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501900年,英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强国,无论是在领土层面还是经济层面。经济转型体现在工业、贸易、金融、运输和农业等方面。相比其他国家,英国经济不仅发生了变化,同时也在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优势。铁路的发展,使得许多人有机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频率出行。在短篇小说《呆堡镇》中,狄更斯将火车视为纯真丧失的理由,但同时也把它看作新经验的来源。

短篇小说《呆堡镇》(节选)
我们这些来自小地方的人,大部分都来自“呆堡镇”……火车站已经把运动场吞掉了。它消失了。那两棵漂亮的山楂树、树篱、草皮,还有所有毛茛和雏菊,都已经让位给了最冷冰冰的石子路……之前载我离开的那辆公共马车,名字好听极了,叫“蒂姆普森的蓝眼少女”,因为它的主人是上街公共马车行的蒂姆普森先生;现在带我回来的这台机车,大名“97号”,好不严肃。它属于“东南铁”(东南铁路公司),只会一个劲儿地往伤痕累累的路面上吐煤灰和沸水。

——摘编自【英】杰里米·布莱克《大英帝国300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在1750—1900年成为世界上最重要强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750—1900年英国铁路的快速发展。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古时起,中国人便对埃及文明抱有浓厚的兴趣。《永乐大典》等古籍便有对古代埃及的相关介绍,但这些记载几乎都是由番外使节或商人转述而来的。19世纪中期,王韬等人以及清政府派往欧洲各国的使臣们成为埃及访古的首批中国人,他们中的很多人热衷于收藏埃及文物,如朝廷重臣、金石学家端方就曾收购了不少埃及铭刻,这些铭刻中的一部分至今还保存在中国。由于缺乏专业知识,近代早期国人对于古代埃及文明抱有的是一种盲目猎奇的心理。

19世纪末以来,伴随着最新考古成果的传入,作为历史新兴分支学科的埃及学以及相关知识也被大量报纸杂志所刊载。……20世纪20—40年代,中国知识界掀起了反思埃及历史的高潮。当时的报刊有大量关于埃及反帝斗争和独立运动的报道,如1936年的《知识半月刊》就刊登了《怒吼吧,埃及!怒吼吧,中国!》的文章。穿越时空的阻隔,中国与埃及终于在近代纷乱与动荡的历史舞台上相遇了。

——摘编自张赫名《穿越时空的相遇——近代中国人对埃及的认知与研究》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评析近代中国人对埃及的认知与研究。
2023-05-23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秦、汉、隋、唐的统一相随并来的,是中国之富强,而这一个统一却始终摆脱不掉贫弱的命运,这是宋代统一特殊的新姿态。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1940年)

在两宋三百年中,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居于世界前列,是当时最为先进、最为文明的国家之一。宋代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

——摘编自邓小南《宋代历史再认识》(2006年)

材料二   清明节的开封城是很热闹的,如斗鸡、荡秋千、踢球、赛龙舟等娱乐活动。……张择端在表现北宋后期商业繁荣的背后,还揭示出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矛盾,如惊马闯闹市、船桥险情、官员争道、酗酒成风,占道经营,消防、城防缺失等,总合起来构成了北宋后期的社会危机。

——摘编自余辉《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揭秘》

(1)根据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一中两位学者的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现象出现的原因。
2023-08-01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埃及历史教科书《中国摘要》中的古代中国形象

材料一   埃及历史教科书中人物出现频次表   

人物名字频次
炎帝、秦始皇、苏轼、伏羲、神农、黄帝、女娲、尧、黄帝妻子、舜、启、仲康、夏、商汤、商纣王、武王、穆王、孔子、老子、孟子、汉太祖、刘盈、曹丕、汉武帝、惠帝、隋炀帝、李渊、唐玄宗、赵匡胤、赵祯、成吉思汗、忽必烈、铁穆尔、元顺帝、朱元璋、朱允炕、代宗皇帝、康熙、吴三桂、郑和、吉尔丹、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嘉庆皇帝45

材料二   中国默默无闻,与世隔绝,人们不知道关于它的任何消息,直到阿拉伯人往来与它,他们(阿拉伯人)写了很多关于中国的书籍,这些都是使世界人们注意到中国的原因。很多朝代都有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交往的事迹,如:唐朝时阿拉伯国王亚兹德到中国避难,在唐朝皇帝的影响下开始修身养性。

材料三   在书写中国古代历史时,该书情感倾向为“积极”的数据共26条,达到了46%;情感倾向为“中性”的数据有23条,占41%;情感倾向为“消极”的数据有7条,占13%。对情感倾向为“积极”的词频分析,排前三位的词为:“王国”“古老”“伟大”。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彭飞等《埃及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

(1)根据材料说明埃及历史教科书中塑造的古代中国形象。
(2)任选其中一个角度,对埃及教科书塑造的古代中国形象加以评析。
(3)对《中国摘要》古代中国形象的不足,提出你的修改建议。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拉丁美洲与欧洲

材料一拉丁美洲与欧洲文化交流简表

年份人物及事件
1764“马德里皇家巴斯克国家之友协会”在西班牙成立,旨在推动科学、文化及经济发展。早期868名会员中有500多位墨西哥人
1768墨西哥人阿尔扎特创办报刊,介绍《百科全书》及欧洲的科学新发现。他是法国巴黎科学院、“马德里皇家巴斯克国家之友协会”成员,还是抽水马桶球阀的发明者
1775“马德里皇家巴斯克国家之友协会”成员、秘鲁人德奥拉维德因与伏尔泰等人交往受到当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
1788法国人布里索在巴黎组建“黑人之友协会”,宣传废除奴隶制和奴隶贸易。圣多明各商人奥吉加入协会
17933位圣多明各代表参加法国国民公会,主张废除奴隶制
墨西哥城30多位学者受到当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罪名是谈论法国大革命,鼓吹殖民地独立等
1804—1805委内瑞拉人玻利瓦尔游历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在巴黎亲历拿破仑称帝,在罗马发誓终结西班牙在美洲的统治

材料二我们要牢记我们的人民既不是欧洲人,也不是北美人,不是出自欧洲,而是更接近非洲和美洲的混合……无法肯定我们到底属于人类哪一个家庭。

……

委内瑞拉一直是、仍然是、也必须永远是共和国。它的基础是人民主权、分权、公民自由和取消奴隶制,以及废除君主制和特权阶级。可以这么说,为了将各个阶层、各种政治观点和各种公共习俗重塑为一个整体,我们需要平等。

——玻利瓦尔在委内瑞拉国会上的发言(1819)

材料三玻利维亚人包括:所有出生于本共和国领土之上者;玻利维亚父亲或母亲所生子女,包括那些生于本共和国之外但依法明确表示愿意居住在玻利维亚者;本共和国的解放者……获得归化许可或在本共和国居住满三年者;那些迄今为止仍为奴隶,在本宪法发布后获得解放者。

——玻利瓦尔起草的玻利维亚宪法(1826)

(1)阅读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与欧洲文化交流所涉及的重大时代议题。
(2)在拉丁美洲,玻利瓦尔被誉为解放者。结合上述材料和时代背景,评析他对欧洲启蒙思想的发展。
2022-09-08更新 | 3207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法律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

材料一   唐初先后颁布实施了《武德律》《贞观律》《永徽律》。由于律文言简意赅,再加上某些地方官刻意错误解读律文,导致法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误解、不统一现象。唐高宗永徽元年命长孙无忌对《永徽律》律文进行阐释、说明,于 653年编成《唐律疏议》。这部法律成为唐以后宋元明清各朝立法的基本参照,并对东亚各国立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   在查士丁尼法典之前,罗马帝国编纂过三部法典。公元 528年查士丁尼任命著名法学家特里波尼安等人,根据这些法典以及后来一些皇帝的谕令,删繁就简,剔除已经过时或矛盾的地方,于次年编辑成《查士丁尼法典》,它主要包括从哈德良皇帝至查士丁尼统治时期历代皇帝的谕令集。《查士丁尼法典》与另外几部法律文献合称为《罗马民法大全》,成为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摘编自陈勇《查士丁尼法典评析》

材料三   英国是近代宪政的策源地,其宪法被西方学者誉为"近代宪法之母",不过英国至今并无一部系统、完整的宪法,是不成文宪法的典型,其宪法的渊源包括三部分∶成文的宪法性法律、不成文的宪法性惯例以及涉及宪法制度的判例。英国宪法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无论其成文的宪法性法律,还是不成文的惯例和判决,都是经过相当长时期的积累,逐渐定型、完善的。新的宪法原则和精神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彻底否定旧的宪法渊源,而是对旧的渊源的继承和充实,使其能够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摘编自《外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律疏议》和《查士丁尼法典》编撰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宪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史实对文中画线部分的观点进行举例说明。
2022-01-14更新 | 31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太祖分封意在“法古建邦”,“分茅胙土,以藩屏国家”。诸王不领土地,人口,但领有军队。一般诸王领有二三卫,大者拥军二三万,小者近万。



结合材料及地图,对明朝初年的分封进行简要评析。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整个欧洲都笼罩在“没落”“衰败”的悲凉气氛中,许多学人对自身文明的前途怀抱忧患意识,尤以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一书最具代表性……甚至掀起了一股“东方文化救世论”思潮……研究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学术组织机构也大量涌现,巴黎大学中国学院、法兰克福大学中国学院、达姆斯塔特的“东方智慧学院”等等……形成了19世纪以来中学西播的一次高潮,对战后西方文明的反省与重建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夏舒洋《一战后的中国文化西播热潮述评》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对上述现象进行评析。
2021-08-17更新 | 380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181648年,欧洲三十年战争爆发。1644年,各交战方在威斯特伐利亚举行和谈,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该体系削弱了当时几乎成为欧洲主宰的哈布斯堡王朝的势力,促进了多元政治体系的形成。德意志众多个诸侯邦都成为享有主权的政治实体,荷兰、瑞士不再属于神圣罗马帝国,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结束了全欧规模的三十年战争,在欧洲确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的国际关系体系,但并没有因之而造成欧洲真正和平、稳定的局面。各国为了巩固和增强自己的实力地位,仍在不断地进行领土扩张和人口兼并。列强的争斗也不仅在欧洲展开,而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摘编自李爱华《马克思、恩格斯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评析》

材料二 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情况图

——根据中国外交部官网数据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影响。
(2)从材料二A、B两个时期中任选其一,指出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并分析其国际背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对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变化评述如下。这一变化出现于(     
随着士族的消亡,他们那套治国之道也渐被忘却和遗落了。一个新阶级士大夫阶级出现了。他们受到儒家学说的熏陶并通过了科举考试,已做好准备,决心承担起重塑中国传统的责任。他们在政治、意识形态、哲学文化、文学、艺术、科技上所取得的成就与那些改变了日常生活的、强大的经济力量结合在一起。
A.魏晋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