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元世祖时期,先后挖通了北京到通县的通惠河、山东临清到东平的会通河、东平到济宁的济州河。元朝把运河改成直线后,比隋代京杭运河缩短了900多千米,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A.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B.政治中心开始东移
C.运河沿岸工商业的发展D.造船航海技术进步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如图是背面印有南丁格尔(1820年-1910年)的英镑纸币。南丁格尔是近代护理学创始人。在针对印度的疫病防控上,她主张以立法手段推进村庄卫生改革,还与印度总督达弗林的妻子协作,通过基础卫生教育的方式,改善印度女性的卫生状况。她的言行(     

A.有利于提高人们公共卫生意识B.推动现代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
C.得到当时印度社会的普遍认可D.以卫生教育方式进行文化侵略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末民初,随着汉口镇商业贸易的迅速发展,武汉与外界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武汉棉业贸易格局在外力冲击下开始重塑。早期工业化的推进使武汉地区棉业从生产到销售环节发生了系列变革。

材料二   1920年—1932年中国进口各国棉花情况表

年份国别印度美国日本其他总计

%%%%
192041896460.9340494.916197823.57350510.7688496
1922137006973.71553198.430289516.3295871.61857870
192466926754.31071808.742654134.6284872.31231475
1926152903354.750642418.173396426.3261970.92795618
192898167350.848923025.344773523.2146520.81933290
1930194168155.8114387432.935059110.1450781.33481224
193242601411.5310235183.4889342.41022302.7371952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武汉地区传统、近代棉业发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变这种现象的合理对策。
4 . 阿萨·勃里格斯说:“(英国)当时总共有42条运河计划修建,需耗资650万英镑。1792年,被当时的人们形容为运河狂热的年份,人们的投机热情像瘟疫般地传播。运河的股票为当地商人、工厂主和土地所有者踊跃争购,虽然它们直到1811年才在证券交易所报价。”该狂热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价格革命出现,股票投资活动的狂热B.商业革命扩展,商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C.工业革命进行,科技创新的日益发展D.电气时代到来,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代相关法规对高利率的限制、拖欠行为的惩办,以及商人对抵押制度的改进,促使工商业者在借贷不易或不可能筹集到资金时,转而寻求合伙,因此这一时期合伙制向普遍化及股份化发展。商人间“纠合伙伴,同财共作”,合伙人以口头要约或书面协定,投入货币或货物、门面、铺号等实物,甚至是经营者的劳动力(专业知识、经营能力等),共同经营,共担风险,按实物或虚拟资本比重,将收益“股份”划为常见的半分、三七分、二八分。合伙方可为单次合作,利润“日分”;也可常年保持合伙关系。在贩运贸易以及远地的联号生意中,财东对于合伙商铺的日常经营无法实行有效的监督,因此“朝奉”“掌计”“掌柜”等经理人日益壮大。

——摘编自刘秋根《明代工商业中合伙制的类型》


(1)根据材料,归纳明代工商业合伙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工商业合伙制发展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是山东泰安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农人除草图》(摹本)画像石中所刻画的禾稼,像是在茁壮成长的高粱苗。锄头上肩稍窄有登,下部呈板镬状。这种器身较窄的板状锄,在耘锄稠密的株垅时,不易碰伤禾苗。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A.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B.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C.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政府重视粮食的生产
2023-06-29更新 | 352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上海计划”是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为打破上海公共租界与法租界垄断城市中心的局面而制定的计划。上海市从1929年7月开始,陆续颁发了《建设上海市市中心区域计划》等城市建设方案。其实,—些有识之士早就萌生振兴华界、抗衡租界的民族复兴思想,也早就开展了一些规划的努力,所以整个计划有相当浓厚的复兴中国的民族主义色彩。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大上海计划”被迫停止,但它的制定与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新市区经济的繁荣,改善了城市居住和交通现状,凸显了进行城市规划的必要性与有效性,甚至对解放后进行的整体规划等都产生较强的示范作用。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汇编》

材料二   2022年1月,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这是沪苏浙两省一市为深入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也是新时代全国第一个以都市因为范围的国土空间规划。规划提出,上海大都市圈将“共筑紧凑开放的空间格局”,建立涵盖顶级全球城市、综合性全球城市、专业性全球城市、全球功能性节点、全球功能支撑性节点的多层次功能体系。

       ——摘编自《学习强国浙江学习平台》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推行“大上海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今天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的启示。
2023-01-22更新 | 184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代建立了以国家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为辅助的疫病防治体系,它将各级政府纳入到疫病防治体系之中,采取了医学措施、经济措施和政治措施等,并对社会民众的救助行为予以规范和指导。据此可知,宋代疫病防治(     
A.发挥社会力量核心作用B.重视防疫方法的综合运用
C.体现儒家礼乐思想影响D.受到自然灾害频发的推动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初,德意志“市民城镇”(带有中世纪等级社会的烙印)数量众多,但人口规模很小,超过10万的仅两座城市。在拿破仑战争的影响下,各邦国进行城镇化改革,尤以普鲁士改革最为明显。1808年,普鲁士发布《城镇规程》,宣布把城镇从国家监护中解放出来,拥有完整的自治权。市议会由选民选举产生,而市民权的获取则不再根据等级出身或是否属于行会成员来决定,而是与居住年限、住房拥有、教育程度及财产情况联系在一起。市议会任命市政府官员。1815年后,普鲁士城镇改革进入西部省份,其主要方针是取消绝对王权的控制,培养城镇居民的责任意识和自治能力。

——摘编自孟钟捷《简析19世纪上半叶德意志地区城镇化的“起步”》


(1)根据材料,说明德国城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城镇化的有利条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