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依据如表中的历史记载,能够被认定为历史事实的是(        
史料   出处
朱薯产吕宋国,被野连山,不待种植,夷竞食之。万历中,闽人移蔓以归。种之,数日即荣,寿卤沙岗皆可植。粪之,加大。泉人资以充饥。(注:昌宋国是菲律宾)明代谈迁《枣林杂俎》
近年有人在海外得此种。海外人亦禁不令出境。此人取薯藤,绞入汲水绳中.遂得渡海。因此分种移植,略通闽广之境也。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
万历中,闽人得之(番薯)外国,瘠土砂砾之地,皆可以种。初种于漳郡,渐及于泉、莆,近则长乐、福清皆种之。清代周亮工《闽小记》
A.原产地为菲律宾B.来源于朝贡贸易
C.于明代传入中国D.最早种植于清代
2 . 科技进步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生产和生活,下列选项中属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表现的是(     )
A.乘飞机旅游不再是梦想B.铁路运输日益繁忙
C.电脑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D.电灯照亮千家万户
3 . 古巴比伦城市玛什坎沙皮尔(今阿布杜瓦里遗址)中发现了4条运河,运河宽可达15米,在城市的北部和东部还发现了至少6条分支水系。主运河交汇处发现了两个港口。4条主运河将城市分为宗教、行政、墓地,居住等区域。这主要说明,古巴比伦(     
A.国家组织能力强大B.灌溉农业发达
C.城市基础设施完善D.海外贸易繁荣
2023-03-09更新 | 2197次组卷 | 19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近代以来,世界各地城市人口日益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的英国,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工业化的世界。在英国,灰暗的厂房成片地在乡村建起,城镇里到处竖起了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巨大的轰响,高炉前闪耀着铁水的光芒。工业已经成为英国的经济支柱,到1850年,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60%,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的总和,煤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棉布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中国早期城市化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下产生的,又是在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结构中展开的。中国近代城市发展有很大的不平衡性,虽然城市化与近代化浪潮由沿海通商口岸向着周边区域扩散,但沿海城市与内陆省份城市在近代化进程中产生了很大的差异,沿海和沿江城市迅速扩张,而广大农村与内陆地区处在工业化进程之外,这种城市化格局使得中国城市化进程缺乏后劲,这也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后来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李明伟《清末民初中国城市化趋向述评》

材料三 租界内康庄如砥,车马交驰,房屋多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突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会审公廨、中西邮局、海关、银行、领事馆、电报局、巡捕房、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

——李维清《上海乡土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兴起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城市化进程对近代上海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出土于河南辉县的战国铁犁铧。

管子对(齐桓公)曰:“……美金(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钅且、夷、斤、劚,试诸壤土。”

——《国语·齐语》

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商朝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工冶铁。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现于春秋战国之际,铁器已经有了斧、锛、凿等,中国社会历史进入到铁器时代。

——摘编自白云翔《先秦两汉铁器的考古学研究》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朝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摘编自徐勇《新编中国史话·经济生活卷》

(1)材料一中三则材料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能证明这一主题的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则?你的理由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2023-03-06更新 | 91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古罗马民居继承了古希腊民居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下列是古罗马住宅的主要材料并成为古罗马建筑最主要特征的是(     
A.拱券B.希腊柱式C.混凝土D.木、石
2023-03-0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徽州《湾里裴氏宗谱》卷二“鹤山图记” 中记载:“鹤山之阳黔北之胜地也……惟裴氏相其宜,度其原,卜筑于是,以为发祥之地。”这表明村落的规划注重(     
A.宗法礼制B.宗教信仰
C.自然环境D.防御意识
8 . 唐朝韩愈在《论淮西事宜状》中记载:“村落百姓,悉有兵器,小小俘劫,皆能自防。”据此可以看出村落的功能是(     
A.定居B.繁衍C.防卫D.集体活动
9 . 据史料记载,16世纪末,中国福建发生饥荒,饥民依靠甘薯得以度荒。17世纪上半叶,英国入侵爱尔兰,捣毁庄稼,致使大多数农作物歉收乃至颗粒无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荒年。据此可以得出(     
A.食物物种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B.新食物物种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C.新食物物种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
D.新食物物种提高了人们的抗饥荒能力
10 . 中国古代北方传统村落在形成过程中,由于经常面临干旱、洪涝、降雪等多元且频发的灾害,治理中总结出“排蓄一体,以蓄为主”的治理目标,并创建出以井、窖等非生态型为主的设施,区别于南方“排蓄一体,以排为主”和以水系、基塘等生态型为主的治理模式。这说明(       
A.自然环境决定村落形成发展B.北方的经济水平明显高于南方
C.村落建设体现劳动人民智慧D.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2023-02-25更新 | 788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