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05年,清廷颁布《各学堂奖励章程》,根据毕业考试结果获得相应的奖励出身,如高等学堂毕业生授予举人功名,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授予生员功名,官府根据不同情形分别予以选录。此举(     
A.体现科举制的强大生命力B.导致新式学堂名存实亡
C.意图争取立宪党人的支持D.利于减轻教育改革阻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为清末新政时期选官制度变革的部分史实,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年份

文件

主要内容

1901年《学堂选举鼓励章程》

凡由学堂考试合格毕业生,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出身;


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
1903年《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

对留学日本的归国毕业生,承认他们在日本政府合法注册的


学校取得的文凭,并给予科举出身,优予官阶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

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为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


都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役以官职或得以升学
A.晚清时期新旧选官制度并存B.学堂选官已成为主要选官方式
C.中国选官制度已进入新阶段D.选官更加强调开放性和平等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优贡考试是清廷废除科举后保留的善后举措。据1907年《时报》载:在浙江优贡考试期间,一位趋新的外地书商发现当地士子对新学的了解相当“卑下”,“思想之鄙陋有不能言语形容者”,他“不禁为吾浙前途悲”。据此可知,当时(     
A.风俗习惯新旧杂糅B.教育近代化艰难起步
C.社会呈现转型特征D.士子对新政缺乏信心
2023-06-21更新 | 2270次组卷 | 20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体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制度设计。中国古代地方监察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相分离,直接从属于中央监察机关。中国古代监察范围宽泛,如汉初的《监御史九条》中,监察有讼者、盗贼者、伪铸钱者、非所当服者等。弹奏对象既可纠弹“官非其人”,也可议奏言“政非其理”。据统计,清代科道官共上奏疏687篇,其中弹劾之疏约占30%,言事之疏约占70%,许多事项实际上都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一般事务。中国古代的监察不仅“劾”,还有“举(荐)”,其功能是罚赏俱有。此外,古代监察在违法犯罪发生之前就介入“事前监察”。在帝国政体下,监察的独立只能是外在的、相对的,而依附皇权是内在的、绝对的。

——摘编自艾永明《中国古代监察体制》

材料二   孙中山在中国监察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监察权”的概念,至今仍为理论界和我们的法律法规所采用。监察权必须独立的思想,则是孙中山监察思想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亦是他长期一贯的思想。同时,他主张监察权是由国民大会授予的,必须对国民大会负责并接受其监督。孙中山认为监察权应当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一样独立,主张建立立法、行政、司法、考选和纠察“五权分立”的政府架构。孙中山的监察思想,作为他民权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中国国情,“集合中外之精神”,达到了同时代人所难以达到之高度。

——摘编自王晓天《孙中山的监察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提出“监察权”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关于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有学者这样写道,据统计在清王朝覆灭之前,各部侍郎、部丞、参议及内阁属员中,出国留过学或出洋考察过宪政等有留洋经历的人,占百分之十四点九,针对中国兴学之初,沿用科举办法,学堂毕业者即授予实官的问题,1911年9月,清政府鉴于“东西各国学堂毕业与入官考试无不判为二事”,“拟自《文官考试任用章程》施行之日起,无论何项学堂考试毕业者,概不给奖实官,其游学毕业生之廷试,明年亦拟不复举行。”该学者的叙述意在说明(     
①科举将读书与做官结合起来
②西方文官制度的引入终结了留学毕业即授官的途径
③学堂选官方式未经周密筹划而带有过渡性质
④新的官员录用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变政府官员结构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98年,光绪皇帝颁布上谕:“着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其如何分场命题考试,一切详细章程,该部即妥议具奏"。据此可知,当时清政府(     
A.应时代要求选拔人才B.着力实施学堂选官制度
C.摒弃了中体西用思想D.探索分科分类考试制度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制长期讲求道德伦理的结果,则是忽视了对自然科学的引导。但是,到了近代,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国工业品大量倾销中国,逐渐破坏了中国的农业社会结构。外国资本主义在华投资设厂和洋务企业的兴办,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变得复杂起来,出现了对人才要求多样化的急剧变化,迫使统治者不得不重视对近代所需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这就要求科举制能做出相关调整和变革。

——摘编自董应龙《晚清科举制度变革考》

材料二   20世纪初,清廷借新政之契机,逐步确立并完善了新的人才选拔制度。人才选拔制度变革的主观动机是维护即将崩溃的封建统治,但新式人才的培养和积累从整体上看是封建统治的离心力量,他们或许能够改变中国的命运,但绝不会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变革的积极因素并不能净化已经腐败不堪、积重难返的官场政治,存在于封建社会内部的体制性根源使得清末人才选拔制度的变革逐渐异化,并最终走向失败。

——摘编自刘霆《论清末人才选拔制度的变革与异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变革科举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末人才选拔制度的变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