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53年,英国派船前往北极。1596年,荷兰航海家巴伦支发现了斯瓦巴德群岛(以下简称“斯岛”)。18世纪上半叶,俄国制定了北极探险计划,发现了阿拉斯加。19世纪,欧洲再次掀起北极探险热潮。1858年后,斯岛发现了煤矿及其他矿产资源,引来众多开采者。1875年,奥地利探险家建议在北极建立考察站,这催生了第一个国际极地年(1882—1883)。在第一个国际极地年期间,12个国家的700多名研究人员进行了12次北极考察。

20世纪初,斯岛主权归属和资源开采问题引起国际争议。1920年,18个国家了《斯瓦尔巴德条约》。该条约规定挪威享有斯岛主权,但各缔约国公民可以自由进入;该地区永远不得为战争目的所利用。1982年,中国签署了适用于北极地区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到2010年底,该公约缔约方为161个。2012年,中国与冰岛决定联合开采北极油气。

     ——摘编自北极问题研究编写组编《北极问题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欧洲进行北极探险开发的动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北极探险开发变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治理的角度,说明开发北极应遵循的原则。
2023-12-20更新 | 1333次组卷 | 1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女作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的小说《玛丽·巴顿》创作于18461847年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小说梗概如下

约翰·巴顿是曼彻斯特一名普通织工。他仇视资本家工厂主,而且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老板们的生活总是那么富裕,坐享安逸,而工人们拼死拼活地卖力干活,却连一家人的温饱都难以维持。

约翰·巴顿参加了工会组织,热心于为工人争取应有的权益。他与工会代表去议会请愿,但是被议会拒绝。于是工会的工人们要求和厂主直接谈判,增加工资。可是厂主里面以哈利·卡逊为首的激烈派坚决拒绝答应工人的提案,还嘲笑他们的贫穷瘦弱。这种侮辱激怒了工人,他们准备暗杀哈利·卡逊。工人们以抽签的方式,决定由约翰·巴顿去执行这项复仇行动。约翰·巴顿的任务虽然顺利地完成了,可是他良心上受到了极大的谴责。


根据上述梗概归纳作品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约问题”

1895年,法国通过中法《续议商务专条附章》取得在广东等地开矿的优先权。该约在签订和执行中,形成法国“独专”与其他列强“均沾”相冲突的“法约问题”。议约之时,中方对于其第五条原议“中国云南等处开矿,则向法国矿师商办”,考虑“以该国欲独专其利,恐他国不免违言”,故力争“改为中国将来开矿,可先向法国矿师商办”。

1896年,英法签署《伦敦协定》,规定“在云南和四川两省,中国已经让与或将来可能让与英国或法国的所有商业和其他特权及利益,都将为两国及国民和附属国人民所共同享有”。20世纪初,清政府重申三省矿务由国家办理的部分,按照法约规定先向法国厂商及矿师人员商办,由商民承办的则由其自行决定,同时向英国申明两广矿务并未给予法国“独专”权利。清政府利用英法之间的矛盾,避免了列强瓜分矿权的危局。

1901年,法商李三私下与土人订立合同承领开采增城县矿区,被两广总督驳斥。列强对广东矿权的觊觎与掠夺引起清政府的关注与抵制。1903年成立商部后,任命考察外埠商务大臣,招徕外洋华商,筹划在粤开办矿业。后又成立闽广农工路矿总公司等,经营管理矿业。

——摘编自莫婉娟《“法约问题”与清末广东矿权的挽回》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约问题”的来由。
(2)你如何看待清政府“法约问题”始末中的举措?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儒法国家的构建

材料一:秦国在统一中国之后,仍然选择法家的治理手段,对它囊括天下的组织能力的有效性以及它在全民战争时期发展出来的一套严酷的统治手段过于自信,其他社会力量于是就失去了对帝国政府权力的制衡能力。结果,秦帝国从未建立起一套能够成为至少是国家与社会精英群体合作基础的统治性意识形态。

——赵鼎新《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

“是故天下有事,无不自为刑名声号矣。 刑名已立,声号已建,则无所逃迹匿正矣。” “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也。所谓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

——资海琼《汉初黄老政治思想研究》

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班固《汉书·武帝纪》

材料二:儒法国家,实际指的是在西汉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以帝国儒学思想作为官方统治意识形态和合法性基础,同时运用法家手段对国家进行实质性管理的国家模式。     

帝国崩溃的根源在哪里?中国的儒法国家历史模式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这一模式能够在两千多年的帝国历史中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它如何塑造了中国历史的基本形态和发展方向的?

无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动乱,亦或是佛教、伊斯兰教的冲击,不可避免的形成了本土化或汉化的结局。同时,这一种较为保守的社会风气,即使是宋元明以来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仍然无法使得中国跨越出儒法秩序的枷锁。

材料三:韧性在汉语词典中意思是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破裂的性质,也指顽强持久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同时,韧性也代表着一种经久不变、保守固定的性格。

(1)结合材料一,分别概括秦朝、汉初、汉武帝时期的治国价值观念;
(2)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评述古代中国儒法政治体系的韧性。
2024-05-1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禹城市华奥私立学校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检测(三)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白话报刊近代中国,创办白话报刊成为潮流。18971911年间创办的白话报刊达270多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章伯初创办的《演义白话报》、裘廷梁创办的《无锡白话报》、林白水创办的《中国白话报》等。这些报纸以通俗的语言形式、丰富生动的内容赢得了社会大众的喜爱。

·中国人要想发愤立志,不吃人亏,必须讲求外洋情势;要想讲求外洋情形、天下大势,必须看报;要想看报必须从白话起头,方才明明白白。

——摘自《演义白话报》创刊号,1897

·无古今中外,变法必自空谈始(即从舆论宣传起——引者注)。故今日中国将变未变之际,以扩张报务为第一义……谋国大计,要当尽天下之民而智之,使号为士者、农者、商者、工者,各竭其才,人自为战,而后能与泰西诸雄国,争胜于无形。而欲民智大启,必自广兴学校始。不得已而求次,必自阅报始。报安能人人而阅之,必自白话报始。

——摘自《无锡白话报》发刊词,1898

·深的文法,列位们看不懂,就是说给你听,列位们又是听不出来的……只好做白话报罢,内中用那刮刮叫的官话,一句一句说出来,明明白白,要好玩些,也叫人容易懂些。倘使着报馆一直开下去,不上三年,包管各位种田的、做手艺的、做买卖的、当兵的,以及孩子们、妇女们,各个明白,各各增进学问,增进见识,那中国自强就着实有望了。

——摘自《中国白话报》发刊词,1903年

根据材料概括章伯初、裘廷梁、林白水等创办白话报刊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024-05-1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迎神赛会晚明时期,江南的苏州、松江、杭州、嘉兴、湖州等地盛行迎神赛会。

嘉兴府濮院镇是著名的濮绸产地。正月初一、镇上开设机坊的人家,更换新衣,向神祇行礼,神祇包括在厅堂供奉的财神、在织机左面供奉的“佛马”(视为土地神),然后参加佛会,迎接喜神谓之“走喜神”。四乡以蚕桑丝织为生的农家,正月间举行“田柴之会”,祭祀田祖、蚕花诸神,祈求丰年。三月初三、育蚕农家贴门神,制作茧圆(状如蚕茧的汤圆),祭祀蚕花诸神,并且有全镇集体的迎神赛会与之配合。据万历年间记载,“濮院镇……结缀罗绮,攒簇珠翠,为抬阁数十座,阁上率用民间娟秀幼稚妆扮故事人物,备极巧丽,迎于市中”。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有孟兰会、水陆道场、翻经会,乡人以为此类活动“利于蚕花”,趋之若鹜。十二月十二日为“蚕生日”,养蚕人家祭祀灶神,祈求来年蚕桑继续兴旺。

湖州南浔镇是湖丝集散地,各种迎神赛会活动同样也是从正月到年底,持续不断。如正月初五为“五路财神”生日,镇上牙行店铺以及依赖商业谋利的各色人等祭祀牲醴,称为“接五路”。到了元宵节,镇民扎造龙、象、狮、马各色灯笼,在街市提灯游行,引导出游的神像,谓之“出灯会”。九月初五、南浔镇土神崔、李二承事生日,商贾先期而至,手技杂戏毕集,报赛演剧连日不停。镇上茶馆酒楼,家家弦歌纷喧,通宵达旦,令骚人逸士、估客寓公无不流连忘返。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根据材料概括晚明江南地区迎神赛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盛行的原因。
2024-05-1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兴的西方世界(1763年)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拉丁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都曾是国际性语言。从17世纪末开始,法语取代拉丁语成为国际上的外交语言。到了18世纪,在英国货物销往世界各地的同时,英语也随之到达世界各地。最终英语在诸多国际语言中脱颖而出,成为最主要的世界通用语。1836年,东印度公司最高理事会高级官员麦考莱在给父亲的一封信中写道:“受过英语教育的印度人不可能再完全忠诚于自己的信仰。我相信若能继续推行我们的教育政策,孟加拉就不再有偶像崇拜,不再需要宗教传播和宗教干预。”

提取材料一、二的历史信息,并概括其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2024-04-28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万隆中英文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世纪中叶,鉴于加纳王国经济衰敝以致亡国的历史教训,孙迪亚塔建立马里帝国后,利用尼日尔河上游谷地的灌溉条件,扩大耕地并引进棉花种植和棉纺技术。全国政权和兵权都在国王个人名义下,由中央控制,各级官吏也由国王任命。继任的君主将九万步兵分布于全国,以掌控全境商路,还建立了精悍的万人骑兵队。来自印度洋的子安贝被作为流通货币引入国内贸易中,这既可以增加税收,还利于粮食与其他货物之间的交易。14世纪,快速崛起的马里引起阿拉伯世界和欧洲的高度关注。

——摘编自郑家馨《十三—十五世纪马里国家的兴衰》等

材料二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在其《历史哲学》中称:“非洲是一个仍处于幼年时代的地方,还笼罩在夜的黑幕里,看不见自觉的历史的光明。”之后不少欧洲学者以此为依据,认为非洲文明属于外来文明,认为非洲文明是由含米特人所创造的,而含米特人属于欧罗巴人种(或称白种人、高加索人种)。

——摘编自汪二款《非洲古代文明历史的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里帝国崛起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述。
9 . 《中学修身教科书》是蔡元培于清末编写的一套教科书;民国建立后,随即对其做了修改(1912年5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学修身教科书》修订比照(部分)

请末版民国版
[吾国圣人,以孝为百行之本,小之一人之私德,大之国民之公义,无不由是而推演之者。]是以有五伦之教: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又分别言之,以为十义之教:所谓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是也。是道德之纲领也。[吾国圣人,以孝为百行之本,小之一人之私德,大之国民之公义,无不由是而推演之者。]故曰:“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臣民
忠良之臣
国民、人民
忠良之国民
是故臣子之本务曰忠孝,夫妇之本务曰和睦。是故弟子之本务曰孝弟,夫妇之本务曰和睦。
家有父母,如国有君主。君主统治一国,而臣民不能从顺……家有父母,如国有元首。元首统治一国,而人民不能从顺……
益人道莫大于孝……以之事君则忠盖人道莫大于孝……以之事长则顺
事君不忠,莅官不敬。谋国不忠,莅官不敬。
一家之有主仆,亦如一国之有君臣然。删除
结合《中学修身教科书》修订内容的变化,概括民国初年国家治理理念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024-02-0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静悄悄的阅读革命”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书籍逐渐涌入中国,中国的士人渐而“遇见”西书并进而与之“相识”,形成了“静悄悄的阅读革命”。

时间事件
道光二十五年
1845年)
陈澧引《几何原本》算法以与《墨经》相沟会悬证,为撰《读墨子》辟一新途径。
道光二十八年
1848年)
徐继畬在《瀛寰志略》自序中称:“觅得泰西人汉字杂书数种……采诸书之可信者,衍之为篇,久之积成卷帙。”
咸丰九年
1859年)
王韬说:“观西人教中之书,其理诞妄,其说支离,其词鄙晦,直可投于溷厕,而欲以是训我华民,亦不量之甚矣。”
同治二年
1863年)
赵烈文评价《校邠庐初稿》:“总论全书,精当处皆师夷法;而参用中国前人之说,然凑数而已,不如夷法之为得。其论驭夷尤善。”
光绪十五年
1889年)
钟天纬认为:“(达尔文进化论)其动植物之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为天道自然之理。”
光绪十六年
1890年)
薛福成多次阅读《万国公法》后感触:“衰弱之国,事事求合乎公法,而人未必以公法待之。虽能自奋以仰企乎公法,其受损于公法之外者,已无穷矣。”
光绪二十二年
1896年)
皮锡瑞阅《泰西新史》《俄游汇编》《中倭和战》等书及《中国宜改革旧法论》,认为这些书“于中国不能变法及西国不能遽行于中国之理,诸君似尚隔膜”。
光绪二十三年
1897年)
张朝墉阅英国李提摩太所著《天下四大宗论》《欧洲各国开辟非洲考》等“俱极得要领,中国讲西学者,多未道及其言。”“若果以新学为训,不独外患可消,亦内灾可弥”。
光绪二十四年
1898年)
刘绍宽读读完当时第一部汉译货币银行学名著《保富述要》后总结:“觑破钱财,为福泽之影,而并无实际。”

——摘编自蒋建国《晚清士人的西书阅读与意义之网——以日记史料为中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以来中国士人对待西书和西学的态度变化。
(2)简要分析如何理解晚清以来出现的“静悄悄的阅读革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