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69 道试题
1 . 据考证分析,100万年前全球人口仅有1万~2万;距今10万年时,只有2万~3万,千年人口增长率不足1%。新石器时代,世界人口虽增长极其缓慢,但出现了有意义的增长状态。世界人口出现“有意义的增长状态”主要是因为(     
A.原始农业产生B.铁制工具普及C.私有财产出现D.人类居所稳定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皖北私立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世纪欧洲城市大多都有城墙、塔楼、城门等防御工事。下图为地中海地区佛罗伦萨城市防御工事图。该图从侧面反映了(     

A.工商业经济快速发展B.军事防御功能的强化
C.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D.城市以同心圆式扩张
3 . 对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A.一战结束是美国社会最公平的时候B.贫困率高低与美国经济发展成反比
C.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蕴含危机D.宏观调控政策有利于贫困率的下降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皖北私立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美国从一个曾经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以城市为主的国家。美国入千多座城市的人口数从1862年的620万人增加到1920年的5430万人,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当时美国总人口数的一半。尽管城市人口增长的部分原因应归结于出生率高于死亡率,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新移民的到来。他们有的来自美国的农村,有的来自国外,有的来自其他美国小城镇。美国南方的黑人,饱受经济剥削、种族歧视和债务之苦,有些人就离开农场出去闯荡赚薪水,以求温饱。他们顺着水路或者沿着铁路,去往北方扩张中的商业或工业中心城市。在20世纪10年代末,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扩大了就业需求,大批新移民纷至沓来,北方城市的黑人社区发展尤其迅速。

——摘编自丘达柯夫《美国城市社会的演变》

材料二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库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20世纪初城市人口增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下图所示是我国古代灌溉工具的演变。这(     

   戽斗

   桔槔

   翻车

   筒车

A.体现了人力到机械力的转型B.根植于农业发展的需求
C.反映出古代的小土地所有制D.折射出天人合一的理念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古代中国女装属于直线裁剪的宽衣文化,而西方的女装侧重曲线裁剪的窄衣文化。两种女装的不同主要源于各自的哲学和美学观念,下图为民国时期一则广告的画报,该画报反映了(     

A.民国时期国民思想解放B.改良旗袍成为流行趋势
C.广告成为主要传媒手段D.资产阶级文化传入中国
7日内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630~1680年间,英国糖的人均消费量增加了四倍,零售价降了一半,茶、咖啡、巧克力等也进入商店和普通消费者的家庭,并日益流行。这主要得益于(     
A.商业危机的出现B.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
C.生产效率的提高D.拉美产的农产品涌入欧洲
7日内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测评月考卷(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家庭生活节奏逐渐向工厂劳动时间靠拢,人们倾向于婚后从大家庭搬出,自立门户。人们对婚姻变得谨慎,认为一份稳定的工作是婚姻的前提,晚婚逐渐盛行。工业革命后,妇女和儿童凭借灵活的手指,大量被工厂雇佣,成为社会生产必不可缺一员。

——摘编自唐思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家庭生活方式观念转变及其原因

材料二   伴随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平民阶层妇女走向工厂,参与工业生产,她们的自我觉醒和自主意识提高,开始了自我解放的历程。中产阶级妇女走出家庭,面向社会,参与文化事业,是其自我解放和自我个性展示的重要契机。上层妇女组织大量的文化性沙龙,团结和聚集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她们互相交流思想,研讨学术、哲学、生活和艺术,直接促使了她们思想的解放,提升自身地位。这一时期,讲述人情世故的小说和充满奇幻色彩的传奇故事,尤其受女性读者的欢迎。流通图书馆为小说作者和图书销售商提供了市场,为女性读者提供了闲暇阅读的渠道。

——摘编自夏金娇《论工业革命背景下英国妇女地位的改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生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妇女地位变化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四)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量的考古资料表明,早在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华大地上的经济发展便已有了区域性的萌芽。地处温湿带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以粟为代表的旱地农业文化;地处亚热带的长江中下游是以水稻为代表的水田农业文化;东北北部、蒙古、新疆等地,经济以狩猎和采集为主。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因自然条件良好,所以开发得较早,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游牧民族处在沙漠草原地带,传统的生产方式又使他们不太从事种植业生产,因而对农业民族的依赖性很大;同时,内地人民也需要肉食和皮毛,必须仰仗于牧区。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描述:“夫山西饶材、竹……山东多鱼、盐……江南出楠、梓……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

——摘编自赵庆伟《我国古代民族经济的区域性发展与互补》

材料二   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一直战乱频繁。期间有中原汉族的自相残杀,更有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入侵,如五胡内迁、永嘉之乱、安史之乱等,把整个北方搅的鸡犬不宁。而南方则相对安定,战乱很少,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北方战乱南方安定,促使大量中原人口被迫或自愿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开发。南方开发少,水资源丰富,相对于较冷的北方,南方气温更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农业的长足发展为南方手工业的兴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袁振宇《中国古代史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至西汉中国古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汉至唐朝我国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表所示为史籍中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状况的记载(部分)。这些记载体现出该时期(     
史料出处
“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左传》
“关市几而不征……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使相归移也,四海之内若一家”《荀子》
“(子贡)废贮(贱买贵卖)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史记》
A.商品经济比较活跃B.商人活动不受限制
C.全国市场初步形成D.人身依附关系松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