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初期,美国重大科学创新技术都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随着社会发展,美国适时调整方向,如将原子能用于发电、工农医等领域。在研发领域,政府机构、高等院校、工业企业和国家基金会并存,各自有自己的研究重点,可以自主决定科研方向和领域。……信息、生物、海洋、空间、新能源、新材料、医疗等领域都有科技的印迹。……原子能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电视机为5年,晶体管为3年,激光为1年。

——摘编自刘海荣《论二战后美国科技发展及其对就业的影响》

材料二   1986年,为适应和迎接科技革命的挑战,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该计划从世界高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需求与条件出发,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等七大领域作为研究重点。此后,国家组织了上万名科学家参与其中。从1986年到2016年,经历了“从跟踪模仿前沿技术,到培育新的产业技术生长点、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过程。在这期间,我国成功实现二系法杂交水稻研制,完成潜深6000米水下机器人海底调查任务,研发成功“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

——摘编自苏熹《“863”计划制定与实施的历程及经验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科技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863计划”的特点及意义。
2024-02-0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建立后。宋太宗“太平兴国初,京师置榷易院,乃诏诸蕃国香药宝货至广州、交趾、泉州、两浙”;……其后,在广南、福建、两浙置市舶司,“掌市易南蕃诸国物货航舶而至者”以管理海外贸易。……宋高宗曰:“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阜通货贿。”……(元朝)至元十五年八月,诏行中书省曰:“诸蕃国列居东南岛屿者,皆有慕义之心,可因蕃舶诸人宣布朕意。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

——孟原召《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几个问题》

材料二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许多经典文化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唐宋时期,中国的文化在世界上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周边国家大量的僧侣和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文化的同时,也将茶的种植方式传播到了各自的国家和地区。譬如朝鲜和日本茶文化传到这些国家后便与本国的文化相融合,催生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茶文化。……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在海外的殖民贸易在本质上是以国家组织的形式对落后地区的资源掠夺但客观上却促进了中国的茶文化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传播。

——吉峰《论中国茶文化传播的方式与渠道》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简述该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航路开辟前中国茶文化传播的特点。请分别指出日本和英国在中国茶文化基础上创造出的新的茶文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的世界是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西欧和日本商人用白银购买中国的生丝与丝织品、瓷器、茶叶、蔗糖,西欧商人把东南亚香料等产品输往中国,这成为当时东亚乃至世界主要国际贸易模式。由于中国“银荒”,福建海商携中国商品蜂拥至马尼拉,交换墨西哥白银。基督教以澳门等地为据点,形成网状基督教文化圈,引入西方商贸习惯、通用语言、技术知识等。对于明朝来说,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西方强权威胁着中国的国家安全,开始动摇中华朝贡体系为基础的东亚国际秩序。晚明(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中叶)中国所遇到的危机并非偶然,而是世界史“17世纪总危机”的一部分。

——摘编自李伯重《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材料二   葡萄牙人获得澳门贸易许可后,澳门的转口贸易把中国卷入全球贸易网络之中,使中国经济首次面对全球经济的新格局,晚明历史大变局的帷幕慢慢揭开。西班牙人的东来,大大拓展了历史大变局的深度与广度。稍后来到远东的荷兰人,建立了统一的“联合东印度公司”。西欧列强及其殖民地无法用香料等初级产品与中国工艺精良的高级商品在贸易上达成平衡,必须支付巨额白银货币,西方学者将其概括为“丝—银”对流。巨额白银资本的流入,刺激了太湖流域及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市场机制日益完备。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导致“晚明历史大变局”出现的重要原因并概括这一变局的突出表现。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晚明历史大变局”这一历史现象简单谈谈你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历史,我国医学的极盛时期莫过于宋代。在封建社会里,“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耻”的观念长期盛行。但在“灾害频度之密,盖与唐代相若,而其强度与广度则更过之”的北宋,九位皇帝当中,至少有六位熟悉和爱好医学。范仲淹在少时就表达了“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志向;张载、程颢、程颐等也对医学有深入的研究;在大多数宋代文人墨客笔下,或多或少一定程度上都有医药的记载。北宋时期京师从医人员很多,医坊药肆鳞次栉比。医生设了六个品级,十九级具体官职,最高为翰林医官、保安郎等。由于翰林医官相当于五品大夫,后世称医生为大夫遂于宋代始。由此可见,宋代“尚医”风潮之盛。

材料二   宋以前由于战乱频繁,医学书籍亡佚无几。为此,北宋曾开展了十次大规模的中央官刻医书活动……至少有1595卷医书被刊刻颁行。唐代有医、针灸、按摩、咒禁四科,而宋代对人身医疗关注更加全面,发展到大、小方脉科、眼科、风科、产科等九科。宋代很多医生医术精湛,且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药典著作,如朱肱《类证活人书》影响深远,董汲《斑疹备急方论》流传至今。医籍大量流通于民间,宋代一般家庭基本上都有能力购买。1247年,宋慈撰成《洗冤集录》,比欧洲同类著作早350余年,它流传至朝鲜、日本等国,直到19世纪末,也一直是这些国家尸体检验的依据。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军斌《宋代的医学发展及其原因解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尚医”风潮盛行的表现,并分析宋代“尚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医学发展的表现。
(3)探究宋代医学发展的条件需要搜集多方面材料,试列举其中的2个方面,并分别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