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韩愈认为,“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不如以德礼为先,而辅以政刑也。”据此可知韩愈
A.否认孔子学说B.崇尚法家思想C.主张礼法结合D.反对儒学独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明代继承前代“以例辅律”的传统。律一经颁行,即成定制,因而难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故朝廷不得不大量增补各类“例”以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甚至将六部办定的“成案”提升为“现行则例”。此举
A.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B.杜绝了司法腐败的可能
C.确保了审判结果的公正D.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2021-10-07更新 | 6951次组卷 | 70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大逆罪是源于秦朝的一种罪行,主要指涉毁坏皇家宗庙、山陵及宫阙等礼制性的建筑物的犯法行为,是历代刑律处罚最重的一类犯罪。秦律规定此类犯罪事实一旦确认,则不分首从一律处死,而亲属也会因此受到株连。大逆罪的这一立法精神
A.体现了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B.表明了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C.诠释了轻罪重罚的法家思想D.强化了君权神授的权力观
2021-10-02更新 | 884次组卷 | 29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共有二十九种,涉及经济的有《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传食律》《牛羊律》等十余种,证实了秦代泰山石刻所云“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这表明秦朝
A.刑法严苛激化社会矛盾B.重视农工商全方面发展
C.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D.运用经济立法调节生产
5 . 王阳明在率军镇压南赣等地的动乱后,制定并推行《南赣乡约》,结果,“近被政教,甄陶稍识,礼度趋正,休风惟日有渐矣。士知守法,民皆力农,骎骎乎有振兴之意”。由此可知,《南赣乡约》的推行
A.表明乡约具有明显的民办色彩B.促进了当地社会秩序的稳定
C.强化了政府对乡约组织的管控D.增强了民众的情感归属意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成文法传统源远流长,从《法经》到《唐律疏议》,再至《大清律例》,一脉相承,沿革清晰。除律外,令、格、式、典、敕等也是国家制定法的重要形式,这些法律形式虽名称不一,但在法的效力渊源上基本相同,都是由皇帝和中央最高权力机构发布的,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为了维护至上的皇权和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统治者采用各种手段强化政治控制,侵犯皇权和国家利益的行为是重点打击对象。因而以惩恶为目的的刑法被特别强调,刑法体系既发达又严密,对维护封建统治作用不大的民事行为,统治者则不够重视,因此国家制定的法律中涉及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较少。

——摘编自王谋寅《论中国古代法律秩序的特征》

材料二   《十二铜表法》共有108项条款,有关纯民事的法规有38条,约占总数的35%;另外涉及民事或民事化的法规有16条,约占总数的15%。帝国后期于公元533年编纂完成的《民法大全》由四部分组成,作为其中最重要组成部分的《学说汇纂》由50篇组成,分为七个部分,其大部分内容属于现代意义的民法,这是不争的事实。《民法大全》的第三部分是《法学阶梯》,共分四卷,每卷细分为篇、段,主题编排次序是法源、人、财产、继承、债时效。除民法外,它也包含法的一般理论、刑法,但私法依然占据主要地位。

——摘编自申建平《罗马私法文化的勃兴与法治理念的形成——对中国制定民法典的启示》

材料三   中国法律是集体本位,西方法律为个人本位。中国法律日益集团化,“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集体主义、义务第一、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而古罗马法私法(保护个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发展充分,主张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法律至上,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法律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古代法律和罗马法的特征的差异,并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
2021-09-24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讷河市拉哈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汉代名臣黄霸在任职颍川太守期间“力行教化而后诛罚”。治颍川八年“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狱或八年亡重罪囚”。据此可知,汉代
A.社会治理渗透德治教化思想B.确立了礼法结合的治国理念
C.地方治理形成了统一的标准D.社会道德伦理水平普遍提高
2021-09-15更新 | 1273次组卷 | 39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秦律·法律答问》记载:“父盗子,不为盗。今假父(即继父)盗假子(即继子),何论?当为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秦朝用法律来规范经济关系B.继子未被当作家庭成员看待
C.体现秦律尊卑不同罚的原则D.秦律保护继子的私有财产权
2021-08-01更新 | 416次组卷 | 19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讷河市拉哈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汉书》《后汉书》等记载了两汉时期许多奉公守法的官吏事迹,他们在理讼中一方面坚持执法严明,秉公而断;另一方面又崇尚仁政,仁恕断狱。这说明了汉代
A.实际以法家为统治思想B.儒学的正统地位已经确立
C.司法制度不够健全完善D.儒法结合思想渗透入司法
2021-07-28更新 | 685次组卷 | 23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西晋时期、法律规定“竣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处理亲属相犯的刑事案件时,需要按照五服”之内的血缘关系,依据当事人之间的尊卑、长幼、亲疏定罪。这体现出
A.以法为教,以吏为师B.约法省禁,慎刑慎罚
C.引礼入律,礼法合流D.律为正文,例为附注
2021-07-07更新 | 965次组卷 | 32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