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1804年法国民法典颁布实施后,为使民众理解、掌握法典的内容及其精神实质,法国民法学界编纂了众多关于民法典的解说和注释书,对成文法典进行逻辑的、详尽的、系统的文本解读、阐释,以此为起点欧洲的法典化运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反映出大陆法系(     
A.司法机关拥有立法权B.比较重视法律文本的解释
C.判例法占据主导地位D.坚持司法中心主义的原则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置备利器必先储人才》:中国自三十年来,亦尝有志自强,既在各省设立制造局,自制枪炮,又时向外洋不惜重价购置各种新式枪炮,其于置器一道,可谓尽心焉耳矣。惟有利器,而无用此利器之人,徒饰外观,毫无实际。

——《申报》社评1895年2月1日

材料二   《善后十策》:朝野上下,费尽数十年之心血,耗尽数亿万之赀财,及两国交绥,而文臣噤口而不能言,武臣束手而无所用,所恃以为长技者,惟是搜括银两,携带妻孥,远举高飞……苟非振刷精神,一洗旧习,恐再阅数十百载,亦不能收富强之效,得战守之功矣。”

——《申报》社评1895年4月28日

材料三   报刊一般要求迅速、准确、广泛,堪称第一手材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有学者形象地谈到报刊的作用:“天地像一座大舞台,历史剧目波澜壮阔、绚烂多姿、复杂多变。后排的看客,由于距离的缘故,如置身云雨巫山。一些前排看客,甚至能到幕后打探的特殊看客,便充当起解说的职责。这特殊的看客就是新闻记者”。因此报刊对于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了解当时人们的思想认识,都十分重要。

——据严昌洪《中国近代史史料学》

(1)指出材料一、二中两种观点提出的背景,分析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
(2)结合材料三,说明材料一、二对研究近代中国有哪些史料价值。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研究。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第一时间,中国知识界就做了相关的报道和研究。从那以后,就一直没有中断。至今已有100多年。这100多年的研究史出现了4个高潮时期。第一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人,以民生主义来解读“新经济政策”,弥合了双方的理论差异。以陈独秀、瞿秋白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积极响应这一政策,指出其实质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抽象原理和俄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第二次高潮是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借鉴“新经济政策”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刘少奇提出过渡理论,指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要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不要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第三次高潮在20世纪80年代,以杨承训为代表,紧紧抓住“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这条主线,分析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多种分配方式、多种经济成分、引进外国资本、改善上层建筑等一系列问题。第四次高潮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对“新经济政策”的研究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很多学者从现代化、俄国历史整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角度来研究,视野更加宏大。

——摘编自《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研究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指出20世纪20年代,国民党人和共产党人对“新经济政策”形成两种解读的出发点。
(2)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学者对“新经济政策”研究的视角不断发生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
2024-05-3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信息押题卷(二)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透视:科学的春天

首都国际机场壁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由国家委托的大型壁画创作工程。它开启了中国公共艺术的新篇章,成为改革开放的先声。1979年,在艺术创作与制作负责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张仃院长领导下,艺术家及工艺美术工作者与实习生通力合作,完成了机场候机楼二楼的东西餐厅和贵宾室的壁画创作和安装工程。其中磁州窑陶板刻线喷釉拼镶壁画《科学的春天》,由1080块24×24cm陶板组成,用象征与装饰的手法描绘人物与符号,展现人们对科学、艺术、爱情等美好事物的向往。富有磁州窑特色的金黄色透明釉在陶板刻出的凹面形成自然流动、呈现深浅变化。最终,将装饰造型的现代趣味与陶板工艺材料的质朴美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科学的春天》(1979年)

——摘编自陈池瑜《首都机场壁画的艺术成就与历史意义》

结合首都机场壁画的创作背景,对《科学的春天》这一作品进行合理的解读。
2024-05-13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95年伯克郡的18位大法官在斯皮纳姆兰做出决定:应根据面包价格和家庭规模来给予穷人救济,而不论他们实际挣得的钱有多少。在该法案中,劳动者的“生存权”得到重视,一个劳动者的收入将由其工资收入加上教区的补助组成,一个家庭儿童的数量越多,他能够得到教区的工资补贴也就越高,只要人们获得的工资总数少于法令确定的家庭应有收入标准,他就会被救济。在接下来近40年的时间里,这项法令覆盖了英国几乎所有乡村,甚至涵盖了许多制造业地区。

——摘编自徐琪新《英国济贫制度变迁研究》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斯皮纳姆兰法案》进行解读。(要求:史实准确,表述成文;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6 . 阅读材料,回答担

材料一   广州市舶司旧制,帅臣漕使领提举市舶事,祖宗(宋太祖、宋太宗)时谓之市舶使。福建路泉州,两浙路明州、杭州,皆傍海,亦有市舶司。崇宁初,三路各置提举市舶官,三方唯广最盛……北人过海外,是岁(一年内)不还者,谓之“住蕃”,诸国人至广州,是岁(一年内)不归者,谓之"住唐"。广人举债总一倍,约舶过回偿,住蕃虽十年不归,息亦不增。

——摘编自[北宋]朱或《萍洲可谈》

材料二

史料出处
崇宁五年(1106年)三月四日,广州市舶司旧来发舶(民间商船),往来南蕃诸国博易回,元丰三年旧条,只得却赴广州抽解(交税)……《宋会要·职官》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七月七日,秘书少监知广州陈世卿言,“海外蕃国贡方物至广州者,自今犀象、珠贝、拣香、异宝,听赍赴阙……赐予所得贸市杂物则免税算”《宋会要··蕃夷》
景德四年(1007年)七月甲戌,真宗命内侍高品周文质为广州驻泊都监,谕之曰:“番禺宝货所聚……南宋《续资治通鉴长编》
市舶司掌市易南蕃诸国货物航舶而至者。初于广州置司……以金、银、缗钱、铅、锡、杂色帛、精粗瓷器市易香药、犀、象、珊瑚、琥珀、珠啡、宾铢、璧皮、玳瑁、玛瑙、车渠、水精、蕃布、苏木之物《宋会要·职官》
南海(北宋广州),广东一都会也……海舶贾番,以珠犀为之货,丛委于地,地大物夥,号称富庶明代《广东通志》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北宋时期广州海外贸易状况出现的原因进行解读。
7 . 下图阴影部分是某一时期德国疆域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德国开始突破旧体制的束缚B.欧洲战争危机日益迫近
C.慕尼黑协定缓和了国际关系D.德国民族统一意识高涨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东印度公司:一个时代的商业帝国

材料一


材料二   东印度公司掠夺的印度财富在英国社会的流向分配比例表


材料三   随着国内产业的发展,产业界希望有一个更广阔更自由的市场,垄断贸易的方式显然是有违这一发展趋势的。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伺机要政府撤销这个曾经催发着自己成长的贸易垄断公司。印度民族大起义为之提供了契机,1858年8月2日,英国议会通过了关于改善治理印度的法案,东印度公司被撤销。

——据谌焕义《论东印度公司与近代早期的英国社会》


(1)概述“特许证”颁发的历史背景,指出当时英国对外贸易的新变化。
(2)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对其兴衰加以解读。
2024-02-0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广东地方官商最感觉《南京条约》给他们私人利益的打击”“《南京条约》以后,他们的意外财源都禁绝了,难怪他们要恨外国人。广州的商人方面也是如此”。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巨额赔款加重清政府财政负担B.协定关税阻碍了民族工商业发展
C.鸦片战争后中国商贸中心转移D.列强侵略冲击中国传统经济结构
10 . 如表所示为明朝不同时期折色(古代人民向政府纳税的形式之一,凡应纳税粮,不以本色,而以金、银、钞、钱、绢、丝、布、棉等替代者称“折色”)物品一览。以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时期折色物品
洪武金、银、钞、钱、绢、布、贝、漆、丹砂
永乐绢、漆、苏木、翠羽、纸扇、安息诸香
宣德棉布、黄豆
正统—天顺金花银、马草折银、钞、布、青红纻丝
成化绢、布、丝、银
弘治绢、布、丝、钞、银
嘉靖绢、丝、银
万历—崇祯
A.商品经济发展促使实物交易锐减B.赋税制度改革与白银货币化密切相关
C.新航路的开辟扩大了中国的市场D.传统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有所松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