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艺复兴的扩展

材料一

图1文艺复兴发源地和扩展路径

材料二

图2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主要商业城市和经商路线

材料三   文艺复兴得以在欧洲而非在其他大洲传播开来并进一步发展,是因为欧洲独特的地理环境。各国相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习俗,大大增强了文艺复兴浪潮席卷欧洲大陆的势力。

——付程程《浅谈地理环境对文艺复兴的影响》

依据图1、图2并结合欧洲文艺复兴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三的观点。(要求:归纳观点,论述正确)
2 . “身体史”是一股新的史学浪潮,主要研究身体器官、生理及其与社会、文化、政治的关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在身体生理结构、身体损伤及遗体防腐技术等方面的认知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据统计,北宋颁布了200多条与医药卫生有关的诏令,斥巨资刊印医学书籍。各种坊刻、私刻的医书也很盛行。此外,用于遗体防腐的丁香、安息香、樟脑等,几乎都包括在广州、泉州、明州等港口的香药贸易名单之中。

——摘编自邱志诚《国家、身体、社会:宋代身体史研究》

材料二   按满族旧俗,服丧之人百日内不剃发,以全孝道。乾隆在皇后富察氏病逝后,下诏包括汉族官员在内的文武百官服丧。尽管历代皇帝竭力维持满族特性”,但随着满汉融合,满族传统已从满人的生活中淡化。此次丧期内发生多起满汉官员的剃发案。犯官多称不得剃发作为习俗从未正式写入条例或会典,诏书中也未明言。乾隆则称理法所必当然,不必载之简册。让乾隆甚为恼怒的是,大臣们在案发后对自己如何处置犯官的旨意置若罔闻,目无君上,于是对犯官及被认为态度轻慢的官员施以惩治。

——摘编自王志强《乾隆十三年剃发案的身体政治史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对身体的认知实现巨大进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乾隆皇帝要求百官为皇后服丧的目的,并对其惩治官员的行为进行评价。
2024-04-23更新 | 212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讲史小说

材料一   讲史小说大约兴起于北宋,在元明时期进入鼎盛。作者借用“讲史” 形式创作小说,以抒发对现实的情感和理想。《三国演义》就是典型的讲史小说。

——摘编自朱维铮《走出中世纪》

材料二

《三国演义》相关回目涉及历史事件
第四十九回
第五十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
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


赤壁之战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洛阳城曹操感神关羽兵败被杀
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曹操去世
第八十回
第八十二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汉王正位续大统
孙权降魏受九锡先主征吴赏六军


魏蜀吴建立

材料三   关羽本为三国时期蜀汉的武将。进入宋代以后,他不仅受到国家祭祀,宋徽宗还赐以“义勇武安王”的神号,作为保佑宋代军事行动的武神崇拜。

关羽的故乡解州(今山西运城)是重要的盐产地,元明清时期来此的商人都会拜访关帝庙以祈求旅途安全、生意兴隆。在元代杂剧《关云长大破蚩尤》中,关羽被塑造为山西盐商的守护神。        

明朝万历年间发生蒙古王公和西南土司的叛乱,平叛期间皇帝敕封关羽为“关圣帝君”。清朝乾隆帝对《三国志》中关羽“壮(勇猛)缪(名实不符)侯”的谥号不满,下令“关帝之谥,改为忠义”,在全国遍立关帝庙。

——摘编自田海《关羽:由凡入神的历史与想象》等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讲史小说的特点,并结合材料二内容举例说明。
(2)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关羽崇拜”逐步扩大的历史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场关于殖民政策的辩论。在1885年大辩论开展之前,法国的殖民活动来到一个临界点:虽然共和国的殖民活动已经开展了一些时日,但是它尚未成为一项国家的政策和原则。法国政府为了继续对马达加斯加和越南的征服,向议会提交了额外的财政拨款的请求。这一请求,引发了两派就殖民政策的辩论。

殖民派主张反殖民派主张
在法国的旁边,德国已经筑起了藩篱;而在海洋另一边的美国,也变成了贸易保护主义者;大市场变得日渐狭窄,导致我们的工业产品越来越难以进入其中,这些大国甚至开始向我们自己的市场倾销一些我们过去从未见过的产品。对遥远土地的征服,只会让我们在 贸易征服中败给竞争对手。能够打开市场的并不是战争,而是物美价廉的商品;市场并不属于武装得最好的民族而是属于装备最好的生产者。
没有影响力的光辉,不参与世界事务,将所有对非洲或是东方的扩张行为看作是一种陷阱……这种生存方式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就是放弃。而且,在短时间内,一个大国就会因此沦为三流或是四流的国家。当一个国家在欧洲遭遇到了一些   十分严重的挫折的时候,当其边境线受到了损害的时候,也许在发起远征之前,我们最好先确保在自家站稳脚跟,确保我们的国土不会动摇,这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
法国不能只是一个自由的国家,还应 当是一个能对欧洲的命运施加自己影响的 伟大国家,它应该把这种影响扩大至整个 世界,并将其语言、旗帜、军队和才智带
到它力所能及的每一处。
当我们以文明为名时,我们就应该(将自己的行动)限制在正义和公正的范围内。但不要试图给暴力披上一层虚伪的文明的外衣。

——摘编自刘梦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殖民转向》

(1)概括双方辩论的焦点,并说明各自的理由。
(2)推测辩论的结果并分析其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历代主要王朝在鼎盛时期的治理体制

王朝治理体制
郡县制(偏向于中央垂直管理)
西汉逐渐统一为郡县制(边疆地区:设郡,郡以下设置道和属国,分封其首领,因俗而治。)
东汉郡县制(边疆地区的治理与西汉大致相同)
西晋郡县制与间接统治并行
郡县制(偏向于中央垂直管理。隋大业元年(605年),炀帝废诸州总管府,集地方兵权于中央,郡县微弱,无力对付地方叛乱。)
郡县制(边疆地区设羁縻府、州、县,册封其首领,令其自行管理)
北宋中央垂直管理与郡县制相结合(边疆地区设置羁縻州、县、峒,授予官爵,令其自行管理)
郡县制与间接统治并行(边疆地区设置土司,任用土官,允许世袭)
逐渐形成统一的郡县制(边疆地区沿袭元代“土司制”)
郡县制(边疆地区:清初,沿袭明代土司制;雍正年间开始大规模改土归流)

——摘编自曹正汉《中国的集权与分权:“风险论”与历史证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封建王朝国家治理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封建王朝国家治理体制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李提摩太(1845-1919),英国传教士,1870年抵达上海,随后到山东烟台、青州和北京等地从事传教等系列活动。阅读其部分回忆录,回答问题。

李提摩太回忆录节选

1875年我发现,止痛药是最有用的……这个夏天,霍乱很危险。幸运的是,我用樟脑油把许多人从死神手里救了回来。

1876年济南府的统治者叫丁宝桢……我向他建议采取赈灾措施,从朝鲜和日本进口谷物、修筑铁路、开挖矿……接收了我在烟台的朋友卡米吉尔博士募集的一小笔捐款。

1880年不仅要拯救占人类1/4的人们的灵魂……还要解放他们比其女子的缠足更为残缺的思想。

1880-1884年有了这些书籍和仪器,我可以就以下题目给官员和学者们做演讲了:(1)哥白尼发现的天文奇迹化学的奇迹……

1891年大家要求我写一篇文章……为了搜集论文材料我研究并翻译了一本佛教书籍,书名叫《入佛指南》。

1892年我不得不自己编辑《万国公报》和《中西教会报》,同时也开始了麦肯西的《泰西新史揽要》(《十九世纪史》)的翻译工作。

1895年凌晨,我把心里形成的方案写了下来:在一定年限之内,给予某一外国处理中国对外关系的绝对权力……由该国的代表控制中国的铁路矿山等各个部门。

1902年到太原后,我们发现有人正在大张旗鼓地筹备一所官立大学,与我负责筹建的大学很相似。

1911年我被邀请去拜会孙中山,劝他不要把抗议宣言发往海外。因为袁世凯是共和国的首脑,国民应当对他表示信任,不要扰乱他认为使国家富强所必须采取的计划。

——《李提摩太在华回忆录》

(1)概括李提摩太在华从事的主要活动。
(2)结合活动,谈谈如何认识李提摩太的行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离开卡迪兹后第33天……最后,我向我们最最战无不胜的君王们承诺:如果我能得到他们一些小小的援助,我将把他们想要的任何数量的黄金,还有香料、棉花,以及尽可能多的沉香木和陛下们想要的尽可能多的异教徒奴隶都奉送给他们。”

——哥伦布写给布热沃·桑切斯的信(1493年)

材料二   15世纪有知识的人都知道地球是圆的……哥伦布认为前往亚洲的最便捷之路是横渡大西洋的短期航行。而葡萄牙人认为前往东方的最近便之路是绕过非洲而不是横越大西洋,为此拒绝了哥伦布资助的请求。两年后,哥伦布来到西班牙朝廷,起初也遭到拒绝,但最后赢得了伊莎贝拉女王的支持。

——摘编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

材料三   


木雕: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这幅木雕最先出现在1493年印制的一本小册子的封面上,它可能是欧洲第一幅描绘哥伦布到达美洲的绘画。图中,西班牙国王费迪南德坐在左边,正指挥哥伦布和他的三艘船驶向一个小岛。几乎全裸的土著人似乎正纷纷逃离。


(1)材料一、二中哪些信息可以作为解释哥伦布远洋航行的证据,概括说明理由。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哥伦布远洋航行开辟带来的影响。
8 . 近代早期的物种交换是指动植物、人口以及病原体跨区域大范围的传播和交流。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迁移到美洲的白人把旧世界的各种家畜(特别是马、牛和羊)以及农作物(小麦、燕麦等)带到新世界。……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

1518年到1600年,美洲有记载的传染病大爆发就有17次,数百万人失去了生命。……据估计,近代早期300年间,美洲和大洋洲有1亿人死于传染病。

印第安人人口大量减少的同时,欧洲白人及非洲黑人大批涌到美洲。……于是出现了印欧混血人种,他们的人数在许多地区超过欧洲人及印第安人。在西印度群岛,……出现黑白混血儿。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材料二   16世纪末,中国福建发生饥荒,饥民依靠甘薯得以度荒。17世纪上半叶,英国入侵爱尔兰……大多数农作物歉收乃至颗粒无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荒年。爱尔兰成了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国家。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1)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物种大交换的影响。
(2)简要指出推动近代早期物种大交换的主要因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自徐继畲《瀛寰志略》所载地球图(局部)

材料二   康有为曾说,见《瀛寰志略》后才“知万国之故,地球之理”。梁启超也称:“当时中国士大夫之稍有地理知识,实自此始。”     

——摘编自岳亮《 <瀛寰志略>:在中国发现世界》

材料三   1861年北京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理因条约而产生的各种事务。又设同文馆,教授外国语言,不久其他类似的学馆也开设于各通商口岸。轮船招商局设立于1872年。开平煤矿始于1876年。……自强运动表示着一种意志单简的目的:中国希望借西方之科技以充实军事力量而已。纵有对他们的批评,也并不苛刻,可是运动本身范围如是窄狭,也就无从达到预期效果。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瀛寰志略》的创作背景并说明其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自强运动”的历史意义,并指出“无从达到预期效果”的根本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英宗在御史的选用上过于重视“进士出身”,御史缺乏必要的政治历练而且缺额现象严重,统治者为此频频发出御史“未尽得人”的感叹。监察御史张鹏等合章纠劾权臣石亨、宦官曹吉祥的不法行为,“上怒,命收鹏及瑄及十三道御史悉下锦衣卫狱,究主使之者……并执鞫(审问)之。”时人常感叹:“今此职不举,故大臣无忌惮,朝多贪墨,如之何民不穷且盗也?”。

---摘编自刘祥学《耳目之坏:从御史选用制度的演化看明代政治走向》

材料二   苏维埃区域内形成了一个完全有别于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御用监察机构的独特监察系统,其监察机构虽也拥有一定的科层组织架构,但更加注重从工农群众中吸纳积极分子参与监察活动,工农群众的监察权利受到法律法规的保障。

---摘编自谢建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监察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监察制度的缺陷,指出其对明代政治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区监察制度的特点,并分析苏区监察制度的实践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