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法国学者勒内在《亚洲简史》中,将亚洲历史归纳为五个阶段。如图为该书的目录,其中第三章合适的主题是(     
第一卷古老时代
第二卷东方的形成
第三卷四大帝国
第一章中华帝国
第二章波斯帝国
第三章……
第四章印度帝国
第四卷征战与融合
第五卷亚洲的谢幕
A.亚述帝国B.阿拉伯帝国C.罗马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
2024-04-30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辩论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上,各州代表就“全国行政官”的人数和权力等问题展开激烈辩论。以下为6月1日—7月19日的发言节录:

拉特里奇:赞成把行政权委托给一人,但不能赋予此人宣战和媾和的权力。

谢尔曼:行政官只是把立法机构的意志付诸实施,这一人或数人,只有国会才能委任,且只对国会负责。

伦道夫:坚决反对把行政权集于一人。这是君主制的胚胎,不要以英国政府为模本。为了维护全国行政官的独立,就应该由一人以上担任。

威尔逊:全国行政官由一人担任。若立法、行政、司法相互独立,行政官就应拥有绝对否决权。

巴特勒:赞成设立一人为行政官,但反对授予此人否决立法的全权。难道美国不会出现克伦威尔式人物?

汉密尔顿:主张选举产生一位行政官,他应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

莫里斯:设立行政官的目标之一是控制国会。国会会抓住战争、入侵、动乱等时机扩权。因此需要一位行政官做人民的保护者,抵制由大人物和有钱人组成的国会。

1787年宪法最终确立了总统制,但关于总统权力的争论还在继续。

(1)各州代表关于设立“全国行政官”有哪几种观点?归纳其理由。
(2)有学者在谈到18世纪英美政治体制时,认为美国总统是“没有君主制的国王”。结合史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2021-09-06更新 | 3685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明德学校(山大附中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之初,就诏令中央和地方行政长官“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董仲舒、公孙弘等儒家饱学之士脱颖而出。“仲舒请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之。于是罢黜百家,用儒术。”实行以儒术取士的察举制度,以才学、德行为基本要求,《汉书·儒林传》载“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靡然乡(向)风矣”。朝廷置《五经》博士,兴太学,立博士弟子员。武帝强调“古之立孝,乡里以齿,朝廷以爵,扶世导民,莫善于德。”崇尚孝道,以仁义道德“扶世导民”。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同时,汉武帝时期增修法律律令;刑罚也越来越严厉。德治与法治彼此促进、相辅相成。

———据王惠英《论汉武帝的治国方略》等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治国方略的特点。

材料二 下面是秦汉时期出现较多的词汇:

秦半两钱 蒙恬 汉承秦制 郡县制 西域都护 盐铁官营 张骞凿空 刺史 编户齐民 田庄 五铢钱 大秦王安敦 霍去病 甘英 文景之治 “推恩令” 丝绸之路


(2)请从材料二中提取三个关联密切的词语,提炼一个主题,展开论述。(10分,要求:主题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分成两大类型来考察:“原生城市”和“新植城市”。原生城市是指6—10世纪里自发成长的城市,包括从罗马时代遗留下来、在外观上仍具备某些城市功能的居民点:在这几个世纪里与西欧和北欧贸易发展相适应而涌现的城市;910世纪,西欧国王们为防止北欧海盗入侵而建立的“堡”,因其能提供防卫功能而吸引着工商业者,结果成长为城市;围绕新建立的修道院而形成的工商业聚居点。而新植城市则是领主为了自己的利益,按照已有城市的样式,在自己领地上划定一块地方并赐予其特许状,宣称市民入居获得宽厚的条件,得到广泛的特权,从而“植入”城市。

——摘编自庞兹《中世纪城市》


(1)根据材料,归纳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植城市”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21-07-16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一中系列)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典型期刊的服饰时尚信息

服饰时尚在近代广受关注。近代中国100种典型期刊从1884年开始刊载服饰时尚信息,至20世纪30年代达到顶峰。

典型期刊的服饰主题分布

典型期刊

刊载数量/篇

主题内容分布

特色

良友

422

款式,时装表演,服饰历史,编织,刺绣中外流行款式、民族服装、名人装束、时装表演、服饰历史为特色,并有帽、袜、围巾、领带等配饰和编织、刺绣等内容

北洋画报

360

款式,时装画,时袭表演,服饰历史中外流行款式、名人装束、时装画、时装表演、服饰历史为特色,设有美的装束等栏目,并有涉及服饰的电影、戏剧、儿童等专刊

妇人画报

267

款式,旗袍,西装,刺绣,帽中外流行款式、各地和历代服饰、刺绣和帽为特色,设有时装·美容·流行、西装·男装·旗袍、刺绣花样等栏目

玲珑

264

款式,时装表演,鞋帽,选购,穿着,保养中外流行款式、名人装束、时装表演、服饰历史、围巾鞋帽等配饰为特色,并有服饰选购、穿着、保养等知识

中华

214

款式,时装表演,国货时装,旗袍中外流行款式、民族服装、历代服装为特色有时装表演、国货时装运动等栏目

摄影画报

213

款式,名人装束,时装表演,西装穿法,时装摄影中外流行款式、名人装束、时装表演为特色,并有西装穿法、时装摄影等知识

                                          ——据徐建红、吴川灵《中国近代刊载服饰时尚信息的重要期刊统计分析》

概括近代典型期刊的服饰时尚信息反映的时代特征并结合材料加以论述。
2024-05-10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菏泽市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元代中国幅员广大,以强大和开放的姿态面对世界。马可·波罗作为许多西方来华的人士之一、深为中华文明的成就和中国的繁荣所吸引,成为元朝的国家管理人员之一。他关于中国的回忆经过整理,以《马可·波罗行纪》为题,在欧洲传播,使欧洲人对中国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也大量地在元朝的国家机关中供职。中国与外国的贸易和文化往来成为更经常的事情。儒学中的理学得到官方的提倡,因而在北方得到广泛的传播。藏传佛教受到特别的尊崇,其他如道教、基督教、摩尼教、婆罗门教、犹太教等也得到优容,穆斯林在中国人口众多。元代杂剧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郭守敬制定的《授时历》,把我国古代的历法推算推进到了更为准确的水平。元官方编辑的《农桑辑要》和王祯的《农书》,是当时中国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

——摘自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元朝文化的特点,并指出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交流的认识。
2024-05-0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高二市区一类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庄子》和《易经》两部著作提出了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认为天地乃万物之父母,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她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天道曰阴阳,地道曰柔刚,人道曰仁义。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

——摘编自徐磊《面向民间与主流的文化内在整合》

材料二       周敦颐以“无极而太极”一语揭示了宇宙的原始,二程以无形的“理”构筑宇宙的本体。二程以“理”为核心的理论体系所关注的并不是“理”本身,而是理与性、理与心等心身性命有关的学问。“理”被极度的抽象,成为宇宙的本质,这个本质表现在天即为“天理”。内在于人便是人性。程颢试图将“天理”与“人之性”完全沟通起来,使之无所间隔。他从主体意识中抽象出“仁”,认为“义、礼、智、信皆仁也”,这无疑是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的新的诠释。程颢的这种抽象便将客观之理内化为主观之仁,从而便有“心即理”之思想的出现。沿此思路走来便有陆九渊、王守仁“心即理”、“心”为本体的思想体系的建立。

——摘编自李道湘《现代新儒学与宋明理学》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2)任选其中一个特点加以阐释。
2024-04-30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战国初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改革。他根据“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的原则制定户籍政策,“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明确规定“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他推动秦孝公颁布《垦草令》,鼓励民众垦荒种田。他还鼓励百姓“修力本业”,增产粮食,“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民有余粮,使民以粟出官爵”,同时推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农战政策之下,秦国民众“喜农而乐战”,“民以殷盛,国以富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但是,农战政策“重农”服务于“重战”,当时秦国即被视为“虎狼之国”。

——据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农战政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农战政策对秦国崛起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初(明)太祖平吴(张士诚所建政权),尽籍其功臣子弟庄田入官。后恶富民豪并,坐罪没入田者,皆谓之官田。”官田不许私自典卖。洪武十二年以前苏州府共有官田四万六千七百八十四顷,内宋元官田二万九千九百二顷占65%,抄没田一万六千三百一顷,占35%。此比例在江南各地具有一定的典型。洪武十三年,苏州一府,秋粮二百七十四万六千余石,自民粮十五万石外,皆官田粮。

——据《明史》、《苏州府志》

材料二   国家将自己控制土地的使用权出租给无地农民,农民租种官田所要负担的租税,就是所谓的“官租”。官田多由贫民佃种,民田多归豪右所有。官租重,民税轻。如按照官田在全部耕地中所占比率来排序,分别是:最高松江府85%;苏州府63%;镇江府32%;应天(江宁)府29%;嘉兴府27%……赋税最重的苏松二府,恰好是官田比率最高的区域,由此也可看出官田数量与赋税之间,存在有某种意义上的联系。

——摘编自王良镭《明代江南重赋问题小议》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初江南地区官田的来源。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初江南地区官田租重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某学生在学习中古时期世界历史时,对不同地域文明特征概括如下。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东欧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融合美洲、北非文化
南亚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成为东西文明的纽带
西欧基督教成为文化符号,教权与王权竞争共存
东亚融汇华夏文明的因子,形成独特的民族文化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