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统治阶级提倡妇女守节,理学家程顾甚至宣扬“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但据学者统计,南宋一本小小的《夷坚志》里面记载61例妇女改嫁的事件,三嫁者6人,连皇帝的妃子都可以改嫁,如宋光宗的一个贵妃就改嫁到民间。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当时理学社会影响有限B.儒学正统地位遭到动摇
C.程朱理学并不束缚人性D.婚姻自由成为主流取向
2 . 清代司法实践中经常起作用的是例,而不是律,因时所需,皇帝谕旨,内外条奏,均可定为条例,三到五年修例一次,因而旧例不断修改,新例不断增加。据此可知,清代司法实践(     
A.缺乏法律体系的支撑B.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
C.缺少严格的司法程序D.主要是体现君主意志
3 . 书有《为吏之道》的竹简是1975年在湖北云梦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之一。《为吏之道》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行政法文献。其开宗明义:“凡为吏之道,必精絜(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毋私,微密韱(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这表明秦朝
A.贯彻礼法兼施治国思想B.重视规范官僚的政治行为
C.内圣外王思想已然确立D.官僚政治代替了贵族政治
4 . 明清时期,世家大族家法族规中多有教导族众生活态度及治家处世的规定,如忠君国、孝父母、敬师长、息争讼、戒赌博、诘盗贼等。这表明
A.民间力量干预国家统治B.儒家伦理占据主导地位
C.宗族观念利于社会治理D.社会活动依赖血缘关系
2020-07-03更新 | 495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开元年间,薛王李业的舅舅违法遭御史弹劾,并依法治罪。李业找玄宗求情,玄宗念舅甥之亲,下令重新审案,旨在宽免。宰相姚崇坚持执法,绝不宽待,玄宗只好作罢。这反映出唐朝时期( )
A.皇权受到一定制约B.贵族政治走向衰落
C.大臣专权现象严重D.伦理道德受到挑战
2020-07-01更新 | 500次组卷 | 34卷引用:黑龙江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汉代,从刘邦之子汉惠帝刘盈开始,谥号复谥为主,且第一个字都用“孝”字。如汉惠帝谥号孝惠皇帝、汉武帝谥号孝武皇帝等。这可以用来说明(     
A.独尊儒术已经成为定势B.儒学逐渐实现了世俗化
C.汉代道德政治渐趋形成D.君权受到宗法关系制约
2020-06-28更新 | 768次组卷 | 15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图为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比例图。这反映了
A.民间风俗和习惯对基层社会治理发挥决定作用
B.基层社会的矛盾体现出明代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C.国家法与习惯法在基层治理中相互配合与交融
D.明朝徽州地方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已失效
2020-06-10更新 | 674次组卷 | 35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兆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一些法律条文。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法律条文出处
“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公婆)奴婢告主”则“勿听而弃告者市”汉简《二年律令·告律》
“告祖父母、父母者,绞”《唐律疏议·斗讼律》
“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大明律》
“亲属相为容隐”《大清律例·刑律·诉讼》
A.宗法制度逐渐淡化B.法律制度不断健全
C.伦理文化前后相继D.身份等级固定不变
2020-05-29更新 | 388次组卷 | 25卷引用: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市第一中学等五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中国古代律家群体的构成,有政治家、司法官员、著书立说的律学家、经学家。西汉开国元勋萧何,出身于“刀笔吏”(法律官吏),魏晋时律学成为与经学并立的学府,唐代律学发展已经完全成熟。材料反映古代律家群体
A.成分多元化,社会地位高B.都是政府官员,法律素养较高
C.传授经学,培养统治人才D.只重法律研究,不重司法实践
2020-05-01更新 | 325次组卷 | 15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汉代司法审判遵循“亲属之间有罪应当互相隐瞒,不告发和不作证的不论罪,反之要论罪”的原则。这一原则
A.导致了法律与道德教化对立B.促进了宗法制的复兴
C.否定了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D.强化了伦理纲常观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