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会后,邓小平多次强调,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要取得成功,取决于两个条件,一个是国内条件,就是坚持现行的改革开放政策,还有一个是国际条件,就是持久的和平环境。基于此,邓小平果断、及时地对中国外交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改变了针对苏联霸权主义威胁而采取的“一条线”战略。在国际事务中,中国依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来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不盲从、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不计较历史恩怨,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在奉行和平外交的同时,邓小平更加鲜明地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为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

——摘编自桑东华《邓小平的和平思想及其时代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调整中国外交战略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调整中国外交战略的历史意义。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国家治理道路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中国走出了一条和苏联、西方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的、具有独创性的国家治理道路,既避免了像一些发展中国家那样国家能力软弱涣散,也避免了像苏联那样国家政权逐渐变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和毛泽东在中国开创的国家治理思想的探索和创新。

——摘编自江宇《国家治理的中国道路》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独特地位,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角度,简述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治理方面有哪些独创。
2023-01-1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