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近代中国司法体制改革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6年,清政府改原刑部为法部,专掌司法行政;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为最高审判机关。在此以前,清政府还在一些地方创建巡警,1905年增设巡警部,第二年改为民政部。力图在形式上模仿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司法组织,名曰“司法独立”,实际上审判大权仍操之于皇帝和地方大员手中。《大理院审判编制法》和《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均规定区分民刑:凡诉讼而“审定罪之有无者属刑事案件”“审定理之曲直者属民事案件”。审判衙门分为初级、地方、高等审判厅和大理院,实行四级三审制。采用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所定的一系列原则,如回避、辩护、公开、合议以及起诉、上诉、执行等程序,从而在法律上改变了封建的司法程序和制度,但在实践中,大都仍沿旧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仿效西方建立独立的司法机构,在审判机制上倾向于“四级三审制”。面对前朝官吏苛刻残暴的严刑拷打、刑讯逼供等司法恶习,临时政府明令各官署不论审理何种案件,一概不准体罚和刑讯逼供。量刑的轻重尺度就应“以足调剂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平为准,而不应过分强调重刑、酷刑、苛暴统治”。革命派力主将“法官独立审判”纳入正常的法制轨道,严格法官考试制度,注重考核,还设立专门机关掌管法官考试。南京临时政府曾计划建立律师制度,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训令中指出,“律师制度与司法独立相辅为用,夙为文明各国所通行,现各处纷纷设立律师公会,尤应制定法律,俾资依据”,“大小诉务,仿欧美之法……许律师代理,务为平允”。

——摘编自邱远猷《南京临时政府的司法制度改革》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司法体制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司法体制的异同,并简析清末司法体制改革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司法体制改革的原因。
2022-09-30更新 | 221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以来,中国走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道路,法家思想逐渐融合到儒家思想体系当中,但法家思想并没有消失。从汉代到清代,历朝统治者不约而同,表面上推崇儒家思想,但在实际操作上也依赖法家的思想,往往是儒法结合、儒法互济。政治事功与伦理劝导,是历代统治者稳固其统治的两大核心手段,也是构成外儒内法这一中华文化的重要成因。一般而言,儒学重仁政,讲究以伦理劝导实施统治,而法家讲法制,重在政治事功。但这两种思想在汉代时即彼此糅杂,形成了互补的统治术。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启蒙思想家大力宣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鸠发表的《论法的精神》指出:“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在这个意义上,一切存在物都有它们的法。”而人由于存在着一种根本理性,“法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存在物彼此之间的关系”。卢梭的法哲学虽与洛克和孟德斯鸠的有所不同,但政府必须受法律约束这一点是相同的。卢梭认为政府是主权者的执行人,它必须按照公意的指示(法律)办事。

——摘编自张明《西方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到清统治思想的特点,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倡的法治观念不同于古代中国之处。
2022-01-09更新 | 21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1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旧唐书》载,贞观年修五代史,移史馆于禁中。史官无常员,如有修撰大事,则用他官兼之,事毕日停。贞观已后,多以宰相监修国史,遂成故事也。天宝已后,他官兼领史职者,谓之史馆修撰,初入为直馆也。这些措施旨在
A.无为而治,道法自然B.鉴往知来,文以化成
C.礼法并施,三教合一D.体恤百姓,休养生息
2021-12-09更新 | 3210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海南历史高考真题变试题
4 . 《汉书·食货志》载:“民三年耕,则馀一年之畜。衣食足而知荣辱,廉让生而争讼息,故三载考绩。”这反映了官员考核的主要依据是
A.德政教化的成效B.断狱决疑的能力C.博闻辩智的才情D.慎独律己的修养
2021-12-09更新 | 3128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海南历史高考真题变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代法制基本沿袭唐律,对于旧律规定不足或随时代演变而出现的新的法律问题,宋朝以颁布敕令的方式解决。宋神宗以后,出现以敕令代替律条的情况,皇帝随时发布的敕令地位超过相对固定的律条。这体现了
A.皇权在立法领域得到强化B.皇权随意干涉立法与司法
C.宋代完全照搬唐朝的法制D.宋代的敕令比律条更实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明代继承前代“以例辅律”的传统。律一经颁行,即成定制,因而难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故朝廷不得不大量增补各类“例”以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甚至将六部办定的“成案”提升为“现行则例”。此举
A.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B.杜绝了司法腐败的可能
C.确保了审判结果的公正D.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2021-10-07更新 | 6926次组卷 | 70卷引用:2021年高考湖北卷历史变式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周礼》设计的司法制度中,有多个制度以“三”冠名,如三刺、正宥、三赦、三让、三罚等。《说文》日:“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凡三之属皆从三。”天、地代表阴、阳,人乃天地化生之物:化生又涉及五行运化之理。这表明中国古代的司法制度
A.体现出丰富的儒家仁爱观念B.蕴含着顺应自然的哲学理念
C.充斥着复杂纷繁的迷信思想D.孕育着教化从善的社会职能
9 . 《唐律疏议》是现存中国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所在律涉外立法规定
《唐律疏议名例》化外人(周边少数民族和外国人)相犯,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唐律疏议名例》没落外藩教化,给复十年;放贱为良,给复三年之类。
《唐律疏议职制》诸漏泄大事应密者,绞。非大事应密者,徒一年半;漏泄于藩国使者,加一等。
《唐律疏议卫禁》若化外人私自交易,一尺徒两年半,三匹加一等,十五匹加役流。诸外藩与缘边互市,皆令互官司检校。
《唐律疏议擅兴》禁物者,谓禁兵器及诸禁物并私家不应有者。

——摘编自王立民《唐律涉外犯罪之研究》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律疏议》反映了唐朝涉外立法的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律疏议》对唐朝对外经济交往的意义。
10 . 文化史家柳怡徵认为,文治政府起源于周朝。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到了始于“素朴的农民政府”的汉朝最终形成了“文治的贤人政府”。由此可知,古代中国
A.较早确立了农民阶级统治B.文治政府有悠久的历史
C.以贤能为选拔官员的标准D.小农经济孕育文治政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