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2024·北京东城·一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国际石油价格变化

国际石油价格变化示意图

20世纪70年代以前,石油的生产销售受西方控制,国际油价长期处于低水平。1960年,以西亚产油国为主组成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立,围绕着石油定价权不断与西方石油资本进行斗争。到70年代初,西亚产油国在实现石油资源国有化的基础上,联合夺取了国际石油定价权。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西亚产油国对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石油禁运,造成西方国家第一次能源危机。

80年代初,两伊战争爆发使伊朗与伊拉克的石油出口量锐减。80年代国际油价的决定主体从欧佩克单方面决定,转向由欧佩克、石油需求和西方石油资本共同决定的局面。1990-1991年海湾战争时,国际油价曾出现短期大的涨落。90年代后期,亚洲一些国家经济萧条,石油需求减少。21世纪初,世界经济强劲增长拉动需求。

——摘编自汪莉丽《世界石油价格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等

(1)依据材料,概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石油价格变化的历程。
(2)阅读材料,归纳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因素,结合史实对其进行说明。
2024-04-19更新 | 185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新七省卷02)(16+4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2024·广东韶关·二模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人寻找通往东方的捷径由于没有找到黄金白银之类的贵金属,法国政府一度对北美的探险活动失去了兴趣。但是商人们却看中了北美即加拿大地区的鳕鱼,大量的捕鱼船前往北美捕鱼。1578年仅纽芬兰海域就有150条法国渔船。附近的印第安人对于到纽芬兰岸上晒鱼的渔民随身携带的铁器及小镜子、小珠子等用品非常渴望,于是就拿出自己所拥有的海狸皮同渔民们进行交换。当法国人把这毛皮带回欧洲时,发现毛皮在欧洲很有市场。这样,最初的毛皮贸易就开始了。

——摘编自付成双《俄勒冈争端与落基山以西毛皮贸易的兴衰》

材料二   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除俄、英、西班牙三方力量外,奥地利、葡萄牙、法国、瑞典和美国的商人也加入北美西北海岸海獭皮贸易的争夺中。美国商人最终脱颖而出,成为该贸易的主角。独立战争刚刚结束,波士顿商人的“中国皇后号”商船就于17842月驶离纽约港,前往中国开展贸易。据估计,仅1806-1807年,波士顿商人向中国市场输出的海獭皮就达到14251张。随着海獭数量的减少,海獭皮贸易随之结束,之后美国商人又转向海豹皮。当海豹皮供应不足之时,美国人又把内陆的海狸皮运往中国市场。

——摘编自付成双《俄勒冈争端与落基山以西毛皮贸易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北美毛皮贸易的兴起进行解释。
(2)指出材料二所处时期的毛皮贸易相对于材料一的变化,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毛皮贸易对美国的影响。
2024-03-26更新 | 226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新七省卷01)(16+4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代是江南市镇的发展繁荣时期。各地市镇的大小规模不一,仅常熟一地就有大小八十个市镇。绝大多数市镇都在河道畅通的地方夹河为市,市场都在河道两边与跨河桥畔。市镇发展较快的松江、嘉定、太仓一带,是棉花的产地,棉纺织业发达,如嘉定县“居民以花布为生,男耕女织冬夏无间,昼夜兼营”。大量的布匹成为市镇交易的重要商品。而苏州、湖州的一些市镇则与丝织业发生密切联系,如南浔是湖丝的著名产地,吴江的盛泽、黄溪都以丝织品著称全国。

——摘编自何荣昌《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

材料二   16世纪至18世纪初,英格兰地区的市镇增至700个。为了保证各农户能够进行日常的剩余农产品交换,各镇的集市日子都彼此岔开、互不重叠。在工商业发达的地方还兴起了一批工业集镇,它们一般出现在集市或港口所在地或是水流充沛、落差较大的河谷地区。它们的经济以一项或多项手工业长足的专业发展为特色,同时又对乡村工业的初级产品进行高级加工。市镇还承担起向外输出本地商品和调进原材料的职能。到工业革命前夕,这些城镇都拥有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专市,如粮食市场有九十六个之多,纺织原料及产品(以毛纺织为主)的专市有五十多个。

——摘编自杨杰《英国小市镇与乡村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兴起与发展和17—18世纪初英国工业集镇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8世纪初英国农村市镇发展的影响。
2023-10-28更新 | 769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食品立法肇始于16世纪都铎王朝。都铎对食品安全涉及的生产和流通进行了深入的干预,体现出明确的非经济的旨向——追求社会稳定,都铎像一位大家长,视社会每一个阶层的生存为己任。在立法方式上,都铎国家重要的是都铎公权力的出现及对当时问题的解决,至于是否通过议会,是都铎至尊权力的自由选择,都铎因此有着(立法和行政之间)权限模糊的立法权。“尽管亨利八世在御用议会的协助下推行了他的所有重大改革,但都铎王朝大多数国王都未经议会同意而进行立法”。作为原生型现代化国家,英国专制王权相对薄弱,更多依赖于都铎社会和传统的支持。在都铎的统治下,议会下院地位上升、权利得以保证、程序规范化,议会实现了向现代的转变。

——摘编自蔡蕾《16世纪英国食品立法的肇始及特征——兼论立法在近代英国国家建构中的作用》

材料二   1921年广州市卫生局成立后,通过报刊舆论的宣传、电台和公共场所的演讲等方式,使市民开始接触了解一些食品卫生的新名词、新概念,逐渐加强了食品卫生的意识。卫生局各种食品卫生条例的制定和卫生行政人员的巡查监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广州市民及商家不讲饮食卫生的旧有陋习。经常性的检查和各种卫生处罚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规范了商家的行为。在流行疫病易发季节,还重点进行一些大扫除,加强食品卫生检查,组织市民进行免费防疫注射等。虽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疫病的暴发,但在疫情发生后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民国时期广州市在食品卫生方面能取得一定成绩,原因是多方面的。西方文化的传播,为广州本身所有封建腐朽的市民心态乃至他们落后的生活方式带来清新的空气。1921年广州市卫生局统管全市的卫生事务,使公共卫生的建设成为新市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自办《卫生年刊》和《广州卫生》等刊物,专门刊登本局的工作情况和关于卫生常识的各种文章,专供市民阅读,对于加强民众的食品卫生意识有着积极的影响。

——摘编自黄玉珊《民国时期广州食品卫生监管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食品卫生立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广州食品监管取得的成绩及原因。
2024-05-2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冲刺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敦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其命名始于汉代,汉武帝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敦煌郡,都尉府所在地实际上就成为敦煌郡城市的雏形,敦煌城市由此兴起。图1、图2、图3分别为汉代、唐代、清代敦煌故城形态演变,图中角墩、马面、羊马城等都属于城防系统。

——摘编自王新敏、石培基、聂晓英《历史时期敦煌城市演变与影响因素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唐代、清代三个历史时期敦煌城市规划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敦煌城市规划材料的认识。
2024-03-22更新 | 283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新七省卷03)(16+3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西周开始到春秋末年,周王室基于拓殖建城的需求,建立国鄙之制。国鄙之分相当严格,一来以区分身份之差异,二来可以保障国人的安全。野鄙之人可以进城来参与市场活动,进行买卖交易,但不得在城中定居。到了战国时期,这种划分已无必要,人为的界限便逐渐淡化,终于消失,城乡人口开始对流。国人务农者会觉得住在城里,日间出城到田间耕作,十分不便,不如索性迁居乡野。野鄙之人,也有进城居住,改操他业者。政治上,国鄙居民的身份差异已经泯除。事实上,中国城乡之间的流动性很大,少数的实例是由政府强制执行或加以组织与督导,不过绝大多数情况,人口流动是人民自动自发的。

——摘编自赵冈《从宏观角度看中国的城市史》

材料二   西欧中世纪城市产生后,由于其经济本质完全不同于乡村农业经济,城市又因自治而变成不受领主控制的独立性强的政治主体,再加上矗立的城墙成为鲜明的界限,二者的对立关系也就特别分明。更重要的是,当时城乡人口对流的程度很低,乡村庄园的领主对其属下人口控制甚严,以各种方式防止其逃亡。每年只有少量的人可以从庄园成功地逃至附近城市。庄园之人在逃至城市后经过101天未被领主抓回,便被承认为自由人,具有市民身份,可以安全地长居于城市中,市民在法律和各种选择上是相对自由的。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西欧城市与城乡关系的转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时期“国鄙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在战国时期崩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战国时期的中国和中世纪的西欧城乡交流的异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城乡交流的主要因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詹天佑(1861-1919年),广东南海县人。12岁的他考取留美官费生,专攻土木工程,22岁时以优异成绩从耶鲁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毕业学成回国。1904年,清政府为抵制英、俄两国掠夺京张路的修建权,决定自办京张铁路。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兼会办,主持全线工程。詹天佑和广大工人战胜无数艰难险阻,于19069月将丰台到南口的第一段工程全部竣工通车。第二段南口到岔道城的工程,是京张铁路中最艰巨的一段,“层峦叠嶂,石峭湾多,遍考各行省已修之路,以此为最难"。詹天佑坚持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在开凿隧道时摒弃欧美用机器“开山凿洞”的方法,采用了从两端向中点凿进的方法。工程进展艰难时,他带头挑水、排水、组织民工用大木方支撑,用小钢轨穿错其间,节节前进。19099月,京张铁路全线提前两年通车。李四光曾指出:詹天佑"为深受侮辱的中国人民争了一口大气,表现了我国人民伟大的精神和智慧,昭示着我国人民伟大的将来。"

——摘编自吕世微《詹天佑和京张铁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詹天佑能成功修建京张铁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京张铁路成功修建的历史意义。
2023-04-09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