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土地占有不均问题十分突出,大量自耕农破产沦为佃农。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兴的富民阶层在调控贫富分化与社会救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富民阶层通过乡约和社仓建立起有效的救济组织和制度。乡约明确宣示“患难相恤”是自治事业的一部分,约中之人互助互爱,为需要救助的人提供社会保障。社仓以人民户主的方法组成自治性组织,平年扶贫、灾年赈济。这些自治性的制度弥补了政府缺位的问题。宋代的富民认为在家族层次上应该相互扶持,很多家族都建立了族田义庄用于抚恤孤老、资助贫穷的学子求学科举,如范仲淹创办的范氏义庄就有良田千亩,用以资助范氏子弟。宋代的富民既占用巨额的财富,同时又拥有相应的文化水平,是宋代的“地方精英”,成为社会稳定的调节器。

——摘编自杨华星《宋代的贫富分化与社会调控》

材料二   亚当斯密的思想在英国的救济制度中得到了贯彻,他认为富人的富裕和穷人的贫穷都是天经地义,任何人都无法改变,政府不应该承担社会救济的责任。到了19世纪,伴随工业革命而来的是严重的失业问题和工资下降,为此英国政府在报告中提出了“劣等处置原则和济贫院检验原则”,并出台了相关法律,意图通过惩治“懒惰贫民根治贫穷问题。贫困者必须进入济贫院才能获得救济,接受救济者不再拥有选举权以作为政治上的惩罚,意在让贫民通过个人努力而非政府和社会帮助来摆脱贫困。但很多贫民并不愿意进济贫院,因为那里的处境比在工厂劳动还要更差。苛刻的制度并未体现公平和正义,贫困和贫富差距问题反而愈演愈烈。

——摘编自腾淑娜《公平与效率视域下的近代英国济贫》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社会救济发展的背景并简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述19世纪英国济贫制度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解决贫困问题的认识。
2023-11-16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西部四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20 世纪30、40 年代,梁漱溟和费孝通相继对中国农村基层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的主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梁漱溟与费孝通“乡村建设”思想比较

人物乡村改造的方向主张

内容


梁漱溟

“中国问题”的关键 是“文 化 失调”,而解决之道在于以“ 文化改造”为基础重建社会构造。

倡导“新礼俗”
强调传统文化元素的主体作用,认为中国过去社会秩序的维持多靠礼俗,中国将来的新社会组织仍要靠礼俗。
兴建乡学、村学改革邹平县原有的行政组织,建立了乡校组织,以教育力量代替行政力量,实行“政教合一”。

促进合作组织
认为合作能够调和“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分际,合作组织能够增加生产、减少剥削、降低成本并共同支配和享有资源。

费孝通
提倡利用现代技术,同时建立一个和现代技术相配的社会结构提出了以“ 乡土工业”为核心内容的农村重建方案。
增加农民收入
中国农村的根本问题在于土地制度束缚了农村人口的全部活力,使整个文化陷于僵化。“农民的收入低下”才是“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农村普遍处于“饥饿”状态,农民不足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
“工业下乡与中国式工业化道路”
乡土工业以合作社为组织形态,以落实农民利益为基本目的,进而以农民为主体自动完成乡土重建 乡土工业“分散化”和 “合作化”。

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梁漱溟、费孝通的“乡村建设思想”的认识。
3 . 族规是家族自己制定的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家族法规。民间所谓“国有国法,族有族规”,反映了家族规约对族人的影响力。以下是部分族规的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云程林氏家乘》宗族子孙,贫穷必相给,生计必相谋,祸难必相恤,疾病必相扶,婚姻必相助,此家世延长之道也。违者族长会宗子斥之。
《新泉张氏族谱》不得偷鸡盗狗,攫人财物,自投法网。且赌博为盗贼之源,荡散家业,斗殴行凶,皆由于此,殊为可恨。至于开场纵博,名为窝赌,大干律例,先当严禁。"
《郑氏规范》即仕,需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当早夜切切以报国为务,抚恤下民,实如慈母之保赤子……毋行苛虐,有不可一毫妄取于民。
《云程林氏家乘》凡女子及笄,须于十六岁以下先令讲读孝经、烈女传、小学,能知大义,方可举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基层治理的角度谈谈你对族规的认识。(要求: 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11-1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一直以来都受到东西方国家的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秦汉时期起,什伍组织便是维护乡间治安的重要力量。通过建立什伍组织,形成监督体系,防患于未然。这种强制百姓参与治安防控的极端作法,在唐代的____、宋及明清的____中,不断地重现。

——张德美《古代乡官的嬗变》

材料二   我国古代教化的推行主要是以官方为主导,即通过官方学校来传播教化思想,但是它难以触及社会底层……宋代对于教化的认识已经从“上所施,下所效”转变至“以道业诲人”的精神层面。教化的载体不再局限于官方的诏令、法律等,而是所有能够起到教化功能的载体都可以用来推行教化。

——高文敏《宋代民间音乐中的社会教化研究—以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为中心》

材料三   胡佛在竞选中坚持在解决经济危机的时候,联邦政府的职能是有限的。罗斯福则指出,政府有责任保护全体公民的自由和私有财产,而不是偏袒个别小集团。他说:“下届政府一定不能代表美国的部分人,而是要代表所有的美国人。……我们真正的敌人是饥饿、匮乏、不安全感、贫穷和恐惧”。

——白雪《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观念之争》

(1)根据所学,写出材料一空白处的基层管理制度并概括中国古代政府进行社会治理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宋朝前后对百姓的教化发生的变化。列举“能够起到教化功能的载体”的典型代表并指出其地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罗斯福执政时期美国在社会保障制度层面解决“饥饿、匮乏、不安全感、贫穷和恐惧”的法案及其制定年份,并就这一法案能否真正解决美国“真正的敌人”,谈谈你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太祖认为“备荒之政,莫善于预备仓”,因而“令天下县分各立预备四仓,官为籴谷收贮,以备赈济”。在预备仓的粮食发放问题上,朱元璋明确规定,凡遇岁饥先发仓廪以贷民然后奏闻,对于赈济迟缓、坐盗仓粮、瞒报灾情的渎职腐败现象,重惩不贷。明成祖即位后,水旱朝告夕赈,无有壅蔽。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三月,河南登封县赈饥荒即“发预备仓谷”。明仁宗在位时,户部请以备储官麦贷民,仁宗训示“即赈之,何贷为”;听到民众缺食,仁宗遂打破部臣预闻的成规,令杨士奇即刻就地草诏。宣宗即位不久,山西盂县、山东济宁州、河南磁州将预备仓粮米借给饥民,俟秋成如数还官。

——摘编自王卫平、王宏旭《明代预备仓政的演变及特点》

材料二   1932年10月,国民政府监察院副院长向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提出调节民食案,内容包括督令各县恢复积谷仓,由中央择粮食主产区设置“总储备仓”等。1933年10月,行政院又通过“官买积谷,以利农村案”。同月,蒋介石在南昌召集粮食会议,制定兴办仓储计划,由行政院命内政部、实业部及各省市认真办理。在仓储种类上,将仓储分为国立储备仓、省立储备仓、县仓、区仓。地方原有旧制积谷仓库,应立即恢复或改组。在粮食储备数量上,规定县仓应陆续积谷至10000石以上;区仓储备数量应在1000石以上,乡仓应在500石以上。

——摘编自任新平《近代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的变迁》


(1)概括明朝前期储粮备荒制度的特点。
(2)指出国民政府重建粮食储备体系的背景,并运用唯物史观谈谈你对国民政府仓储计划的认识。
6 . 中国古代荒政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社会灾荒救济制度也称荒政,是国家有关救济灾荒的法令、制度与政策措施。中国古代荒政源远流长。至迟在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肯定已出 现了古代荒政的雏形。 秦汉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为实行荒政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客观条件。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古代荒政逐步形成并得到初步发展。

——摘自李向军著《清代荒政研究》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救灾制度可以分为国家救灾制度和民间救灾。根据研究, 宋代以后民间广泛地参与到救灾制度的建设中。宋代是富民经济的高度发达时期,富民参与了灾荒救济的各个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政府在灾荒救济中的角色 与地位。受此影响,灾荒救济呈现出以乡村为单位的特征,弥补了官府救助覆盖面的缺失,减少了村民在食物获取权上的不均衡。

——改编自李军男《中国传统社会的救灾-供给、阻滞与演进》


(1)依据材料二,概括社会救灾制度在宋代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些新变化的原因。
(2)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荒政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