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盖天津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了
A.天津市的经济日益得到发展B.城市往往沿线路呈对称发展
C.天津市的发展缺乏科学规划D.交通发展影响城市发展格局
2 . 农业是社会经济的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以生产粮食为主、家庭纺织原料为辅的自给自足性质的单一经营格局被逐渐突破。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闽、粤等地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城镇发展导致的非农业人口增长趋势的促动下,粮食生产也逐步被纳入市场网络,出现了粮食生产中心的移动。如江南原为粮食丰裕地区,宋元以来有“苏湖熟,天下足”之民谚,但到明代中后期由于棉、桑等作物的广泛种植,致使粮食严重匮乏,只得从湖广、四川等地大量输入,民谚也变为“湖广熟,天下足”。商品性农业的发展,使以粮食生产为主体的农业结构被与商品生产密切相关的经济作物以及加工这些经济作物的手工业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结构所替代。

材料二   一位外国人在考察了湖北地区种植情况以后说:是处播植,如所见小麦、油菜、蚕豆各种子,并不选择坚好肥硕之品,甚至杂有草种。其所用农具,颇欠精良。……所见棉花较美国远逊,其故殆由排种太密,不知选子,且地气嫌太湿、太冷、太酸。耕地之法似欠讲求,所用齿钯、锄、犁等具,均甚笨拙,翻土既不能深,碾土又不能细;所用耕牛大车,蹇缓无力。外国耕地多用马,中国马少,倘不能改用,宜用壮健之牛,或一犁双牛,较可得力。至农具尤亟应改制精良,庶几事半功倍。这种说法大致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业生产的一般状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分析这些特点对当时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农业存在的问题;说明这些问题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3 . 互联网可以让我们足不出户就欣赏到世界各地的美景;可以支持不同地区的人们“面对面”沟通和交易;可以在公共危机来临时构建在线课堂以保证学生不耽误学业。它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预测的,不时打破我们想象的边际。材料反映出互联网
A.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B.使人类社会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C.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认知视野D.为人类相互交流提供了新途径
2020-10-21更新 | 642次组卷 | 17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陕西师大平凉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2017-08-04更新 | 6875次组卷 | 125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榜罗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东汉初年,官府手工业作坊还有相当大的规模,盐铁业仍然为国家所掌握。和帝继位(88年)后,下诏:“吏多不良,动失其便,以连上意。先帝(章帝)恨之,故遗戒郡国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这一变化反映出(       
A.重农抑商政策逐渐废弛B.“工商食官”制的衰落
C.政府对工商业控制放宽D.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
2024-05-11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一中学、民勤县第一中学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6世纪以前,中国的茶叶、巴西的砂糖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消费品。17世纪初期,砂糖和茶在欧洲都是在药店里出售的贵重药品。19世纪,英国城市工人的早餐普遍包含红茶、砂糖。这一变化说明(     
A.海外贸易缩小了贫富差距B.工业革命改变了地区性饮食习惯
C.殖民扩张提高了消费水平D.世界市场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2024-02-19更新 | 285次组卷 | 4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人很早就意识到粮食生产关系到国家兴衰,周宣王时,卿士虢文公提出“王事惟农是务”观点。战国时,商鞅把“耕织”视为本业,李悝鼓励人民“尽地力之教”来增加产量,为了保证物价的平稳,推行“善平籴”政策。《唐律疏议》规定:“诸仓库及积聚财物,安置不如法,若暴凉不以时,致有损败者,计所损败坐赃论。”

——摘编自吴宾等《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首先解决农村问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了适应发展农村信贷事业的需要,中国农业银行应当积极做好农村的信贷工作”。2017年《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1994年国家颁布《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06年将“保障18亿亩耕地红线”写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此外,在粮食补贴、粮食购销储运等方面不断出台新举措。

——摘编自成开魁等《中国粮食安全百年变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粮食生产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并简析其意义。
8 . 18世纪后期开始,英国民众的劳动实践日益专门化、规范化,并且在时间上有了严格的要求,规定了什么时候开始上班和下班,一天工作多少小时,一周工作多少天,等等。这些变化(     
A.提高了工人劳动积极性B.加大了工人劳动强度
C.增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D.恶化了城市生活环境
9 . 鸦片战争后,中国沿海和内地的大城市流行吃西餐、穿洋装、住西式建筑,社会风俗变化很大;而广大农村地区相对落后、封闭的状态,保留了很多传统习俗。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自给自足自然经济解体的时序B.洋务运动在不同区域有所差异
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影响D.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快慢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60年前,英国的城市有的实际上是大的手工业村庄。因而,城市居民有的还从事农业。此外,居民里还有手工工场主、商人、银行家、房地产者等。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从610万增加到约1310万。工业革命“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马克思指出:“工人第一次开始考虑到自己的状况并为改变这种状况而斗争。”

——摘编自刘怀玉《论青年恩格斯“另一条道路”的哲学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人口变化与社会发展”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