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1 . 中古西欧社会普遍存在这种观念: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地或康沃尔的居民,只是最后——如果实在要说的话——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这种观念(     
A.来源于宗教思想对个性的束缚B.体现出人民对封建领主的忠诚
C.不利于该地区民族国家的形成D.反映了民族意识萌发王权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自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当时罗马公教以教皇为首,利用宗教在中世纪的欧洲逐渐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象征,维持着欧洲的统治秩序。而到14、15世纪,欧洲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意识B.人文主义者大胆揭露教会的腐败
C.科学发展破除了对神学的迷信D.德国宗教改革冲击了教皇的权威
2021-10-27更新 | 348次组卷 | 46卷引用: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德意志各诸侯国“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的权利”。这一规定实质上(     
①促进了德意志的宗教改革②承认了德意志各邦国为主权国家
③消除了德意志内部的纷争 ④在法律上确认德意志的政治分裂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3-11-30更新 | 211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初期,掌握欧洲政治中枢的基督教势力彻底瓦解,从而破坏了中世纪欧洲统一的根基。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又日益频繁和复杂,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使欧洲陷入可怕的厮杀而被撕裂,国际格局孕育着变化。正是在这样新旧交替的激荡时代,格劳秀斯撰写了“法学三步曲”:《论捕获法》《海洋自由论》和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三卷集。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的一些基本原则,例如,与会各国,不论宗教信仰、政体、国家大小都一律视为具有独立、平等的主权地位等,都体现了格劳秀斯的法律思想。

——摘编自《<战争与和平法>:从战争中寻找通向和平之路》


(1)根据材料指出格劳秀斯撰写《战争与和平法》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   自1840年鴉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封闭大门被迫打开,晚清中国逐渐卷入以英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经过二十多年的中西交往与文化交流,中国渐渐萌生了主动加入世界体系的愿望,而要融入国际社会,就必须了解和熟知国际社会成员之间业已形成的一套规范制度。在此背景下,以西方《国际法原理》著作为蓝本翻译而成的中国首部国际法著作《万国公法》应运而生,在晚清政府的对外关系、文化教育、学术思想等方向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影响近代中国时代发展的知名外文翻译著作之一。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万国公法》应运而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
5 . 近代以来,国际法观念被引入中国。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陈炽意识到:要捍卫国家的主权和维护国家的权利,就必须认真研究公法。另一代表人物薛福成认为,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公法确实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准绳,起到了维持国际和平和秩序的作用。材料中两位思想家
A.暗讽了清政府外交观念的滞后B.一味依赖国际法捍卫主权
C.呼吁清政府官员抛弃华夷观念D.肯定了国际法的积极价值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罗马法学家将法律分为公法和私法:公法是关于罗马国家的法律,私法是关于个人利益的法律。如果说国家的公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那么私法本质上只是痛认单个人之间的、现存的且在一定情况下是正常的经济关系。在今天这个大工业和铁路的时代,人们可以把旧的封建法权形式的很大一部分保存下来,并且赋予这种形式以资产阶级的内容,甚至直接给封建的法律名词加上资产阶级的解释;人们也可以将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一罗马法,以及它对简单商品所有者的一切本质的法律关系(如买主和卖主,债权人、契约、债务等)所作出的无比明确的规定作为基础,在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后,创造像法兰西法典(《法国民法典》)这样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

——摘编自【德】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材料二 “长臂管辖”原是美国的一个司法概念,主要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义上来说,“长臂管辖”是指美国将国内法规的触角延伸到境外,管辖境外实体的做法。对于美国而言,其实施“长臂管辖”的“权力”并非来自联合国或由国际法授权。19937月底,美国以“向伊朗运送化学武器原料”为借口,对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广州分公司的桑装箱货轮“银河号”进行登船检查。然而,检查没有取得任何结果,“银河号”货轮却被迫中新正常航运一个多月。20178月,美国贸易代表依据其国内法启动了针对中国的”301调查”,有法学专家指出:调查本身“不存在选反国际法的问题”,但基于调查的单边制我措施却造反了其在WT0框架协定内的义务,也违反了一般国际法。

——摘编自王震《对新形势下美国对华“长臂管辖”政策的再认识》


(1)根据材料,指出近代西方国家私法发展的两条主要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马法被称为“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美国实施的“长臂管辖”政策,并谈谈你对各国法律与国际法差异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学者李时学认为莎士比亚的戏剧促进了近代英国民族国家的建构。以下是莎士比亚(1564——1616)部分作品的摘编∶

——摘编自李时学《莎士比亚英国历史剧的民族国家想象与建构》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国家建构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是此前一切国内战争与对外战争所无法比拟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首次获得了“战胜国”身份。尽管列强对中国的尊重程度并没有根本改变,仍将中国国家利益玩弄于股掌之间,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毫无收获。二战结束后,中国获得的不仅是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还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中国成功确立起在民族国家的国际条约体系中的自主地位。

——摘编自任剑涛《催熟民族国家∶两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的国家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莎士比亚的戏剧对近代英国民族国家建构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世界大战推动中国“催熟民族国家”的表现。
2022-12-07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在这些新型国家中,君主是国家权力的金字塔顶,“君主的利益不再只与贵族的利益相吻合,而是扩展到与全民的利益相吻合”。……从前那种只知有教,不知有国的情况发生了变化。中世纪文明那种孤立性、分散性的特点,开始朝全国性、统一性以及以公利和公权为主的方向演变。材料中的这种演变得益于
A.教会权力受到冲击B.民族国家意识的兴起
C.天主教会的腐朽D.世俗王权逐渐回归
9 . 维也纳会议后,欧洲诞生了一个由奥地利、普鲁士、俄罗斯英国、法国主导的协作机制,以会议外交的形式试图取得一致同意以处理共同问题,保全公共安宁、保障条约权利和维持维也纳会议所树立的“正统主义”。这一机制(     
A.维护了民族国家的权益B.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新途径
C.保障了欧洲的持久和平D.导致了欧洲大国势力逐渐失衡
10 . 读下表
人物主张
郑观应(1842~1921)……由是观之,公法(指国际法)仍凭虚理,强者可执其法以绳人,弱者必不免隐忍受屈也。是故有国者,惟有发愤自强,方可得公法之益。倘积弱不振,虽有百公法何补哉?
薛福成(1838~1894)衰弱之国,事事求合乎公法,而人不以公法待之,虽能自奋以仰企乎公法,其受损于公法之外者,已无穷矣。是同遵公法者其名,同遵公法而损益大有不同者其实也。
由表可知,郑、薛二人(     
A.在是否要学习国际法上有分歧B.一致认为富国强兵才是根本
C.在自强与求富的先后上有分歧D.都认为国际法维护强国利益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