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门罗主义”的演变

1823 年,门罗总统发表宣言,宣扬“美洲事务是美洲人的事务”,美国不干涉欧洲事务,欧洲同样不得干预美洲事务,即“门罗主义”。

1890年,哈里森总统组织召开泛美会议,企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泛美联盟,打着美洲联合的旗号,频频干预拉美地区事务。

1898 年,借口“缅因号”爆炸事件发动了与西班牙的战争,获得了西班牙在拉美地区的殖民地,美国从此走向了对外扩张之路。

1902 年,西奥多·罗斯福提出了著名的“大棒政策”,就是以实力为核心、以武力干预为手段、以构建以美国为核心的美洲体系为目标。

1903年, 策动哥伦比亚巴拿马省独立, 占领巴拿马运河区; 1906-1920 年间, 四次武装干涉古巴。

1903 年,塔夫脱总统鼓吹“金元外交”,“以美元代替枪弹”对拉美进行资本渗透,进一步排挤欧洲国家在拉美的经济势力。以尼加拉瓜为例,美国政府与民间资本大量涌入,控制了当地许多自然资源与铁路。1911 年,美国政府干涉尼加拉瓜财政部改组,彻底控制了该国铁路。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提出,“在世界政治的领域里,我将使本国遵循睦邻政策”“决心尊重自己,因而也尊重邻国的权利”。

1934 年,美国策动谋杀尼加拉瓜民族英雄桑地诺将军;1935 年,参与镇压巴西民族解放运动;1937 年,在巴西制造法西斯政变;1954 年,策动武装叛乱,推翻了危地马拉阿本斯民主政权,从而使“睦邻政策”彻底破产。

——据李永龙《“门罗主义”发展演变探析》等

“门罗主义”“大棒政策”“金元外交”和“睦邻政策”,体现了美国对拉美政策的演变。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评析这一演变中的“变”与“不变”。
2024-04-26更新 | 2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下学期校际联合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2 . 1959-1969年,戴高乐出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任总统,他把实现法国的“伟大”与“独立”作为其外交使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戴高乐的“独立外交”

材料一   我的计划在于把法国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美国的指挥下所奉行的欧洲一体化中摆脱出来,但不是脱离我认为应该保持可以作为最后防御手段的大西洋联盟;在于同每个东方集团的国家——首先同俄国(苏联)——建立缓和国际局势的关系,然后建立谅解和合作的关系,一旦时机到来,对中国也是如此;最后在于建立这样一支核力量,使任何国家要是攻击我们的话,它自己就会遭到可怕的打击。但是在这条道路上我们要一步步地走下去,每个阶段都要和总的趋势合拍,同时要照顾到法国的传统友谊。

——戴高乐《希望回忆录》第一卷《复兴(1958-1962)》

材料二   1959年,戴高乐陆续将原驻北约的军事力量撤回。

1960年,法国成功试爆原子弹,打破了美国在西方世界的核垄断,跻身核大国行列。

1963年,戴高乐与阿登纳签署《法德合作条约》,规定“两国首脑和外交部长将定期举行会议,两国在作出任何重要决定之前,法德政府应就有关外交政策的重大问题进行磋商,以便协调法德在欧洲共同体内的政策和对一般国际事务的政策”。

1964年,法国冲破西方世界的重重阻力,毅然承认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之建交。

同年,戴高乐遍访拉美10国,发表50余篇演说,在美国的“后院”抨击美国霸权主义,号召拉美维护民族独立。

1965年,法国与美国展开了货币战,公开主张放弃金汇兑本位制,恢复金本位制。

1966年,戴高乐访问莫斯科,与勃列日涅夫发表联合声明,宣告“欧洲问题首先应该在欧洲范围内讨论”“使欧洲所有国家间的关系正常化,然后在尊重每个国家的独立和不干涉它们内政的条件下逐步发展相互关系。”

同年,法国退出北约,实现全面防务自主。

1967年,被下了逐客令的美国和北约军队全部撤出法国。

——武进《独立外交与大国地位——戴高乐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分析》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戴高乐的“独立外交”政策。
3 . 传统国际法上的“中立”,指战争时期非交战国选择的不参与战争、对交战双方不偏不倚的法律地位,即战时中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的“中立”政策

1914年一战爆发后,美国总统威尔逊认为这场战争是美国人生活以外的他国事务,与美国不相干。他认为利用中立立场,从美国利益出发,“把美国商人的企业带到地球上的每一个地区”“和平而体面地征服国外市场,是美国合理的雄心壮志”。

正是在这种“雄心壮志”的推动下,大战期间,美国百万富翁增加了17000人。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为债权国,联邦金库黄金储备大幅度增加,世界金融中心已从伦敦转移到了纽约华尔街。

1937年4月29日,美国国会通过了《永久中立法》,扩大了总统处置禁运物资的权限。该法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不规定有效期,具有永久性;二是军火禁运适用于一切内战国;三是美国与交战国的非军火贸易实现“现款自运”,准许美国商人向交战国出售除武器以外的任何货物,而不规定限额,但规定了必须支付现金,并不得用美国船只运输,此条款有效期二年。

1937年美国军火输出价值是4600万美元,1938年8400万美元,到1939年头7个月激增至11200万美元。但是这一数字并不包括美国军火商暗中输出的军火。美国最大的银行之一花旗银行的业务报告,九百家最大企业在1938年获取纯利润是64700万美元,1939年则增加到128100万美元。制造飞机的“洛克希德公司”1936年获利10万美元,1939年却获利310万美元,3年之间利加30倍。

——据刘伟《从两次世界大战看美国“中立”政策》


评析美国20世纪上半期的两次“中立”。
2023-11-1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42年,美国“围堵教父”斯皮克受提出“边缘地带论”:谁支配着边缘地区,谁就控制欧亚大陆,谁支配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世界的命运。其思想对二战后美国的军事部署、安全战略产生了重要影响。二战结束后,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共同防卫援助协定》体系就是美国对外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1949—1955年美国操控缔结的军事政治组织


——据崔丕《美国〈共同防卫援助协定〉体系研究二题》等


评述二战后的美国“《共同防卫援助协定》体系”。
2024-03-02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下学期校际联合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米棉之战”

1949 年人民政府接管城市以后,面临着市场混乱、物价飞涨的局面。10 月,上海投机资本家趁政府收购粮棉之机,大量囤积粮食、棉纱、棉布和煤炭,联合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投机商,统一行动。在他们的哄抬下,全国物价三日一小涨,五日一大涨,上海米、纱、煤油、火柴价格持续暴涨。国民党特务叫嚣,只要控制了两白(米、棉)一黑(煤),就能置上海于死地。与此同时,帝国主义也对上海进行封锁,并断言共产党有本领打天下,但没有本领治天下,有本领指挥打仗,但没有本领管理经济。

面对这一局面,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集中调运粮食、棉纱等主要物资,由中央财经委员会集中掌握。在涨价最猛的11月25日,上海、天津、北京、沈阳、武汉、西安、广州、南京 8个主要城市统一敞开抛售,上海的国营花纱布公司运用市场机制进行吞吐,物价迅速下跌;同时催征税收,进一步收紧银根,投机商资金周转失灵,纷纷破产。在掌握足够的周转粮之后,中财委又部署于 1950年春节后的正月初五,在上海敞开销售大米2亿多斤,国营粮店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粮价连续数日下跌,使期待暴利的投机商不得不将囤积的大米全部蚀本吐出。经此“战役”,不法投机资本从此一蹶不振。

——据许毅 李正华《陈云领导的上海“米棉之战”》等

毛泽东曾高度评价米棉之战,称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结合材料评述“米棉之战”。
2024-04-26更新 | 17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下学期校际联合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6 . 岳飞是历史上的著名英雄,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统治者通过不断册封和祭祀岳飞,岳飞的"忠"成为国家政治体系重点宣扬的内容。明朝中期以后,内外交困,朝纲动荡,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重新唤起中原人民的历史记忆,文人士大夫在各种诗文中将喜飞塑造成"忠""廉""孝"的形象,驱除夷狄,尽心报国,公正无私。

清朝统治者实行"抑采策略",将岳飞树立成忠君重道的政治楷模,有意淡化岳飞抗金英雄形象。乾隆帝称赞岳飞"知有君而不如有身,只有君命而不知惜己命,知班师必为秦桧所诟,而君命在身,不敢久握重权于封疆之外"。

材料二   后世研究岳飞的史料中影响最大的是家史。1142年(岳飞蒙难20年后),宋孝宗为岳飞平反,岳飞子岳霖开始多方搜集岳飞遗事。岳飞孙岳珂在此基础上,又多方收集岳飞表奏、战报、诗文旧事、被诬始末资料,高宗给岳飞的御礼、手诏,以及南宋时人关于岳飞的旧闻、著述和部分记载,陆续汇集编成《鄂王行实编年》《金佗科编》《金佗续编》等。岳珂在详细叙述岳飞事迹的同时,将岳飞之死归罪于秦桧之奸,回避了宋高宗杀害岳飞的罪责。有些记述诸如岳飞出身诗书翰墨之家、尤喜《左氏春秋》《孙吴兵法》,以及在河南的战绩等经考证为不实或夸大。

——据王振东《试论岳飞形象的演变》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明清时期岳飞在国家政治体系的形象进行阐释。
(2)对史料的真伪和价值进行辨析是历史研究的基本要求。试评析岳飞家史的史料价值。
2021-06-03更新 | 33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7 . 《申报》是近代中国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民营报纸。全国抗战爆发后,《申报》作为第三方报纸,其报道多角度呈现了共产党形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申报》关于共产党的报道(1937年7月至1941年12月)(节选)

报道主题报道内容
国共合作(关于红军改编的报道)“第八路军现在已经改编完成, 朱德等愿真诚跟随蒋委员长, 与全国友军一起……为中国的自由独立而不懈奋斗。”
抗战贡献(关于社会各界贺电的报道)“第八路军朱总指挥、彭副总指挥,暨前线诸将士均鉴,平型一役, 已佩神威, 捷报传来……此后出奇制胜, 谨电驰贺。”
军民关系(记者报道)“晋察冀边区人民政府在与日本人进行游击战时,常得到民众的帮助……社会各界人士愿意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捐款捐物。”
皖南事变(刊登国民政府下发的通告)“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抗命叛变,袭击友军,已由顾司令长官紧急处置,绳以军法, 将该军全部解散,编遣竣事。”

——摘编自陈鸿《抗战时期<申报>中的中国共产党形象研究》

评述《申报》对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呈现。
8 . 以下是蒋介石在不同时期对日政策的讲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京国民党党员大会 (1931922日)“我国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如至国际信义条约一律无效,和平绝望,到忍耐无可忍耐,且不应该忍之最后地步,则中央已有最后的决心与最后之准备,届时必领导全国人民,宁为玉碎,以四万万人之力量,保卫我民族生存和国家人格。”
国民党五次代表大会 (19351119日)“以不侵犯主权为限度,谋各友邦之政治协调,以互惠平等为原则,谋各友邦之经济合作……质言之,和平未到完全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决不轻言牺牲。”
庐山谈话(1937717日) “我们不能不应战……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为中共宣言发表谈话 (1937923日)“在存亡危急之秋,更不应计较过去之一切,而当使全国国民彻底更始,力谋团结,以共保国家之生命与生存……中国民族既已一致觉醒,绝对团结,自必坚守不偏不倚之国策,集中整个民族之力量,自卫自助,以抗暴敌,挽救危亡。”

——摘自李义彬《华北事变后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变化》等


结合时代背景,评述1931-1937年蒋介石对日政策的变化。
2023-04-30更新 | 278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A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工业化问题的第一次大讨论

材料   19世纪70年代,生丝外销的不振及其由此造成的国际收支的逆差,引起了中国朝野各界的震惊。从70年代中到80年代初,以《申报》为中心,展开了如何振兴丝业、挽救国粹的讨论。

1874年《申报》刊文《论西国治蚕茧法》,第一次在中国对“西国治蚕茧之法”进行介绍和论说:“盖中国人于蚕茧方成之时,即欲抽取以做生丝,未免过为性急,宜其丝内多有损坏也。如能照西法治之,则断无此等弊矣”。

1881年《申报》又刊出《论丝、茶二业整顿难易》,开始从中西“官”“商”关系的不同来探究中西生丝产销的差异。指出: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商”受“官”之保护,只要对振兴输出有利,“官”即尽心竭力加以培育,以供“商”之利用。反观中国,“官”“商”却是背道而驰。要想振兴贸易,就必须改造迄今的“官”“商”关系,使官、商结为一体,互为助力。

1882年,《中报》发表《机器缫丝说》,论证引进国外机器缫丝工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机器缥丝,诚哉事半而功倍矣。华人其亦多养蚕以供机器之用,而益裕其利源也哉。”发表《观缫丝局记》,以实地考察丝厂生产的游记形式,记述了公平缫丝局的规模、设施、原料储备、生产过程和管理状况,意在说明“该公司必有蒸蒸日上之势”。引起强烈反响后,又趁热打铁,发表《缫丝三利说》,以公平缫丝局观摩者答复友人提问的口气,宣传新式丝厂的“规模恢廊”“布置周密”“机器灵捷”和“立法美备”,以破除社会上对投资或举办机器丝厂的犹疑和观望心态。

1887年,总理衙门发出上谕:“令民间置办机器缫丝,不必由官经理”,大力推行鼓励民间人士引进和经营机器缫丝生产的政策。

—杨中华等《近代中国工业化的第一次大讨论》


从近代中国观念变革与工业化演进关系的角度,评述《申报》关于“中国近代工业化问题的第一次大讨论”。
2023-02-10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温斯顿·丘吉尔是20世纪国际政治舞台的风云人物,他的外交战略充满着政治智慧。以下是不同时期丘吉尔对苏(俄)政策的言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任职)言论
1918年12月
(陆军大臣兼空军大臣)
“消灭布尔什维克,同德国佬接吻!”
1932年5月
(在野党议员)
“制止侵略的途径只能是联合纳粹德国之外的欧洲国家,尤其要联合法国和苏联。”
1938年9月
(在野党议员)
“如果我们不能建立反侵略的伟大同盟,我们就将陷入致命的危险之中,如果我们拒绝同苏俄的正常合作,那是极端愚蠢的。”
1941年6月
(首相)
“俄国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只要一息尚存,力量还在,就齐心协力打击敌人吧。”
1942年上半年
(首相)
“如果考虑到俄国为消灭希特勒、为我们的共同的事业所做出的一切,我们为俄国所做的事太少。”
1942年10月
(首相)
“我的全部思想主要集中于欧洲这个现代国家和现代文明的发源地。如果俄国的野蛮行径一旦蹂躏了欧洲古老国家的文化和独立,将是非常可怕的灾难。”
1945年2月
(首相)
“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俄罗斯的统治浪潮正在席卷欧洲。为了与俄罗斯尽早摊牌并解决问题,我们现在必须转变我们的立场。”
1949年4月
(退任首相)
“我们未能将布尔什维主义扼杀在萌芽状态中,未能通过一种或另一种手段,将当初已屈服了的俄国引入全面的民主制度之中——这一失败如今成为我们沉重的负担。”

——据徐瑞雪《浅析二战前丘吉尔对苏态度的演变》等整理


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丘吉尔的“外交智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