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自唐代以来,家礼出现,并且在社会上流行,下层民众开始接触并了解礼乐制度,早期“礼不下庶人”的局面由此改观。据此可知,唐代家礼(       
A.发挥了社会政治教化功能B.申明了封建统治的合法性
C.强化了家族宗法血缘关系D.增强了唐朝文化的吸引力
2023-03-16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凡同约者,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说明宋朝乡约的性质是(     
A.依靠德行礼俗、社会教化来维系的,自发的民间行为规范
B.将最高统治者的意志以强制性的方式植入到了乡约的实践当中
C.政府介入,乡约与法律融合
D.重视家训,强化基层教化
3 . 唐太宗时期,欲重新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使儒学达到“古昔未之有”的极盛状态;武周时,“制以释教开革命之阶,升于道教之上”;唐玄宗时期,则综合儒道,采取“体国经远”的“至道”治国理念。据此推断,这些变化的主要动因是(     
A.传统文化的交融逐渐增强B.完善政务决策机制的需求
C.顺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潮流D.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鲁昭公六年)三月,郑人铸刑书”。这短短的几个字,记载了中国法律史上一件划时代的事情。它表明当时的中国(     
A.礼乐社会秩序正式确立B.统治者以法律治理国家
C.由习惯法进入了成文法D.颁布法律条文教化百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晋法律规定“子不孝父母,子弃市”。北魏法律规定“居三年之丧而冒哀求仕,五岁刑”。这些规定体现出当时
A.礼入于法,以律阐礼B.法律制度,日趋完善
C.社会动荡,立法严格D.严刑峻法,法律严苛
6 . 明清时期的民间建筑的彩绘流行以“卧冰求鲤”“芦衣顺母”“丁兰刻木”‘桃园三结义”苏双赠马”“八里桥饯行”等情节为重点表现内容,强调装饰内容和色彩严格程式化的等级制度。这种建筑彩绘的流行
A.强化了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B.确立了心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C.冲击了官府森严的等级制度D.阻断了西方文化的传播进程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主要是指封建社会的法律文化,其突出特点是礼法结合,孔子有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古代中国在法律思想上贯彻了法有差等的原则,皇帝高高在上,不受任何法律约束,各级官吏犯了法,可分别享受“议、请、减、赎、当、免”之特权。在我国传统的法律文化观念中,没有民法,从李悝的《法经》直至封建末世的《大清律例》,历代法典基本上就是刑法典,其内容均以刑法为主,其中搀杂着一些民事法规。几千年来,由于封建皇权主义至高无上及宗法家长制的影响,对广大民众而言,守法是平民百姓的义务,百姓很少能从法律中得到某些权利保障。就每个朝代而言,法律制度一旦创立和形成,都强调“祖制不可变”。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法律文化发展史中,司法与行政合一是中国司法体制的一大特色。

材料二   西方人认为至善至美的自然法是衡量一切人定法是非的唯一标准。对正义问题的探索和追求构成了一条贯穿于西方法律文化史和西方法律价值观的主线,也是西方法律思想的核心精神标志。西方人心目中,法律源于自然和上帝,永远也不能超越代表神灵意志的法律。西方人向往、信仰一切自然及自主意识,因此,其民法和契约的发展比较完善。在西方法律传统中,法律处在不断发展中,以便满足当时和未来的需要。而西方法律文化,虽然最初也有过司法与行政合一的现象,但自中世纪起就开始了司法与行政的分离,司法独立在法律文化中。

——摘编自田君、高荣花《中西方传统法律文化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传统法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方传统法律文化的异同。
8 . 大逆罪是源于秦朝的一种罪行,主要指涉毁坏皇家宗庙、山陵及宫阙等礼制性的建筑物的犯法行为,是历代刑律处罚最重的一类犯罪。秦律规定此类犯罪事实一旦确认,则不分首从一律处死,而亲属也会因此受到株连。大逆罪的这一立法精神
A.体现了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B.表明了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C.诠释了轻罪重罚的法家思想D.强化了君权神授的权力观
2021-10-02更新 | 883次组卷 | 29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命长孙无忌等人以《武德律》《贞观律》为蓝本,制定《永徽律》,并对律文进行逐条逐句统一注解,撰成《唐律疏议》,共十二篇,五百零二条(部分篇目及内容如下表)。……“宋因唐法,故统于律疏引用无遗”,《大明律》“篇目一准于《唐律》”。日本文武天皇以《永徽律》为蓝本制定了《大宝律令》,越南历代刑律亦以唐律为参照对象。

篇目内容
第一篇《名例律》总则部分,强调“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第二篇《卫禁律》守土卫国、外防侵略
第三篇《职制律》官吏的设置、选任、考核、职责
第四篇《户婚律》国家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婚姻家庭制度
第五篇《厩库律》养护、使用官私牲畜和仓库管理、财务出纳
第六篇《擅兴律》军队征调、军需供给、工程兴建
第十二篇《断狱律》有关囚禁、审讯、判决、执行等方面

——摘编自石志刚《<唐律疏议>的内容及影响》等

材料二   《法国民法典》在立法上首次明确地确认了自由与平等、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契约自由与过失责任等近代民法的重要原则,这些原则的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主张的古典自然法思想。民法典的诞生,使罗马私法中孕育的民法精神和原则得到更加明确而系统的涤化和升华,法典自身成为了历史性的起点。对于这种超越,拿破仑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摘编自叶秋华等《论<法国民法典>的历史演进纪念:<法国民法典>颁布二百周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疏议》的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民法典》诞生的原因。
2021-08-02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