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尊崇儒术”的建议,儒法会通合流加速。礼刑结合、儒法会通,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长治久安、国家治理的关键。国家重视发挥法律与道德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促进作用。在法律基点上,强调官—民、君权—民权的和谐统一;在文化传统中强调法律的教化作用。在统治者看来,诉讼减少会大大节约国家有限的资源和力量。在古代的各级官员看来,解决矛盾纠纷的最好办法,就是通过礼教德化百姓,尽可能减少纠纷的发生;而在纠纷发生后,也要通过士绅乡贤的有效调处,尽量避免到官府打官司。在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封建法律制度当中,在刑事法律当中也有不少体恤民情、轻判轻罚的人性化制度。

——摘编自冯玉军《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形成与特点》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打破法文化封闭状态的先锋队,是近代来华的西方传教士。

他们不仅创办报刊事业,还介绍西方法律思想家的著作。随着中国近代的商业活动和对外贸易急速扩展,落后的中国法律,无法调整新出现的法律关系,如公司关系、金融信用关系等。涉外的商业行为和商业纠纷成了西方近代民商法文化向中国工商界进行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鸦片战争后,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不同国籍的外国人大为增多,领事裁判权的适用范围也越来越大。在审理争诉的过程中,由于使用各自不同所属国的法律,所以西方的刑法、民法、程序法、法院组织法等传播到中国,也使中国固有的法治文明开始与西方的法治文明接触,发生了激烈的碰撞。19世纪六七十年代,翻译西方国际法著作的活动,在各方人士的鼓励和帮助下被广泛的提上日程。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法律的转型》

材料三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选举法》,以一定人口比例为基础,又适当照顾地区和单位,在城市与乡村间、少数民族与汉族间作了不同比例的规定,使全国各阶层、各民族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有相应的代表,中共党员占54.48%,党外人士占45.52%。第一届全国人大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由毛泽东亲自主持起草,不仅参考了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立宪的经验,还注意汲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宪法中值得借鉴的成果。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不断修改,该部宪法在大会上获得审议通过。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一切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摘编自石仲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破解历史周期率的思想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中期促进西方法文化在中国加速传播的因素,并概括其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的新特点。
2023-08-25更新 | 22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在英语中,“十八世纪”不仅单指1701—1800年的时间节点,还代表了西方文明高速发展及向其他地区扩张的时间阶段。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在18世纪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这些变革影响了整个世界后来的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世纪历史事件节选

1701年:英格兰发明播种机。

1733年:约翰·凯发明飞梭。

1748年:孟德斯鸠出版《论法的精神》。

1756年—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

1762年:卢梭出版《社会契约论》。

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1765年:英国向北美十三州征收印花税。

1769年:瓦特改良纽昆门的蒸汽机成功。理查·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织机。

1770年:英国将澳大利亚、新西兰收为殖民地。

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第二次大陆会议召开。

1782年:瓦特研制“万能蒸汽机”。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结束。英人柯特发明以煤炼铁的方法。

1787年:费城的制宪会议制定美国宪法。

1789年:法国召开三级会议。美国第一届国会召开,选华盛顿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1798年:拿破仑征埃及,拿破仑的舰队被英国的海军上将纳尔逊摧毁。

1799年:拿破仑返国,发动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成立执政府,自任为第一执政。

(1)选取恰当的角度,分类归纳西方世界在18世纪发生的变革。
(2)任选一个角度,分析说明“十八世纪的欧洲影响整个世界历史进程”。
2023-05-19更新 | 214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遗产是指建筑群与机器、工场和工厂、矿山与处理提炼、能源、交通等具有历史、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遗址。它起源于1950年代英国的“工业考古”。1975年,欧美等国开始关注工业遗产的保护。1995年以来,工业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世界范围的高度关注。以下为截止到2010年世界工业遗产的统计情况。

材料一   世界工业遗产登录时间分布图

材料二   世界工业遗产各洲产业分布表

——摘编自崔卫华《世界工业遗产的地理、产业分布及价值特征研究》

根据材料概括世界工业遗产的时空及产业分布特征,并分别分析其原因。
2024-02-04更新 | 8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建设中所需的大量物资,都需要从国外进口,但进口所需的外汇由于西方的封锁很难获得。……1957年,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开幕。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位采购商参加,“希腊的朋友早就听到过对中国纺织机的称赞,现在他亲自看到了这些机器;英国的客人,也对中国的汽车感到浓厚的兴趣……”。第一届广交会成功创办,迅速成为中国出口创汇的主渠道,打开了新中国与各国平等互利、互通有无的时代窗口。

——摘编自孟红《“中国第一展”——广交会的沧桑巨变》

材料二   2018-2022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连续举办五届,除美国等发达国家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东欧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也踊跃参展。……以“综合展、专业办”的理念吸引科技前沿展商展品参会,并与国内经济发展需要紧密契合。五届意向成交额共高达3458.2亿美元,其中,智能及高端装备展区成交额最高。五年来扩大开放举措已基本落实,……引导对外贸易创新发展,合作共赢。中国用实际行动践行开放之诺,推动各国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

——摘编自依绍华《践行“进博之诺”成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两个角度分析1957年广交会能够成功举办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18-2022年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从广交会到进博会的成功举办,谈谈它们对世界发展的贡献。
2024-02-0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明研究的课题是“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与局限”,他采用了图中进行该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展示说明。


材料二   小明还研究了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明人姚旅才曾提出“二十四民”说,即在传统的士、农、工、商“四民”外,增加了医者、卜者、小唱、优人、杂剧等,新增之民,都属于不稼不穑之民。这意味着,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已发生深刻变革,市民阶层崛起。戏曲、小说等通俗性艺术样式备受青睐。……在社会和经济发生变革的基础之上,整个社会意识领域都会出现相应变化。

——摘编自张冰《世情与俗趣的诗意书写——明清戏曲小说美学精神的近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发展受到的局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6 . 文明的多元和交流

东北非的埃及地处干旱地区,但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尼罗河还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法老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法老之下,设有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

(1)依据材料,指出古代埃及文明的特点。

(2)古代埃及文明的发展模式是否适合古代希腊地区?说明理由。

阿拉伯帝国的阿巴斯王朝(750—1058年)在巴格达创建了由翻译局、图书馆和科学院等机构组成的智慧宫。在历时约200年的翻译运动中,阿拉伯学者将古代希腊、罗马的大量哲学著作、自然科学著作以及波斯、印度的一些文学、史学、数学和天文学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例如,罗马医学家盖伦《解剖学》的希腊文原本遗失了,幸亏有阿拉伯文译本,这部珍贵的著作方得以流传下来。

天文学家白塔尼(858—929年)在希腊天文学理论基础上,根据长期的天体观测,发现地球的近日点运动,所著《萨比天文历表》传入欧洲,曾被哥白尼等科学家多次引用。

伊本·西那(980—1037年)把希腊和阿拉伯的医学思想加以总结,编成《医典》,

传入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欧洲大学医学教科书。

数学家伊本·穆萨(800—847年)将印度的数字和计数法引入到阿拉伯世界。12世纪时10个数字符号由阿拉伯传入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8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入阿拉伯,后经由拜占庭、埃及、摩洛哥传入欧洲;指南针、火器等在13世纪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天方夜谭》中的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生动地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后来,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受到《天方夜谭》的影响。

(3)依据材料,概述中古时期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琅城是法国北部一个比较富裕的工商业城市,为了摆脱主教高德理的统治,12世纪初,琅城的居民凑了一大笔赎金,向高德理和国王路易六世买回了城市的自治权。但是,高德理背信弃义,又要重新统治琅城。居民闻讯十分愤怒,1112年,居民发动起义,成立“公社”,杀死高德理等人。1128年,路易六世向琅城颁发特许状,承认城市自治权力和工商特权,明确市民的权利和义务。

(4)依据材料,概括琅城获得自治权的方式。结合所学,指出城市自治对西欧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2024-02-18更新 | 226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时期时局动荡,远离朝政、逍遥自然成为士人的追求,他们赏识能够洞察世事的女性;对女子的评价也打破“三从四德”的标准,赏识知晓道义忠正廉洁的女性,以衡量君子德行的准则去评判女子;注重内在修养,明理善辩的女性得到了士人的赏识,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

——摘编自王阳《从<世说新语·贤媛>看魏晋士人的女性观》

材料二   盛唐女子在着装方面表现出了较为大胆的反传统意识,将开放性元素使用在服装之上,描绘着盛唐面貌。(一)女着男装。盛行于开元天宝年间,首先流行于宫中,后成为普通妇女的服饰。(二)胡服。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交往甚多,丝绸之路上商队络绎不绝。在陕西昭陵唐墓出土的陶俑中,那些窄袖紧身、脚穿皮靴的妇女形象,就是唐代妇女崇尚胡服的真实写照。(三)袒露装。……(四)女着戎装。魏晋南北朝以来少数民族妇女尚武的习俗在这一时期仍得以流行,妇女特别喜欢穿戎装。

——摘编自何琳《从张萱<捣练图>看唐朝女子的着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时期士人阶层的女性观,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盛唐时期女性着装的特点,并分析其折射的社会背景。
(3)材料一、二的作者运用了哪些类型的一手史料进行研究?
2024-02-04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上海格致书院是近代一所新型的教育机构,历时达四十年(1873~1914年)之久。1887年,书院以“轮船之事应如何剔弊方能持久论”为题考课学生。其优胜者答卷内容(部分)如下。

招商局所装者本国之人,所载者本国商人之货……如欲剔弊,莫如华商自出资本,由华船运货,远贩各国,以与争衡。

今中国各项局务,皆以官为总办……总办任非其人,百弊即因之而起。今……莫如仿(外洋)公司章程,总办由众董事公举,总以熟悉商务、可以胜任愉快者为度。

洋商之船,行运于中华各埠者……此系中国自有之利……今宜因民情之顺,而以上海招商局总辖其事……使中国通商口岸及外埔皆归于招商局装运,庶几洋商无可藉手。

中国轮船“回空货少,不能满载而归”……欲整顿轮运业……(应)兼营邮递、汇兑业务,承揽盐运、漕运生意。

上海格致书院山长王韬把1886~1894年书院所举办的历次考试中优胜者的答卷汇编成《格致书院课艺》,它真实地记录了书院学生的心迹。19世纪末,《格致书院课艺》被多次刊行,梁启超将其列入其编写的《西学书目表》中。20世纪初刊行的《东西学书录》《新辑时务汇通》等书也都选用了许多《格致书院课艺》中的文章。

——摘编自郝秉键《晚清民间知识分子的“交通”思想——以上海格致书院为例》


(1)根据材料,概括格致书院考生们关于振兴中国轮船业的方案,结合所学分析这些方案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格致书院课艺》的历史价值。
2024-02-0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为张海鹏教授对晚清时期的阶段划分及其特征的概括。

阶段划分

阶段特征

阶段一

1840~1864年

是中国初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也是中国社会的积极力量对中国社会面临的急遽变化作出初步反应的时期

阶段二

1865-1895年

阶段三

1896-1901年

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确立期,也是中国社会中的积极力量对所处环境作出强烈反应的时期

阶段四

1901-1912年

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下沉沦到谷底的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在成长,其政治代表人物发动辛亥革命……
(1)仿照材料中作者对阶段特征的概括思路,写出1865-1895年的阶段特征。
(2)指出阶段三中“中国社会的积极力量作出强烈反应”的代表性事件,并任选其一简述其历史意义。
(3)作者认为“1901-1912年是中国社会向下沉沦到谷底的时期”,举出两个事例说明该观点。
2024-02-0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初期,美国重大科学创新技术都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随着社会发展,美国适时调整方向,如将原子能用于发电、工农医等领域。在研发领域,政府机构、高等院校、工业企业和国家基金会并存,各自有自己的研究重点,可以自主决定科研方向和领域。……信息、生物、海洋、空间、新能源、新材料、医疗等领域都有科技的印迹。……原子能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电视机为5年,晶体管为3年,激光为1年。

——摘编自刘海荣《论二战后美国科技发展及其对就业的影响》

材料二   1986年,为适应和迎接科技革命的挑战,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该计划从世界高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需求与条件出发,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等七大领域作为研究重点。此后,国家组织了上万名科学家参与其中。从1986年到2016年,经历了“从跟踪模仿前沿技术,到培育新的产业技术生长点、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过程。在这期间,我国成功实现二系法杂交水稻研制,完成潜深6000米水下机器人海底调查任务,研发成功“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

——摘编自苏熹《“863”计划制定与实施的历程及经验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科技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863计划”的特点及意义。
2024-02-0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