位分类制,实行官、职合一。官名仅表示为官名的职务而不再表示其身份,也不再表示着特权。反映了(     
A.文官制度的阶级差异消失B.平等观念成为主流
C.民主共和的思想不断传播D.政党政治基本实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奏定学堂章程》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奖励出身大致可分为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生员五级,依据各级不同情形,分别由官府予以选录。

《奏定学堂章程》有关中学堂一二年级的课程与课时


读经
讲经
中国
文学
外国






一年级1948324212
二年级1948234212

材料二   光绪三十年(1904年),为了对各类学堂毕业生的出身和奖励做出详尽的规定,清政府拟定《各类学堂奖励章程》,并规定清末学堂选官均按此章程办理。该章程规定,高等教育机构分为:通儒院、大学分科、高等学堂三级,大学预科、译学馆、高等实业学堂、进士馆、优级师范馆、实业教员讲习所等可以由与高等学堂平级的学堂设立。对于毕业奖励做出了更为细致的规定……中央学堂选官的具体实施由礼部、学部、学务处实行;地方学堂选官由督抚、学政、提学使司负责。学生的升学、就业以及奖励出身要与学堂毕业考试紧密挂钩,而且清政府对于毕业考试也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

——许卓《试论清末选官制度改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政府学堂选官制度进行合理解释。
2022-11-30更新 | 199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西方的文官制度]

材料

项目西方文官制度中国公务员制度
用人标准注重通才或专才,把业务知识和能力作为主要条件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政治立场政治中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管理原则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专门机构管理党管干部
行政价值取向公平正义、公共利益、公共责任、依法行政坚持为人民服务

——摘编自袁珠妮《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对公务员制度形成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西方的文官制度”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史实准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为科举制度废除后士人身份转换情况。据此可知;科举制的废除(  )
序号转换后的身份
通过留学成为上层知识或政治精英。
转而经商,投身实业。
融入地方政权,成为推动清末地方自治运动的重要力量。
加入会党或投身于革命军事活动。
A.适应了近代社会发展的需要B.培养了大量留学归国精英
C.由革命自治运动推动而达成D.为士人提供更多发展途径
2022-11-17更新 | 506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线上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