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整个非洲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超过5%,同时,非洲对外贸易发展也很迅速。非洲出口额从53.9亿美元增至359.2亿美元;非洲进口额从66.4亿美元增至384.8亿美元。

——摘编自朱重贵《非洲经济曲折发展历程与希望》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殖民地时期遗留下来的严重依赖农矿原料和初级产 品出口的单一经济结构没有完全改变,加上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非洲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降至2.5%。1980—1987年,非洲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0.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2.5%。同时期内,该地区的出口贸易额和进口额年均下降率分别为7.4%和4.2%。所以人们称80年代是非洲经济发展“失去的10年”。

——摘编自李吉斌《国际经济环境对非洲经济的影响》

材料三   随着冷战结束,在重视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基础上,非洲国家普遍进行经济结构和政策调整。同时,非洲先后建立起“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中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等组织,对于促进非洲地区贸易、通信、交通运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后,非洲经济逐渐好转。

——摘编自朱重贵《非洲经济曲折发展历程与希望》

(1)根据材料一 、二,指出20世纪70、80年代非洲经济形势相对于60年代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非洲经济好转的影响。
2023-11-02更新 | 133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续资治通鉴长编》称北宋初“富商大贾自江淮贱市杭稻(即粳稻),转至京师,坐邀厚利”,但京城历来有“诸城门不得私放出现钱”的规定。《宋史》则言南宋“(钱)自临安出门,下江海,皆有禁”,四方客商在临安得钱后仍不得自由流通。以上史料最适合论证(     
A.宋代纸币运用的原因B.交通运输在宋代落后
C.政府金融职能的优化D.宋代抑商政策的表现
3 . 【古代到近代的城市变迁】

城市布局是展示社会发展的橱窗。农业社会的渐进和工业时代的到来,自身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无不改变着城市的面貌。

材料一


材料二有学者总结中国近代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是多中心结构(如下图)。


开埠后,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在租界内部形成了外商聚居区,而在各租界交界处,则形成了商业贸易发达的工商业区。近代城市或利用水路、铁路等新型交通之便,或因外围地区土地价格低廉,在原有行政中心之外的区域开辟新区以发展近代工商业,使得城市内部产生了明显的区域分异,形成各自不同的功能分区。

——摘编自吴松弟《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第一卷绪论和全国概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汉长安城、南宋临安城城市布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
4 . 【玉米的传播与史料价值】

材料一   1492年,哥伦布将他在靠近美洲大陆海地岛看到的新谷物-玉米以及当地人食用玉米方法的发现郑重地报告给了西班牙国王。1494年,哥伦布第二次航海归来,把玉米果德车献给西班牙国王。

1505年,葡萄牙人种植玉米,为解决向南美洲贩运奴隶时所需的粮食,于16世初将玉米引入西非殖民地,在17世纪中叶经陆地传入到非洲南部。

1562年,英国首次在试脸地引种玉米。1571年,德国开始大面积种植玉米,称为“意大利玉米”,可能是从意大利经由瑞士引进的。玉米向亚洲传播的时间一般认为大约在16世纪初,葡萄牙人将玉米传入印度、孟加拉国等地,而后从印度经中国的西藏传入内地。

—摘自1962年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出版的《玉蜀黍专著》

材料二   16世纪四十年代德国福克斯的植物志中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幅印刷出版的玉米植株全图。耐寒的玉米的推广渐渐消解了欧洲传统的冬季休耕制度。玉米粒和玉米秸秆大大取代了牧草成为饲料。16世纪欧洲小麦的种收比仅为1:5,即种下一颗麦粒能收获五颗麦粒;而同时期玉米的种收比可达到1:25-100。是小麦的10倍左右。玉米传入某国、某地区之初,各国和当地的统治者,包括国王、诸侯、领主、教会、教堂、各层等级议会、城市共和国的僭主家头、自治市的首脑等,出于种种原因,往往没对玉米种植征税、收租、取赋、分润。故玉米入欧后很快传开。

—张箭《新大陆玉米在欧洲的传播研究》


(1)提取材料一中的信息,说明该材料对研究15、16世纪世界史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玉米入欧后迅速传播的原因。
2023-07-10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石市、鄂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工业革命与近代社会]

材料一     工业革命焕发 出的巨大生产力,不仅使英国走进了富裕的现代社会,而且对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妇女而言,工业革命使妇女以自由、独立的身份进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作用,将以前从未离开过家庭的妇女从这狭小的天地中解脱了出来。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提高了英国妇女的地位,为她们争取真正的男女平等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基础。英国妇女地位的实质性提高,是以她们作为个人直接参加广泛的社会劳动为前提的。大工业也扩大了女工的活动范围与社会圈子,锻炼了她们各方面的能力,增加了她们的阅历,开阔了她们的政治眼界,从而使她们大有收益。

——以上材料摘编自尹丽曼《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

材料二   18 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在其制陶厂首创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召集工人。根据韦奇伍德的指示,早晨5:45 打铃起床,准备,上班;8:30打铃吃早餐;9:00打铃.上班。如此循环,直到天黑看不见干活才打铃下班。整个工厂分为若干个车间....每个车间的工人只负责自己的事务和生产工序,所有工人均依据其从事不同工种分配在不同车间。共雇佣278名工..为监督工人守时,韦奇伍德还专门雇佣一名监工,工人进厂后,监工为工人分配任务,对那些准时上班者给予鼓励....对于那些超过预定时间的迟到者,则给予提醒,如果屡次迟到并累计到一定次数,将予以停发工资。

——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妇女地位变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厂制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6 . [中国古代、近代的交通运输]

材料一   漕运是明清王朝统治的经济命脉。明清时期,为了体恤漕运旗丁,官府允许漕船在运载粮食的同时,可以附带一定数量的南方土特产,即土宜,漕运人员沿途售卖获利以支付漕船沿途所需费用,或者用其易换柴盐接济食用,并且这些土宜在河西务、张家湾等处免交课税。从明朝到清朝,官府允许漕船带运土宜的数量从60石最后增加到180石。另外,漕运人员往往还在运河沿途口岸、码头、市镇等处揽载商人货物收取运费。这样,土宜加上漕运人员夹带的私物及其揽载的商货,三者合计,漕船在运送漕粮的同时从南方带运到北方的物货数量相当可观。

----摘编自李俊丽《明清漕运对运河沿岸城市的影响——以天津地区为例》

材料二   中国近代铁路兴建里程表1876—1927年(单位:千米)

时间

全国里程

各时期增筑里程

平均每年兴建里程

1876

15.00*

1877—1894

364.27

364.27

20.24

1895—1911

9618.10

9253.83

544.34

1912——1927

13040.48

3422.38

213.89

注:*该段铁路于1877年被拆毁,以后年份不包括该项里程数字。

----据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漕运的经济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铁路建设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7 . [城市公共空间]

材料   1918年,广州市政公所发布告:“西人称公园为都市之肺腑,盖市民借公园以救济健康。”第一所公园于1920年在清代抚署故址开辟兴建,原称第一公园,1925年改称中央公园。至1934年,广州共有八所公园。广州公园起初不要门票,后来改为收费,但价格仍非常低廉,因此一经开辟就成为广州普通民众最乐意光顾的公共空间。广州市民经常到公园跳舞游乐,“三号那晚,闻说国民花园开幕……到八点钟,已经没有地方了。来的人还是源源不绝,广州人的跳舞热,可算是厉害”。公园还要“增进群众合作之精神,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如中央公园曾举办多种音乐演奏会,以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京剧与粤曲作为演奏曲目,还举办赛花会,广聚各种奇异花卉与名石书画。政府还在公园举办纪念活动,如1924年3月8日,广州妇女界首次在第一公园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北伐胜利后,广州市民在第一公园开祝捷大会。

——摘编自 黄柏莉《近代广州的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 1900-1938)——以公园 、茶楼为中心的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广州公园的主要功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时期广州公园得以兴建的原因。
8 . 【证券市场与英国社会转型】

材料   从17世纪晚期开始,证券市场引发英国社会上的大讨论。证券市场初兴时,市场波动频繁,当时人们对证券市场的机制并不了解,每当证券市场出现周期波动特别是市场陷入衰退就会引发人民的争论,加之当时的证券市场上,通过投机、欺诈和操纵等各种弄虚作假的手段来牟取暴利的行为的确广泛存在,这种现象自然会引发社会各界的批评。此外,证券市场牵涉到当时两大利益集团的政治斗争。代表商人和金融家集团的利益辉格党,乐见金融转型,而代表土地地主利益集团的托利党认为金融革命不但让资本从土地和商业转投国债,影响了土地的价格和商业的投资率,而且让地主和商人的借贷成本更高。

随着讨论的深入,英国人逐步摆脱了传统观念,认清了证券市场的金融功能,它让政府和越来越多的私人企业能以最小的代价筹集到资金,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提供了一种安全的投资。此外,投资于英国国债的外国资本从1723-1724年的不到10%上升到1750年的近20%,筹集大规模资本投资于某一生产领域已经相当普遍,从1694年到1773年,共有17次立法动议限制证券市场发展,其中1697和1734年通过的此类立法,为以后的证券市场监管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法律框架。

——摘编自李新宽《近代英国社会关于证券市场发展的大讨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证券市场大争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简析证券市场大争论的意义。
2023-06-0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5月联测历史试题
9 . 【植物学与经济发展】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葡萄牙人率先在亚洲展开植物学和医学研究;17世纪的初期自然科学从以“机械哲学”为主导思想进入到“实验科学”阶段,植物学也从描述为主转到在控制条件下进行试验。18世纪,植物学是备受欧洲大国重视的实用性学科。当时整个欧洲的政治经济学家都在灌输一种思想:精确的自然知识是国家财富积累的关键所在,由此可以影响国家实力,植物学家运用专业技术把经济植物运送到世界各地,往往对其国家的贸易和商业利益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隆达·施宾格《植物与帝国》

材料二   美国建国初期,在科学实用主义理念的影响下,托马斯·杰斐逊力图通过掌握前沿的植物学知识建立实验性的园圃,积极参与欧洲国家构筑的全球植物流动网络,实现对外来高价值食用植物、药用植物及经济植物等的引种与推广,最终达到改善美国农业经营模式,增强粮食自给自足能力的目的。尽管杰斐逊引种外来高价值植物的实验大都以失败告终,但仍有部分植物被成功引种和推广,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国早期农业的多样化经营,丰富了家庭及农业生产。

——摘编自张鹏《杰斐逊的植物引种试验及其对美国农业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欧洲植物学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杰斐逊植物引种试验的理解。
10 . 【西方殖民扩张】

材料一   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沟通了欧亚非三大洲,被称为世界航运的十字路口,是从大西洋到太平洋最快的横越航道。1门世纪,路易十四尝试通过谈判使法国舰队自由出入苏伊士和红海地区,保障东方最近路线的安全。财政大臣科尔伯在报告中力促政府重振这条传统商路,认为此举不但能够保障法国在尼罗河流域的特权地位,还可以在地中海和印度洋建立贸易圈。拿破仑在寄给外交大臣的信件中谈到:若法国能占领埃及,那么距离打败英国也不遥远了。到了19世纪中期,法国对于开凿运河的愿望更加迫切。通过不懈努力,1854年,法国人雷赛普因获准成立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主持运河的开凿。1869年,苏伊士运河正式开通。到19世纪80年代,英国及法国与印度之间的贸易,80%以上都是经过苏伊士运河完成的。

——摘编自张思、魏一珍《19世纪中叶法国凿通苏伊士运河原因刍议》

材料二   苏伊士运河一直被英法资本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所霸占,成为大英帝国通往印度洋的重要航道。英国在1922年被迫承认埃及名义上的独立,但1936年又诱迫埃及与其签订了条约,规定英国可在苏伊士运河驻军,成为英国控制运河的法律依据。战后,埃及为收回运河主权做出了不懈努力。1947年,埃及将此提交联合国安理会,未得到满意的结果。1951年埃及议会通过决议,废除了1936年签订的《英埃二十年同盟条约》。1952年纳赛尔发动革命,推翻法鲁克王朝,建立共和国。1954年,经过谈判,英埃签订了《关于苏伊士运河基地的协定》,规定英国军队在签约后20个月内分批撤出埃及领土,并将那里的英国设备移交给埃及。1956612日,最后一批英军在运河基地降下英国国旗。

——摘编自温显娟《论苏伊士运河战争中的英美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法国开凿苏伊士运河的原因,并分析苏伊士运河开通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埃及能够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的原因。
2023-05-31更新 | 397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